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秋九年级科学

A. 维生素A B.维生素B。C.维生素C D.维生素D。 本节课内容是通过物质性质的综合应用。1.进一步了解酸、碱、盐和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及相互间的转化关系 2.能根据物质的特征反应进行物质的鉴别。第5节 物质的转化。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经检验发现生成的固体物质中有单质银。

秋九年级科学Tag内容描述:<p>1、代谢与平衡章末复习课知识点1食物的消化与吸收1作为营养师你要为格林一家提供必要的食物营养咨询,今天格林的午餐是:涂有花生酱和果冻的三明治、饼干、苹果、胡萝卜和巧克力布丁。分析下表(单位:g),回答有关问题:食物糖类蛋白质脂肪面包(两片)2551.5果冻(一调羹)1000花生酱(两调羹)61016饼干(11块)2331胡萝卜(5个)910苹果1910巧克力布丁(一杯)2834.5(1)面包的主要成分是__淀粉__,其最早开始消化的场所是__口腔__。(2)含有蛋白质最多的是__花生酱__,其最终的消化产物是__氨基酸__。(3)午餐中的营养成分消化的主要场所是__小肠__,因。</p><p>2、阶 段 性 测 试(十二)考查范围:代谢与平衡(4.44.5)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缺乏锻炼等因素的影响,肥胖已越来越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如何控制体重和科学减肥已成为当前医学保健的重要课题,你认为以下措施中能科学减肥的是(D)A. 节食 B吃减肥药C针灸减肥 D适当的体育锻炼2能够把多余的葡萄糖转化变成糖元的器官是(D)A. 胃 B肾脏C胰脏 D肝3人体进行呼吸作用的基本单位是(A)A. 细胞 B肺泡C呼吸系统 D鼻4在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中的液体分别是(B)A. 原尿、动脉血、尿液B动脉血、原尿、尿。</p><p>3、阶 段 性 测 试(十)考查范围:代谢与平衡(4.14.2)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1小珊的妈妈一直注意给她加喂钙粉,可医生还是诊断小珊缺钙,原因是在服用钙粉时没有补充(D)A. 维生素A B维生素BC维生素C D维生素D2下列不利于食物在口腔中消化的是(B)A. 将食物充分咀嚼B将食物冷冻后再食用C进食的时候少饮水D将食物在口腔中充分搅拌3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的叙述,错误的是(C)A. 淀粉在口腔内开始被消化B蛋白质消化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C胆囊分泌的胆汁对脂肪起乳化作用D胃是消化器官4营养学家建议青少年应多吃一些肉、蛋、鱼、奶等含蛋白质丰富的。</p><p>4、阶 段 性 测 试(四)考查范围: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2.12.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某电视台是真的吗栏目播出了电脑浸在液体中也能正常工作的新鲜事。原来这种无色的液体是被称作“绝缘液”的液态一氟二氯乙烷。这种液体可为手机、电脑“洗澡”,用来清洗电子产品。一氟二氯乙烷的化学式为(CCl2FCH3)。下列对一氟二氯乙烷的认识,正确的是(D)A. 一氟二氯乙烷是无机物B一氟二氯乙烷由5种元素组成C一氟二氯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7 gD一氟二氯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81 2在109107 m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的纳米超分子技术往。</p><p>5、第2课时血液循环教材解读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流入主动脉再流入全身动脉再流入全身毛细血管网再流到上下腔静脉最后流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到肺动脉再流到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到肺静脉最后流回到左心房。分为上述两个循环的目的是研究方便,但两个循环是同时进行的,没有先后。血液经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为了静脉血,经肺循环后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动脉血的特点是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二氧化碳丰富,颜色暗红。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强。包括收缩压和舒。</p><p>6、第4课时实验:物质的鉴别教材解读本节课内容是通过物质性质的综合应用,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其他物质区别开来。鉴别物质的基本步骤有:取样、实验、观察和结论。通过步骤规范学生的答题思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了解酸、碱、盐和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及相互间的转化关系2.能根据物质的特征反应进行物质的鉴别过程与方法通过酸、碱、盐和氧化物等常见易混淆物质的鉴别,掌握物质鉴别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物质鉴别,体会物质间是普遍联系的重点难点重点:能根据物质的特征反应进行物质的鉴别难点:鉴别方法的灵活。</p><p>7、第3课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教材解读化合物间的转化主要指酸、碱、盐和氧化物间的转化,主要是对酸和碱的通性及盐的性质进行综合归纳应用。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也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练掌握物质转化的规律图2.掌握化学反应的综合计算过程与方法学会梳理物质转化的规律,并理清物质间反应的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梳理物质间的转化规律,体会物质间是普遍联系的重点难点重点:熟练掌握物质转化的规律图难点:应用物质转化的规律图梳理制取盐的方法重难点处理策略重点方面:可通过复习的方式,归纳总结出物质的。</p><p>8、阶 段 性 测 试(六)考查范围:机械能(3.13.2)一、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第1题图1如图所示,小朋友沿着滑梯匀速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 她的重力势能增加 B她的重力势能减少 C她的动能增加 D她的机械能不变2下列物体机械能总量不发生改变的是(A)A. 从光滑斜面滑下来的木块B蹦床运动员从最高点落到蹦床最低点的过程中的运动员C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正在洒水的洒水车D草地上自由滚动的足球第3题图3“蹦床”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之一。“蹦床”的床面弹性很大,运动员可在上面反复弹跳。从高空落下的运动员刚好与水。