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七年级历史上册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 1、按距今时间的早晚排列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Tag内容描述:<p>1、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共28套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选择题 1.战国时代,各国纷纷变法的目的是 ( ) A. 增强国力 B. 任用贤能之士 C. 废除分封制 D. 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答案】A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战国时代各国变法的目的。战国时代,各国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国力,而任用贤能之士只是一个达到上述目的的手段,C、D两项和题干的要求相差太远。故选A。【点评】考查战国时期变法的目的2.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农具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你知道铁农具的使用,最早是在何时( ) A. 夏朝 B. 秦朝 C. 春秋时。</p><p>2、第四单元测试卷 时间:100 分钟 满分:100 分 总分: 一、选择题(共 40 分,每题 2 分,共 20 题) 1.200 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哪一个军阀?( ) A.刘备 B.袁绍 C.孙权 D.刘禅 2.“东望夏口,西望武昌此非孟子之困于周郎者乎?”这是宋朝散文家苏轼对下列哪次 战役的感叹?(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3.诸葛亮作为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辅佐的人物是( ) 。 A.曹操 B.刘备 C.曹丕 D.孙权 4.三国时期,吴国曾派人到达夷洲。你认为吴国在当时能够到达夷洲的主要原因是( ) 。 A.农业发展 B.。</p><p>3、考点 1: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 元谋人 时间: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地点:云南元谋县。 (长江流域) 2、 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 (黄河流域) 二 、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人 时间 :距今约六千多年。地点: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主要农具和农作物: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水稻和蔬菜。 (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早的国家。 ) 2、半坡人时间: 距今约五六千年。地点:陕西西安市半坡村 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p><p>4、第 14 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教案设计: 左云霞 政史系 1103 班 学号:201103510014 一、教学课题:第十四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二、教学课时:1 课时 三、课标要求 1、知道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2、掌握卫青、霍去病大战匈奴的史实及结果。 3、掌握昭君出塞的史实,加深对昭君出塞历史意义的认识。 4、理解汉代“和亲”政策。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匈奴的兴起及其在我国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 的关系;体会我国古代民族关系有战有和,中华民族是随着历史发展而形成的。 过程与方法:冒顿单于统一匈奴的。</p><p>5、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课时框架图 10 课 11 课 12 课 原因: 汉初的形式: 经济萧条、国家 贫困 吸取秦亡于暴政的教训 文景之治 措施: 主义发展农业生产,减 轻人民负 担 提倡 节约 提倡 “以德化民” 大一统 政治:“推恩令”削弱封侯势力(主父偃的建议) 汉朝 汉武帝的大一统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建议) 兴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 时间:公元 25 年 东汉的建立 都称:洛阳 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 2 13 课 14 课 15 课 3 16 课 17 课 4。</p><p>6、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内部精品(课标要求+单元概述+单元试题)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国家的产生、社会的变革 【课标要求】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单元概述】 华厦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是我国远古人类的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在民 办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开始了原始的农耕生。</p><p>7、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人会制造工具,而动物不会。 2、我国最早的人类-生活在距今越一百七十万年的元谋人,出土于云南省 元谋县。 3、 代表 文化 距 今时 间 出土地 体制形 态 工具制 造 生产活 动 观念 社会 组织 北京 人 约 70-20 万年 北京西 南周口 店 保留猿 的某些 特征 打制石 器 采集、 狩猎, 用天然 火 群居 山顶 洞人 约 3 万年 北京周 口店龙 骨山山 顶洞穴 和现代 人基本 相同 开始掌 握磨光 和钻孔 技术: 骨针 采集、 狩猎、 捕鱼、 人工取 火 懂得 爱美 氏族 4。</p><p>8、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第 11-22 课)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基本知识 1. 公元前 209 年,陈 胜 和 吴 广 领导了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陈胜、吴 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 动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 2. 公元前 207 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 随后,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灭亡。 3. 公元前 202 年刘 邦经四年楚汉战争,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 安,是为西汉。 4. 汉文帝、景帝时期推行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的政策,出现了“文。</p><p>9、20132014 学年度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第卷(选择题 共 30分) 第卷共 15小题,每 题 2分 , 共 30分 。 每 小 题 给 出 的 四 个 选 项 中 只 有 一 个 选 项 是 最 符 合 题 意 的 。 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1歌星刘德华唱的中国人中有一句歌词说:“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 , 可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你知道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来源于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松花江流域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能不能直立行走 B.会不会说话 C.会不会制造工具 D.会不会使用火 3据考古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p><p>10、中国历史歌谣(七上) 1.1 开天辟地道古猿,劳动造成大转变。 人与动物有区别,制造工具战自然。 长江黄河母亲河,远古居民遗址多。 云南元谋开新篇,还有北京周口店。 1.2 七千年前河姆渡,农作水稻干栏居。 六千年前半坡人,半穴居住培育粟。 五千年前大汶口,产品剩余有贫富。 血缘氏族太原始,社会发展终进步。 