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
1、一个数的绝对值与它本身或相反数的关系。【学习重点】知道一个数的绝对值运算规律。【学习难点】绝对值相等的数有两个(0除外)。1.知道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的本身或它的相反数的关系。1. 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与它本身或它的相反数的关系.。【学习重点】理清一个数的绝对值与相反数的关系。理解并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Tag内容描述:<p>1、你吃过拉面吗?,手工拉面是我国的传统面食制作时,拉面师傅将一团和好的面,揉搓成1根长条后,手握两端用力拉长,然后将长条对折,再拉长,再对折(每次对折称为一扣),如此反复操作,连续拉扣若干次后便成了许多细细的面条你能算出拉扣6次后共有多少根面条吗?,试一试!,将一张报纸对折再对折直到无法对折为止你对折了多少次?请用算式表示你对折出来的报纸的层数,你还能举出类似的实例吗?,222222记作26,读作“2的6次方”; 777可记作73;读作“7的3次方” 一般地, 记作an, 读作“a的n次方”,有理数乘方的相关概念:,求相同因数的积。</p><p>2、2.3 绝对值与相反数(3)【学习目标】1、一个数的绝对值与它本身或相反数的关系;2、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学习重点】知道一个数的绝对值运算规律。【学习难点】绝对值相等的数有两个(0除外);字母绝对值的理解。【学习过程】问题情境1、2=2 ,3=3 ,4.5=4.5,0=0什么数的绝对值就是它本身呢?2、-2=2 ,-3=3 ,-4.5=4.5,0=-0 =0什么数的绝对值就是它的相反数呢?3、如果一个有理数用a表示,那么a=a一定对么?a0一定对么?问题研讨正数和0(非负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即a0时,a=a负数和0(非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p><p>3、2.3绝对值与相反数(3)学习目标:1.知道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的本身或它的相反数的关系,并会根据这种关系求一个数的绝对值.2.会运用绝对值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3.会综合应用绝对值、相反数、数轴的知识解题学习重点: 1. 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与它本身或它的相反数的关系.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学习难点: 绝对值的综合运用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1.根据绝对值与相反数的意义填空:(1) 2.3= , = , 6= ;(2) -5= , -10.5= , -= , (3)-5的相反数是 .-10.5的相反数是 (-)的相反数 .(4) 0= .0的相反数是 .二自主探索1.讨论:一个数的绝对值与它的本身和。</p><p>4、2.3绝对值与相反数(2)教学目的:1. 知识与技能:加深对绝对值的概念的理解,能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2.过程与方法:经历相反数的概念发生过程,感受数学知识间的普遍联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数轴帮助理解相反数的概念。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中的矛盾论与相对论。教学重点: 绝对值的概念的理解, 求一个数的相反数,教学难点:加深对绝对值的概念的理解,理解相反数的两个概念,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在数轴上分别找到下列每一对数所表示的点;并指出它们与原点的距离的关系,再求它们的绝对值,你会发现一些。</p><p>5、2.3 绝对值与相反数()【学习目标】1、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意义,会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2、会简化符号。【学习重点】理清一个数的绝对值与相反数的关系。【学习难点】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会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学习过程】问题情境1、画出数轴上到原点距离为3的点,这样的点有几个?这两个点所表示的数的绝对值相同吗?不同的是什么?象3,-3这样的两个数,它们的绝对值相同,符号不同,这样的两个数叫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叫另一个的相反数2、任何一个有理数都有相反数吗?相反数怎么求呢?-4的相反数为:-(-4)=4,5的相反。</p><p>6、2.1比0小的数课 题2.1比零小的数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实例认识负数;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2会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知道有理数的意义和分类;3在学习生活中获得成功的体会,建立自信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教学重点负数的认识教学难点能应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在小学我们学过的数中,0是最小的数,有没有比0更小的数呢? 投影教材第12页的彩图,这几幅图片中有小学里没有学过。</p><p>7、课题:2.1比零小的数(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会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结合生活实例掌握正数、负数的意义、写法、读法、分类,加深对0的意义的认识2.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认识负数,体验数的范围的扩大过程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收集表示意义相反的量的专用词语,渗透不断发展变化的观点教学重点: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教学难点:运用有理数表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学过程一. 情境创设: 1.在小学里我们学过的数中,0是最小的数,数够用了吗?我们看P12的4幅图:先看天气预报画面图(1)长春的气温“-13 7”中的7。</p><p>8、课题:2.1比零小的数(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加深对正负数的理解,了解整数、分数、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并会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分类思想。教学重点: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有理数的分类教学难点:运用有理数表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有理数的分类教学过程一、探索活动1、由“零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指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意义相反。2、学生举例: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意义相反的量的事例?如何用正数、负数来表。</p><p>9、2.1比0小的数课题 2.1比0小的数课时22授课时间班级课型新授授课人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懂得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2.会判别一个有理数是整数还是分数;是正数、负数还是零;3. 经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分类讨论的思想教 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懂得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难点:经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分类讨论的思想。