</p><p>9、第5节物质的转化第1课时单质与化合物的转化教材解读本节内容是初中科学里化学部分的总结,各类物质都已经学过,主要运用归类的方法探索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单质与化合物的转化中关于金属和非金属化合生成盐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其他知识都是在已学知识基础上的再深入学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2.知道常见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及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的一般规律,能够从物质变化的现象看变化的一般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单质与化合物的相。</p><p>10、阶 段 性 测 试(五)考查范围: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2.42.6)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下表所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C)选项单质氧化物混合物A铝合金氧化铜稀盐酸B白磷水冰水混合物C氮气干冰空气D水银硫酸钡食盐水2.有一种物质M,经测定它只由碳元素组成,则物质M属于(D) A. 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化合物C一定是混合物 D一定不是化合物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B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C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p><p>11、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1节金属材料教材解读金属具有多种性质,可以制造出各种材料,因此金属材料的用途广泛。金属和非金属的颜色、状态、密度等性质一般不同。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而非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均较差,也没有延展性。大多数的金属材料实际上是合金,合金是混合物,往往比纯金属具有更好的性能。废弃的金属对土壤和水源往往会造成污染,危害生态环境,特别是重金属污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会利用其性质解释相关现象2.知道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别3.知道合金是混合物,能利用合金。</p><p>12、章末复习课(见B本25页)知识点1金属及其性质1在试管放入一根镁条(已除去氧化膜),往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至浸没镁条,现察到如下现象:镁条表面迅速覆盖一层疏松的固体物质,经检验发现生成的固体物质中有单质银;镁条表面有明显的气泡现象,经检验发现气泡中有氢气;对于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C)A. 镁能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B镁跟硝酸银溶液反应会生成氢气C镁投入硝酸银溶液中只发生:2AgNO3Mg=Mg(NO3)22AgD根据该实验可判断镁比银化学活动性强2金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各个领域中用途广泛。(1)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从1999年开。</p><p>13、第3章质量评估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4分)1电业局为每一户居民安装了一个仪表,用该仪表来测量居民家中每个月消耗的电能,从而计算出该交多少电费。该仪表的中文标准名称及国际通用读数单位是(A)A电能表kWh B电压表VC电流表A D电表度2如图是热机的某冲程工作示意图,这个冲程是(B)A压缩冲程 B做功冲程C吸气冲程 D排气冲程第2题图第3题图3如图所示,人骑自行车下坡,速度会越来越快,在这过程中(B)A人和车的动能保持不变B人和车的动能增大C人和车的动能减小D人和车的重力势能增大4用一重20 N的动滑轮,匀速。</p><p>14、第1节物质的变化,考纲要求:1能描述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能区分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能识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举例说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等)能影响物质的性质。,第1节物质的变化。</p><p>15、第4节 常见的碱 (见B本5页) 第1课时 碱有哪些性质 1氢氧化钠(NaOH):俗称__烧碱__、__苛性钠__。 (1)易潮解,易和空气中的__CO2__反应而变质,故应__密封__保存。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p><p>16、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教 材 解 读 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已经学过,本节课是从微观角度深入理解上述概念。通过本节课学习,能让学生知道如何寻求物质发。</p><p>17、第5节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教 材 解 读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的基础上,深入探究酸和碱反应的实质及其应用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探究寻找酸和碱之间发生反应的证据 2.通过阅读教材、查。</p>
【秋九年级科学】相关PPT文档
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物质的变化课件新版浙教版.pptx
【秋九年级科学】相关DOC文档
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 第4章代谢与平衡章末复习课练习新版浙教版.docx
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 第4章代谢与平衡阶段性测试十二新版浙教版.docx
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 第4章代谢与平衡阶段性测试十新版浙教版.docx
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阶段性测试四新版浙教版.docx
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 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阶段性测试六新版浙教版.docx
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阶段性测试五新版浙教版.docx
2018年秋九年级科学 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质量评估试卷新版浙教版.docx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