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2.1
2.1.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3.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重点与难点。在具体情景中了解相交线、平行线、对顶角、补角、余角的定义及性质。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1)会用符号表示两直线垂直。第一环节走进生活引入课题。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七年级数学下册2.1Tag内容描述:<p>1、课题:2.1.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1 认识垂线,理解互相垂直和垂足的含义,会用符号表示两直线垂直,2 通过折纸、动手操作等活动探究归纳垂直的画法及有关性质,会进行简单的应用.3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会判断图形中点到直线的距离4初步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垂直的定义、垂线的画法和性质难点:垂线的性质及垂线段最短的应用,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初步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PPT幻灯片学生准备:两条硬纸板相交的活动模型,刻度尺教学过程:一、 走进生活 , 引入课题活动内容:(多。</p><p>2、2.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在具体情景中了解相交线、平行线、对顶角、补角、余角的定义及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习重点: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学习难点: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初步的“说理”也是难点之一。【复习引入】1.预习课本38-39页,思考下列问题: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和 ,只有一个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做 ,这个公共点叫做 ,在同一平面内, 叫做平行线。【探究学习】2.对顶角(1)概念:有公共 的两个角,如果它们的两。</p><p>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用符号表示两直线垂直,并能借助三角板、直尺和方格纸画垂线。 (2)通过折纸、动手操作等活动探究归纳垂直的有关性质,会进行简单的应用。 (3)初步尝试进行简单的。</p><p>4、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课前展示,一、成果展示,二、归纳总结,第一环节走进生活引入课题,创境激趣,问题:1.观察下面三个图形,你能快速找出特殊位置关系的线段吗?怎样表示?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第一环节。</p><p>5、21整式的乘法21.1同底数幂的乘法1理解并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重点、难点)2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一、情境导入通过上述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同底数幂的乘法【类型一】 底数为单项式的同底数幂的乘法计算:(1)23242;(2)a3。</p><p>6、2.1.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AOBC,OMON,则图中互余的角有 ( )A.3对 B.4对 C.5对 D6对2.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 ( )A. 直线外一点与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的距离B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的长度C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D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p><p>7、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一、成果展示,二、归纳总结,问题1:在2.11中,直线m和n 的关系是 ;a和b是 ;a和n是 。 问题2:针对这三幅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2.11,2.12,2.13,请动手画出两条直线直线AB和直线CD,交于点O.,问题1:观察你所画图形2.14, 1和2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大小有何关系?为什么?小组合作交流,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顶角的定义。,2.15,问题2: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