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上册十四课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上册十四课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上册十四课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上册十四课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上册十四课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4 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教案设计: 左云霞 政史系 1103 班 学号:201103510014 一、教学课题:第十四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二、教学课时:1 课时 三、课标要求 1、知道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2、掌握卫青、霍去病大战匈奴的史实及结果。 3、掌握昭君出塞的史实,加深对昭君出塞历史意义的认识。 4、理解汉代“和亲”政策。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匈奴的兴起及其在我国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 的关系;体会我国古代民族关系有战有和,中华民族是随着历史发展而形成的。 过程与方法:冒顿单于统一匈奴的作用及影响;比较分析汉武帝以前和汉 武帝时期,两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其原因;通过思考和探究卫青、霍去病大 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 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 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昭君出塞促进 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 五、教学重点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六、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七、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第 10 课,掌握了秦长城的修建;通过学习第 12 课和第 13 课,知道了汉初的基本情况,掌握了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在政治、思想、经济 上采取的措施及意义。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较为活泼,思维活跃,拥有丰富的想象力 和创造力以及表现力。 班风较为活跃,具有协作精神。 让学生提前准备关于卫青和霍去病的故事。 八、教学用具 长城的图片,西汉和匈奴战争的地图,昭君出塞图 九、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展示长城的图片) 同学们,咱们在学习“秦王扫六合”的时候见过这张图片,大家说这是什 么呀?(学生回答:万里长城)大家记不记得秦始皇让蒙恬负责修筑了这条西 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是为了抵御哪个少数名族的呢?(学生回答:匈 奴)那么,匈奴是怎样崛起的呢?他们和汉朝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让我们带 着这些问题学习第十四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 讲授新课: 一、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现在大家快速阅读课本第一框的内容,思考三个问题: 1 冒顿单于有什么贡献? 2 他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 3 他统一蒙古草原对匈奴的生活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略) 由于冒顿单于励精图治,严格治军,所以他在秦汉之际第一次统一了蒙古 草原,建立起了强大的国家。 统一后的匈奴经济迅速发展,一是畜牧业繁盛;二是冶铸业发展,能够铸 造铁制农具和兵器,而且金属制品上装饰着动物图案,富有游牧民族的特色; 三是受汉族影响学会了农耕。匈奴势力不断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 二、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咱们刚才了解了匈奴的基本情况,现在看看西汉对待日益强大的匈奴有什 么政策?大家一起朗读 78 页的小字部分,找出西汉初期对匈奴的政策以及实 施这种政策的原因,效果。 (学生回答略) 因为汉初汉朝刚刚建立,国力较弱,经济实力不足,社会贫苦,导致军事 上不及匈奴,为暂时避免匈奴的骚扰被迫实行“和亲” 。大家注意, “和亲”不 仅是把皇室的子女作为公主,远嫁给单于为妻,而且每年还要送给他们大量的 财礼。但是,这种委曲求和的政策并没有能阻止匈奴南下入侵。 到了汉武帝时,对匈奴进行了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现在大家分组讨论“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 (学生回答略) 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政策,到武帝时已六七十年,汉武帝实现了大一统的 统治,西汉王朝由弱变强,中央集权也进一步加强,经济繁荣,国力强大,已 经具备了反击匈奴的条件。 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次战役。 公元前 119 年的一次,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次战役。 (结合 78 页地图)这一 次,汉武帝派卫青和霍去病分道北上。卫青在漠北同匈奴激战,大胜而归。霍 去病也挥师北进,大胜匈奴。经过这次战役,匈奴主力向西北远徙,匈奴再也 无力与西汉对抗。百余年来,北方边境地区所受到的匈奴的威胁,至此基本解 除。 上次老师让大家查找关于卫青和霍去病的小故事, 谁愿意和大家分享呢? (学生讲述小故事略) 三、昭君出塞 咱们听了这两位男英雄的故事,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女英雄的故事。 (展示昭君出塞图)公元前 1 世纪中期,匈奴分裂,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 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的时候,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宫女王昭君自愿前往, 汉元帝把她嫁给了呼韩邪单于。昭君出塞使得边境安定了较长时间,为汉匈的 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大家想一想昭君出塞和汉初的“和亲”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西汉初和亲是在汉朝国力较弱,被迫采取的求和之策,换得暂 时的安宁,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昭君出塞是汉元帝时国力强盛呼韩邪单于主 动归附汉朝提出和亲,双方是自愿的交往。通过和亲实现了民族的融合和长久 的和平。 咱们学了汉初,汉武帝时期,以及汉元帝时期对待匈奴的政策,大家想想 西汉和匈奴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 (学生答案略) 西汉初期实行的是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通过战争实现了和平,汉元帝时 期昭君出塞,实现了长久和平。所以西汉和匈奴的关系特点是“有战有和,但 始终以和为主”。 四、东汉时期的汉匈 东汉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同汉朝和好,逐渐内迁。北匈奴仍 在蒙古高原,并控制西域,经常派骑兵进攻东汉的边境,河西走廊的郡县常常 白天关闭城门。东汉王朝先后派大将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恢复了汉朝对西 域的统治。北匈奴战败以后,部分向西远迁。 十、课堂小结 匈奴和汉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汉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既有民族之 间的战争矛盾也有和平往来,它们总是存在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 同缔造着祖国的历史。像王昭君、霍去病这些为民族间安定、和平做出贡献的 人物,永远受到后人的称颂。咱们也要友好的对待各个民族的同胞,尊重他们 的文化,为建设和谐的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十一、作业设计 1、结合 12 课、13 课总结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那些方面? 2、分组排练昭君出塞的小短剧。 十二、板书设计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时间:秦汉之际 原因:冒顿励精图治,严格治军 影响:经济发展迅速 畜牧业繁盛 冶铸业发展,能够铸造铁制农具和兵器 学会了农耕 二、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1、西汉初期:“和亲” 原因:国力较弱,军事力量不足 效果:匈奴仍然南下 2、汉武帝时期:大规模反击 原因:经济繁荣,国力强大,中央集权加强 过程:公元前 119 年,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