标签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新人教版[编号:2701131]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新人教版
了解秦暴政表现、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秦灭亡的基本史实。诛暴秦 课 题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掌握秦的暴政。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新人教版Tag内容描述:<p>1、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伐无道,诛暴秦”时 间第 2 课时课 题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课型新教学目标了解秦暴政表现、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秦灭亡的基本史实,了解楚汉之争简单情况教学重点秦末农民战争教学难点刘邦、项羽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变化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0课“秦王扫六合”,同学们还记得秦是在哪一年统一六国的吗?(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可谓是威。</p><p>2、伐无道,诛暴秦 课 题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课使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p><p>3、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教学目标 : 要求学生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意义;巨鹿之战;秦朝的灭亡;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 时间: 教学重点: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流程: 领导人: 一、预习指导: 大泽乡起义 结果: 阅读教材,填写下列的知识梳理。 秦末农民起义 徭役重表现为: 楚汉之争 历史意义: 秦的暴政。</p><p>4、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教案 知识目标:了解暴政在秦朝的表现,关于陈胜、起义和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以及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能力目标:探究清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秦王朝的暴政是引发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民心所向,天下无敌”的道理。 重点:秦末农民战争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导致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键入内容 教学过程: (a。</p><p>5、第十一课“切忌,治暴秦”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形式,关于陈胜、起义和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以及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过程和方法目标 本课采用对话、师生互动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并巧妙地提出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情感、态度 价值观和目标 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认识到秦朝的暴政。</p><p>6、第十一课,“斩无道,惩治暴力秦” 一、教育目标 知识面: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是秦朝暴政大泽乡起义张楚政权巨鹿之战楚汉之争。 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程的说明,指导学生学会收集成语的方法,并积累成语。 学习秦末农民的战争,培养学生分析战争爆发原因及其胜负关系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学习陈胜吴广率领的大泽乡起义,认识到秦国暴政是导致人民抵抗和秦国灭亡的根本原因,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忍统治。 二、 重。</p><p>7、江苏省南通市唐闸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教案 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秦朝的暴政;大泽乡起义;张楚政权;巨鹿之战;楚汉之争。 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的讲解,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成语典故的方法,积累成语故事。通过学习秦末农民战争,培养学生分析战争的爆发原因及其胜负关系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对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的学习,认识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灭亡的。</p><p>8、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楚汉相争中项败刘胜的原因分析,使学生学会从史料中归纳观点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并归纳秦暴政的表现,从而认识到秦朝残暴统治是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楚汉之争中项败刘胜的原因分析,学生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p><p>9、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一、 教学目标 1、掌握: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秦朝灭亡、西汉建立概况 2、了解: 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 楚汉之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秦末农民战争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三、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并反问“赫赫一时的秦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呢。</p><p>10、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教学目标 1、掌握秦末农民地大起义的基本历史史实。 2、通过学习秦末农民大起义,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通过学习秦末农民大起义,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地理。 教学重点 秦末农民战争 教学难点 刘邦项羽领导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材分析与 教法设想 本课主要讲述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事件、和结果,可以通过农民起义的知识将本课的知识点穿起来。本课的重点通过学生讨论的方。</p><p>11、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教 学 三 维 目 标 一、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过程和方法 本课使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能力。</p>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新人教版】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