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兴起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节 儒学的兴起 教 案 课程标准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 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
儒学的兴起Tag内容描述:<p>1、必修三专题一:2、儒学的兴起一、选择题1(2011年11月泰兴市期中1题)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由“民本”发展为“君本”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 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A B C D2(2011年11月潍坊市三县期中24题)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学说3(2011年11。</p><p>2、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 儒学的兴起 杭州二中分校 朱徐峰,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必修,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1.百家争鸣 2.儒学的兴起 3.宋明理学 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儒学的兴起,【焚书坑儒 的批判】,【罢黜 百家 】,【科举制的 文化影响】,秦,汉,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建太学,【太学 的出现 】,自主阅读,(秦汉时期)儒。</p><p>3、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二节儒学的兴起,秦始皇,李斯,“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秦统一中国后,专制主义集权延伸到文化领域,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工具);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2。</p><p>4、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节 儒学的兴起 教 案 课程标准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 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p><p>5、儒学的兴起 以新课改的课程观为引领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 学生发展 教学整合 一 理论依据 1 说教材 2 说学情 1 有利 初中有一定接触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 参与性好 2 不利 初中重史实 轻分析 高一学生历史思维能力。</p><p>6、儒学的兴起 第2课 学习目标 为什么儒学在秦时受到严厉打击 儒学以古非今 抨击时政 不利于秦的统治 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医药 卜筮 种树之书 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 而医学 卜筮 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p><p>7、1 3各种类型的封面举例 第2课儒学的兴起 第2课儒学的兴起 第2课儒学的兴起 公元前104年 一代儒学大师在写完最后一篇奏章后辞世 被葬于今陕西省兴平市南位乡汉武帝茂陵附近 目前 董仲舒的墓地南北长71米 东西宽30米。</p><p>8、汉武帝 董仲舒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之二 儒学的兴起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必修三专题一的第二节 汉代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汉代是儒学发展的黄金时代 自汉武帝始 儒学确立了其在封建。</p><p>9、江苏省响水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儒学的兴起 学案 人民版必修3 考点考纲 知道汉代儒学通过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学习过程 一 罢黜百家 1 背景 1 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p><p>10、儒学的兴起 内容标准 知道汉人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 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 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学生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已原有。</p><p>11、儒学的兴起教案 学习目标 1 通过本课学习 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 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2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 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主动探究。</p><p>12、说课课件 感悟儒学魅力 闪耀思想光辉 儒学的兴起 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军中学 颜先辉 汉武帝 董仲舒 教材分析 教学感悟 教学设计与构想 学情 教法分析 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 教材分析 一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p><p>13、儒学的兴起 本课学习目标 1 通过本课学习 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 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2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 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主动探究。</p><p>14、2010历史高考专题复习精品系列课件 60 儒学的兴起 儒学的兴起 一 焚书坑儒 批判 兴起的条件 二 罢黜百家 标志 三 太学的出现 途径之一 四 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途径之二 孔子 孟子 荀子 孔子 孟子 荀子在儒学的产生 发。</p><p>15、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节儒学的兴起 了解董仲舒的 大一统 思想 理解新儒学的思想主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及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p><p>16、陕西省榆林一中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 1 2 儒学的兴起 一 背景 春秋战国 秦朝儒家思想的地位演变 1 春秋战国时期 经过孔子 孟子 荀子的创立和发展 早期儒学在社会上很有影响 称为显学 2 秦朝 使儒学受到压制 儒学走向低潮 思考 战国和秦朝文化氛围有何不同 原因何在 战国 百家争鸣 各国纷争 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学术氛围较宽松 秦朝 国家完成统一 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为。</p><p>17、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节 儒学的兴起 学 案 本课学习目标 1 通过本课学习 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 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2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 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并学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相结合的方法 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 概括和阐释 教师要予以适当的指导与及时而。</p><p>18、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二节 儒学的兴起 教 案 来源 学 科 网Z X X K 内容标准 知道汉人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来源 学科网ZXXK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 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 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学生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已原有的相关知识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 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并学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