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

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1.掌握汉武帝在经济、军事方面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3.通过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这段历史的学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 秦统一中国(第2课时)。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第9课 秦统一中国。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Tag内容描述:<p>1、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9课 秦统一中国(第1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秦灭六国的背景、经过、结果及意义,分析秦能完成统一的原因。 2.掌握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和影响,理解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概念。,秦国统一全国的条件及其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一、秦灭六国,阅读思考:,天降大任促统一,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p><p>2、回忆复习,为巩固统一,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方面有何举措?,政治上实行“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考: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2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汉武帝在经济、军事方面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 2.理解汉武帝在经济、军事文化方面巩固大一统局面的目的与影响。 3.通过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这段历史的学习,学会评价汉武帝,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经济:盐铁专卖,阅读教材,概括西汉初年,在经济上面临哪些问题?,西汉初年,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p><p>3、这是一条连接欧亚的长路,见证了两千年历史的沧桑之变,多种文化在此交汇,无数活剧在这里上演,这条路走过多少胡商贩客,驿马戍卒,这条路又走过多少弘法僧侣,求道信徒,这是这个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道路,独一无二的道路,第13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1,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条件、结果、意义,2,识记丝绸之路的路线和意义,3,学习目标导航,理解张骞出使西域对民族交往和丝绸之路开通的重要作用,丝路由来汉通西域了解西域,阳 关,玉门关,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p><p>4、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 秦统一中国(第2课时),复习回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学习目标 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内容。 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是历史的进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 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想一想:,旁白:公元前221年,一个原秦国人驾着马车、带上了足够多的钱,踏上了周游全国的旅途。然而他一直梦寐以求的旅程结果却我们拭目以待吧! 秦人:唉!又累又饿,我要休息。</p><p>5、第9课 秦统一中国1. 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皇帝是秦朝的()A.商汤 B.商纣 C.嬴政 D.胡亥2秦始皇最终统一六国的时间是( )A前221年 B前220年 C前119年 D前118年3.中国历史上第一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由谁建立的( )A周武王 B嬴政 C大禹 D商汤4. 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下列属于他的功绩的是()灭掉六国,实现统一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实行分封制焚书坑儒修建灵渠A. B.C. D.5.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A。</p><p>6、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 战国时期,诸子各派外出游说、讲学时,随身携带的各种著作和典籍往往要用车来搬运,很不方便。后来促使这一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发明是()A.造纸术B.火药 C.印刷术 D.指南针2下列人物对世界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张骞 B蔡伦 C张仲景 D甘英3. 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里出土了一张又薄又软的纸,纸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绘的山、川、路等。据考证,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这充分表明()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做出巨大贡献经济、实惠、轻便是我国古代造纸所追求的目标造纸的目的是描绘祖国的大。</p><p>7、第15课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一、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 二、学习史记、道教和佛教的基本史实,西汉时有一个叫东方朔的大文学家,此人真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奏本,说起来还真是吓人一跳,这个奏本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足足看了一个多月,那个累啊,真是难以形容啊!,同学们,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小故事,1.书写材料 在造纸术发明之前古人使用哪些书写材料?它们的缺点是什么?,甲骨,竹简,帛书,金文,缺点: 竹简、青铜器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书材料昂贵不能大。</p><p>8、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他给了一个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 他的国号成为这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2课,中央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的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局面,这就是“大一统”。,什么叫大一统?,小知识:,无 为而治,有为进取,清静无为 休养生息,文景之治,刘邦实行了郡国并行制,这些诸侯王在自己的王国内可以任免官吏,自征租赋,自铸钱币,自集军队。,汉高祖 刘邦,金缕玉衣,按汉朝礼制,金缕玉衣是皇帝才可以享用的,可后来某些诸侯王也使用金缕玉衣。这说明了什么?,拟同天子,汉武。</p><p>9、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一、选择题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那么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名称和时间是()A.秦朝公元前770年 B.秦朝公元前221年C.西汉公元前202年 D.隋朝公元589年2.秦始皇时丞相的主要职责是分管()A刑狱 B军事 C行政 D监察3.右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直观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这一政治体制是()A.皇帝制 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 D.中央集权制4.右图是小明设计的某朝代“疆域四至”示意图,这个朝代是()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p><p>10、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1. 秦朝的暴政表现在()赋税沉重徭役、兵役繁重刑法严酷秦二世的黑暗统治A. B. C. D.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A.大泽乡起义 B.黄巾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3. 导致秦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是() A.秦的军队不够强大B.秦皇骄傲自大 C.秦的暴政D.农民起义的打击4. 秦末农民起义中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9年 &#1。</p><p>11、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某部电视剧的开篇序幕中说: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请问,这里的“他”指的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成吉思汗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巩固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3. 汉武帝为了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其主要的目的是 ( )A.实现民族和解 B.发现和推荐人才C.加强中央。</p><p>12、第13课 东汉的兴亡1.东汉的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 )A前202年 刘邦 B前199年 刘彻 C25年 刘秀 D221年 刘备2.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教训 统治者调整政策社会局面稳定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A B C D3. 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政权,在位30余年间,社会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历史上称为()A.休养生息 B.统一六国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4. 通过“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恢复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提倡节俭,裁并机构,裁撤冗负,减少行政开支”而减轻了农民负担的皇帝是( )A.光武帝 B.汉宣帝 C.。</p><p>13、第13课 东汉的兴亡,学习目标,1、了解东汉的建立。 2、掌握“光武中兴”的内容。 3、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社会动荡。 4、了解黄巾起义对东汉的影响。,“新”朝,“新”朝建立:公元9年,王莽篡位,1、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东汉,为什么?,(都城位于旧都长安之东,历史上称其为“东汉”),材料分析,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建立之初,战乱不断;郡县过多,官多民少,国家开支过大,且政府官员贪污腐败严重;刑法更加残酷;赋税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村落成为废墟,田地荒芜。,议一议:针对当时。</p>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相关PPT文档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小结作业课件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相关DOC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