1.3 炎黄联络战蚩尤,融合而成华夏族。 黄帝叫人造宫室,日常生活奠基础。 尧帝爱民舜宽厚,大禹治水家不入。 三帝禅让推首领,一世英名万古流。 2.4 禹建夏,而终桀,商汤起兵将夏灭。 有商一代为繁荣,盘庚迁殷奠基业。 。</p><p>11、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一)2009-12-31 09:50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一) 1、 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元谋人的活动揭 开了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2、 北京人 时间: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体质特 征:他们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突出,嘴巴前伸牙齿粗大。 ) ,但手脚分工 明显,生产工具: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能打制石器(称为 旧石器)) ,使用天然火,木棒。 过着群居生活(原因:环境险恶;生产工具简陋。概况:几十个人住在一起,共。</p><p>12、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图表汇编 黄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1、远古人类比较: 时间 历史阶段 生活地区 生产力情况 社会情况 特点 元谋人 距今 170 万年 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 已经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 -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北京人 距今 70 万-20 万年 北京地区黄河流域 手脚分工明显,他们会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 过着群居生活,属 于早期的原始社会。 保留了猿的特征。 山顶洞人 距今 3 万年 旧 石 器 时 代 北京地区 黄河流域 掌握了磨光与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 靠采集、狩猎、捕鱼为生。</p><p>13、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选择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1. 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遗址 是 A北京周口店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大汶口遗址 2某同学利用暑假准备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A陕西省 B北京市 C云南省 D浙江省 3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这种携书不方便 现象首次得益于发明了 A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 C造纸技术 D制墨技术 4你认为最有可能住在右图所示房屋的人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5小明。</p><p>14、复习学案( 3) 统一的国家建立(一) 【复习导航】 一、 “秦王扫六合” (一)秦的统一 统一时间:公元前 221 年 都城:咸阳 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影响 政治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 的影响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统一文字 促进了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 焚书坑儒 摧残了文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军事 北筑长城、开发南疆 扩大疆域,稳定边境,巩固统一 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至南海 秦始。</p><p>15、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14 课)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 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 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 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 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 类 难点 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 5 课时 课型 新。</p><p>16、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14 课)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 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 类 难点 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第 1 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第 1 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最早、170 万年二、北京人: 时间:70-20 万年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发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时间:1.8 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p><p>17、学 程 导 航”课 时 教 学 计 划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共 几 课 时 1 教 学 内 容 17 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第 几 课 时 1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1、 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 记的简要内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 2、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操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 学 资 源 预 习 设 计 学程导航第 58 页请你思考。</p><p>18、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大一统的汉朝公开课说课稿 邵文杰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大一统的汉朝 。这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 级历史上册第三章“统一国家的建立”中的第三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继秦大一统的局面之后,汉朝又创造了一个大一统的局面。特别 是在西汉的汉武帝时期,这样一个大一统的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 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 代史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以人为本。</p><p>19、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10 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执教人:塘边中学 刘仲毅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1)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秦的统一及为巩固采取措施、引导学生讨 论归纳试评秦始皇措施所起作用,学会初步分析问题。 (2)通过对秦始皇本人相关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培养辩正认识历 史人物及事件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关系,通过温故知 新、创设情境展示图表等方法,达到调动积极性,顺利完成教学目 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 (1)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