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总复习教案
立体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1.学生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精品文档《圆的认识》(一)、教学目标。
认识总复习教案Tag内容描述:<p>1、总复习 数的认识 案例 教学内容 第十二册课本第 76 77 页内容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 分数 小数等概念的意义 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 使学生在整理复习中形成知识网络 掌握复习方法 提高 综合运用能力 3 结合教学 渗透人文主义教育和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 难点 进一步理解整数 分数 小数等概念的意义 沟通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p><p>2、数的认识复习课教案与评析数的认识复习课教案与评析 总复习 数 教学过程 一 旧知回顾 观察生活中的数 理解数的含义 1 观察生活中的数 课件出示主题图中信息 师 请同学们来看屏幕上的信息 在这些信息中你能找到哪些熟悉的数 板书 有整数 小数 负数 分数 百分数 2 理解数的含义 师 那你们知道这些数在信息中的含义吗 小结 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我们的生产 生活都离不开数 你还能 说出哪些你。</p><p>3、第五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苏教版六下P92-93“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7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1.学生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的特征,掌握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点;加深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进一步认识并能辨析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2.学生能在整理与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归纳整理的能力,提高在。</p><p>4、第五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苏教版六下P92-93“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7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1.学生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的特征,掌握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点;加深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进一步认识并能辨析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2.学生能在整理与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归纳整理的能力,提高在。</p><p>5、,第七单元认识时间,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内容:1、认识时和分,知道1时=60分;2、认识时间,会用几时几分表示时间;3、解决与时间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3时,300,复习,.,1,上课。,.,.,1,2,3,4,5,7,6,8,11,12,10,9。</p><p>6、圆的认识(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2、理解同圆中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3、会使用工具正确规范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2、教学难点:理解直径。</p><p>7、1知道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2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用生物的共同特征区分生物和非生物;3了解认识生物的基本方法;4知道生物归类的方法。,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的共同特征,认识生物,认识生物的方法,生物归类法,一、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1生物:有生命现象的物体2非生物:没有生命现象的物体,二、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p><p>8、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数的认识,一、数的认识,一块蛋糕为5.8元,1,2,3,4,,中国的国土面积约是9600000平方千米。,北极地区的多数地区为冰雪覆盖,冬季冰雪覆盖面积为73%,夏季为53%。,今年我市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3/5。,上面都使用了哪种数,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吗?,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做自然数. (象0,1,2,3),数,1、整数 2、小数 3、分数 4。</p><p>9、数的认识 数的运算 代数的初步知识 应用题 量的计量 几何的初步知识 简单的统计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 数的认识 分数和百分数 整数和小数 数的整除 1 自然数 0和整数 数物体的时候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 1 2 3 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0和自然数都是整数 但不能说整数只包括0和自然数 2 十进制计数法 一 个 十 百 千 万 都叫做计数单位 其中 一 是计数的基本。</p><p>10、数的认识,自然数,0,整数,什么叫分数?分数单位是什么?,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十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小数?有限小数?循环小数?,负数?负数与正数比较大小?负数与负数比较大小?,数的读法与写法,(1)整数从个位到千亿位分哪几级?(2)每一级包括哪些数位?(3)每一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4)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用什么来分界(5)小数部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