教、学具投影片,小黑板预习要求1.阅读课本P1516的内容;2.完成课本P16的练一练。教 师 活 动 内 容、方 式学生活动方式、内容旁注一、 创设情境复习提问:1.举。</p><p>10、2.3有理数的乘法(1)1计算(8)的结果是( )A16 B16C4 D42下列运算结果为负数的是( )A11(2)B0(1)7C(6)(4)D(6)(4)3一个有理数与它的相反数相乘,积一定( )A为正数B为负数C不大于零D不小于零4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小于零,和大于零,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A符号相反B符号相反且负数的绝对值大C符号相反且绝对值相等D符号相反且正数的绝对值大5有理数a,b,c满足abc0,且abc0,则在a,b,c中,正数有( )A 0个B1个C2个D3个67个有理数相乘的积是负数,那么其中负因数的个数最多有( )A2种可能B3种可能C4种可能D5种可能7。</p><p>11、23有理数的乘法(2)1计算(12)的结果是( )A 5 B5 C13D132在计算(36)时,可以避免通分的运算律是( )A加法交换律B分配律C乘法交换律D加法结合律3对于算式2014(8)(2014)(18),逆用分配律写成积的形式是( )A2014(818) B2014(818)C2014(818) D2014(818)4若a,b互为倒数,x,y互为相反数,则(ab)(xy)ab的值为( )A0B1C1D无法确定5计算13,下列选项中最简便的方法是( )A. B.C.D.6对于有理数a,b,c,d,若规定表示acbd,则__ __7。</p><p>12、2.3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理解有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正确地进行乘法运算。理解几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如何确定。理解有理数的倒数定义。能力目标:经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实验与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不断增强运算能力。情感目标:在经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使其充分体会到知识产生、规律发现的过程,感受生活中乘法运算的存在与价值,让学生融入到数学学习中来,融身到数学活动中去。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有理。</p><p>13、2.3 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能力目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等能力。能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情感目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运用,验证和探索有理数乘法当中运算律的产生过程,运用乘法的运算律进行有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难点:。</p><p>14、2.1有理数一、选择题1. 如果温泉河的水位升高0.8 m时水位变化记作+0.8m,那么水位下降0.5 m时水位变化记作()A. 0 m B. 0.5 mC. -0.8 m D. -0.5 m2. 有下列有理数:-3,0,-,3.6,-2 014,其中属于非负数的有()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对某品牌火腿抽检中,有四包真空小包装火腿,每包以标准克数(450g)为基准,超过的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克数记作负数,以下数据是记录结果,其中表示实际克数最接近标准克数的是()A. +2 B.-3 C.+3 D.+4二、填空题4. 如果规定向东为正,那么向西即为负.汽车向东行驶3 km记。</p><p>15、2.1 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加法运算。过程与方法: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体现分类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及时检验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小学认识了自然数之后,我们又学习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同样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意义之后,将开始学习有理数的运算,。</p><p>16、2.4绝对值【课程分析】本节课要求学生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并能够利用绝对值的非负性进行相关计算.通过应用绝对值养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最终帮助学生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绝对值是有理数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学习绝对值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负数、数轴和相反数,学生在小学学习了非负有理数,了解了非负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及运算,为学习绝对值奠定了基础.绝对值与初等数学的许多知识和方法相联系,有着广。</p><p>17、2.12科学记数法【课程分析】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较大的数.理解在科学记数法a10n的形式中,a是整数位数只有一位的数,n是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感受生活中的一些较大的数,体验科学记数法所带来的方便.【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科学记数法是数学中一块独立的知识,为方便记数和为简化计算服务的,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具备了将数写成a10n这种形式的基础,同时有理数的乘法学生已经熟练掌握,所以科学记数法是对前面知识学习的进一步延续.由于本节学习的是绝对值大于10的数的科学记数法,它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绝对。</p><p>18、第2章章末检测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3分)1如果温泉河的水位升高0.8m时水位变化记作+0.8m,那么水位下降0.5m时水位变化记作( )A0mB0.5mC0.8mD0.5m2下面各数是负数的是( )A0B2013 C|2013|D3将一刻度尺如图放在数轴上(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刻度尺上的“0cm”和“15cm”分别对应数轴上的3.6和x,则( )A9x10B10x11C11x12D12x134在2,2,8,6这四个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A2与2B2与8C2与6D6与85|2013|等于( )A2013B2013C1D06已知a为实数,则下列四个数中一定为非负实数的是( )AaBaC|a|D|a|7若|m1|+|n3|=0,则(mn)3的值。</p><p>19、有理数 【复习目标设计的依据】 (一)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 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2、 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3、 能运用。</p><p>20、2.5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1) 教学目标: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教学重点: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乘法运算,理解正数与负数,负数与负数相乘的符号确定。 教学难点:通过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