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图形的初步认识6.9直线的相交[编号:16389767]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图形的初步认识6.9直线的相交
一、教学目标。垂线的概念和性质。1.了解相交线、对顶角的概念。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第3课时 垂线段。了解垂线段的概念。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性质及其简单应用.&#160。6.9 直线的相交(2)。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图形的初步认识6.9直线的相交Tag内容描述:<p>1、6.9 直线的相交第1课时 对顶角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相交线、对顶角的概念。2.理解对顶角相等。能力目标:经历观察、猜想、说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情感目标: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对顶角相等这一性质,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画法及表示法。难点:例2 需利用有关余角、对顶角的性质,且含较多的说理过程。三、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黑板上画两条直线AB,CD相交于点O(如。</p><p>2、第2课时 垂线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表述垂线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能力目标:通过垂线的画法,进一步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垂线,进一步体会到几何图形的对称美。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垂线的概念和性质;难点:垂线的判断和性质的理解运用;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把一张正方形纸片按下图方式折叠,得到1,1是什么角?把这张纸片展开,如下图,AB、CD是两条折痕,相交于点O,则AOC、AOD、BOC、BOD与1有什么关系?它们是什么角?由此发现这两条相交直线是一种怎样的特殊情况? 。</p><p>3、第3课时 垂线段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垂线段的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 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能力目标: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情感目标:经理观察、操作、想象、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垂线段性质及其简单应用.难点: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的理解.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如图6-55,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 O, A1,A2,A3,其中POl(我们称PO为点P到直线l的垂线段) 比较线段P。</p><p>4、6.9直线的相交(1)1下列选项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2如图,三条直线AB,CD,EF交于点O,则AOEDOBCOF等于( )A150 B180 C210 D120(第2题) (第3题)3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则图中共有对顶角( )A1对B2对C3对D4对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相等 B若两个角相等,则这两个角是对顶角C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5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射线OM平分AOC.若BOD76,则BOM等于( )A38 B104 C142 D144(第。</p><p>5、6.9直线的相交(2)1过线段AB的中点画直线lAB.若AB2 cm,则点A到直线l的距离是( )A1 cmB2 cm C4 cm D无法计算2如图,能表示点到直线(线段)的距离的线段有( )(第2题)A2条B3条 C4条D5条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能且只能作一条 B过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C过任意一点都可引已知直线的垂线 D已知线段的垂线有且只有一条4直线l1,l2交于点O,点P在直线l1,l2外,分别画出点P到直线l1,l2的垂线段PM,PN.下列四个图形中画得正确的是( )5如图,直线l1与l2交于点O,OMl1.若46,则( )A56B54 C46D44(第5题)。</p>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图形的初步认识6.9直线的相交】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