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的
郭艺芳 妊娠期高血压是指妊娠妇女所出现的血压异常增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一、定义 二、病理生理变化及对母儿的影响 三、妊娠期高血压的目前分类及临床表现 及治疗原则 四、患者的评估 五、护理措施 六、用药护理 七、子痫的急救护理。妊娠期高血压和妊娠高血压急症的处理。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的Tag内容描述:<p>1、妊娠期高血压的规范化诊治 河北省人民医院 作者:郭艺芳 妊娠期高血压是指妊娠妇女所出现的血压异常增高,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其发生 率约占孕妇的 10%左右。妊娠期高血压可显著增加胎盘早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脑出血、 急性肝功能衰竭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风险,是孕产妇和胎儿死亡的重要原因。积极预防、 早期筛查并合理干预妊娠期高血压对于保障孕妇与胎儿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其病理生 理机制与临床特点不同,妊娠期高血压的防治原则与普通高血压亦显著不同。在妊娠期高 血压的综合管理过程中,既要适度控制血压,预防或延缓由。</p><p>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抚州市妇幼保健院 妇产科,一、定义 二、病理生理变化及对母儿的影响 三、妊娠期高血压的目前分类及临床表现 及治疗原则 四、患者的评估 五、护理措施 六、用药护理 七、子痫的急救护理,目 录,一、定义:,为妊娠期特有的疾病。 指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及水肿,严重时抽搐、昏迷甚至母婴死亡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二、病理生理变化及对母儿的的影响,1、脑 脑血管痉挛脑水肿、充血、局部缺血、血栓形成及出血。表现头痛、呕吐、鼾声、脑溢血 、视物模糊 2、肾脏 血浆蛋白自肾小。</p><p>3、妊娠期高血压和妊娠高血压急症的处理,周子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协和医院心研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2 版)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组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2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ESC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during pregnancy(2011),1、定义与分类,内 容,2、机制和危害,3、评估及治疗,4、子痫的处理,1、定义与分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in pregnancy):妊娠妇女出现的血压异常升高。 发病率:欧美占孕妇6%。</p><p>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疗进展与产钳的应用,龙岗妇幼保健院 产科 许韶荣,病例,黄XX,女,45岁,因“停经33+1周,腹痛6+小时,加重3小时”于08-29 06:20急诊入院。孕3产1,2012年因“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一活女婴。父母有高血压病史。平素月经规则,LMP2016年1月10日,EDC2016年10月17日。孕期产检4次,孕早期即发现血压升高,建册血压160/90mmHg,此后产检监测血压波动于142-160/87-111mmHg,尿蛋白阴性,未规律服用降压药。孕期查OGTT、肝肾功能无异常。今6+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胀痛,3小时前腹痛程度明显加剧,呈持续性,无间歇,无。</p><p>5、2019/9/9,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诊 治 现 状,目前对妊娠合并高血压尚无统一的 诊断和治疗指南。 其具有发生母婴严重并发症的高危 险性。 大部分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对胎儿 的安全性尚缺乏临床试验的评估。 一部分药物在动物实验中已经明确发现具有致畸作用,因此在降血压药物的选择方面受到很大限制。,2019/9/9,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流 行 病 学,妊娠期特有的疾病 我国发病率9.4%,国外7%12% 70%与妊娠有关 常见的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妊娠 合并症,居孕妇死亡原因的第二位 孕妇可发生脑血管意外、多器官功能衰竭及DIC等并发。</p><p>6、妊娠期高血压的降压药选择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作者:王若琦由于处于特殊生理阶段,妊娠期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和临床特点和非妊娠期高血压有着明显不一致的地方,其防治原则也大相径庭。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任何一种降压药物对于孕妇是绝对安全的,多数降压药物在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安全性评价中都是属于不能除外对母儿具有风险的。对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选择降压药物时应更加全面考虑,综合权衡利弊。妊娠期高血压的降压药选择存在困难和争议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国内外的大型降压药临床研究都不会把妊娠期或者。</p><p>7、妊娠合并高血压的护理及子痫急救,定义 病因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及分类 辅助检查 处理原则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定义 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我国发病率为9.4%-10.4%。多数在妊娠期出现一过性高血压、蛋白尿的症状,分娩后随即消失。,病因 1)易发因素 季节变化过度紧张有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等病史营养不良体型矮胖者,子宫张力过高有高血压家族史,2)病因学说,免疫学说 胎盘某些抗原物质免疫反应的变态反应 子宫-胎盘缺血缺氧学说 子宫张力增高、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