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关系的叙述。一、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判断 如图先根据双向箭头A D确定两者肯定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损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Tag内容描述:<p>1、山东省新人教版生物高三单元测试 20 必修 3 第 5 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满分:100 分 时间:90 分钟) 第卷(选择题 共 45 分) 一、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 1 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关系的是( ) A猫吃鱼 B人吃蘑菇 C青蛙吃昆虫 D兔吃草 2根据下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了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渐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p><p>2、第第 5 章章 第第 3 节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 1 课时)课时)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因 上海市莘光学校上海市莘光学校 张彦张彦 一、设计思路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建立入手,讲授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特征,最 后分析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自我调节。内容较为抽象难懂,因而在教学中,首 先利用幻灯片图片展示出岩石从从裸露状态演变为有多种生物生存的各个阶段, 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建立过程,并以此例引出阶段性 的特征;在讲授动态性特征时,利用前。</p><p>3、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 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B生产者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有机物的量C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2.下列生物中,从生态学角度看属于生产者,从细胞学角度看属于原核生物的是()A酵母菌 B水稻 C大肠杆菌 D蓝藻3.下列哪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低()A温带草原生态系统 B北极冻原生。</p><p>4、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班别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第1节 1.森林中一棵大树死了,倒在地上,许多苔藓、藻类、蘑菇、白蚁、蠕虫、蜘蛛、和老鼠均以这棵朽木为生。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 )A.种群 B.群落 C. 生态系统 D.生物圈2.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的是( )A蘑菇从腐烂树木中摄取养料 B. 蛔虫摄取人体小肠内的营养 C.蚕吃桑叶 D.狼吃兔子3、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 )A.浮游植物 B.肉食鱼类 C.浮游动物 D.大型鱼类4.下列既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又可以制造养料的是( )A. 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p><p>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因马桥中学 龚娟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课是教材第5章生态系统第3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因”。本课中主要解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特征”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自我调节”两个内容。2教材地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第五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之一。本节内容既涉及前面所学的生态系统相关部分的知识,又是对教材始终贯穿的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结诠释。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让学生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去关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懂得保护自然环。</p><p>6、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 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 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 2 生 态 系 统 的 类 型 森林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湖泊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 和能量 能量:阳光、热能等 物质:水、空气、无机盐等 3.消费者: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此外还 有寄生生物 异养生物,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 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主要是细菌 和真菌等腐生生物;此外还有腐 食性的动物如蚯蚓、蜣螂等。 .分解者 : 2.生产者: 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p><p>7、课题:第23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说出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概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原因2、能力目标:主要是认知能力方面的培养,从分析凯巴森林生态系统的活动迁移到分析其他生态系统的组成,分析其他不同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关系,这些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并实现知识迁移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于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用已有的知识,自觉应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中去,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树立保护环境意识,共同行动起来,。</p><p>8、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结构,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四、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功能,一、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点1:生态系统的范围,考点2: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点3:分析食物网时应注意的问题,返回,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考点1:生态系统的范围,1、生态系统概念: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p><p>9、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练习题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可被分解者利用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 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属于行为信息 硝化细菌能利用氧化氨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 A BC D。</p><p>1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中的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节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内容,负反馈调节是重要概念,是学习完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后的综合知识,体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一个统一联系的整体。教材通过两个种群之间负反馈调节的实例,阐述什么是负反馈调节。之后,安排了一个“思考与讨论”活动,让学生建构食虫鸟与害虫这两个种群之间的负反馈。</p><p>11、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章末知识整合 新人教版必修3专题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专题归纳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含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等基本成分。生态系统中,进行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其中物质是可以被循环利用的,物质的循环带有全球性;能量的流动则是单向和逐级递减的;生态系统中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调节种间关系。</p><p>12、www.gkstk.com【学习目标】1 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2 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3 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学习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自主学习】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结论生态系统的概念1 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2 讨论得出生态系统的判断要点。3 比较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1由_________与_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2地球上最大的生体系统是________,它包括地球上的_________及其________的总和。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成分2。</p><p>13、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测试时间:45分钟,评价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之间的取食关系是很复杂的。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不只吃一种食物。各生物成分之间在取食关系上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各种食物链相互交错,相互连接,形成网状结构,称为食物网。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普遍而又复杂的现象。能量的流动,物质的迁移、转化就是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进行的。 食物链上的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环扣一环。如果某一环节发生故障,链条就失。</p><p>14、www.gkstk.com【学习目标】1. 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 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3. 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4. 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 :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习难点 :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自主学习】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结论一. 碳循环1.物质循环的概念2碳循环1.物质循环的范围2.物质循环的“物质”指什么?3.物质循环的特点1.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 等化学元素,不断的进行从无机环境到 ,又从__________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p><p>15、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生物组 林名旺一、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2、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3、掌握简单的食物网简图。(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读书、思考问题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知识迁移、归纳能力。2、通过食物网的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对生态系统各成分间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学习,进行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教育。2、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可知生态系统是一个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生物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p><p>16、个人备课录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课时 总 课时课 题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 学目 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阐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教 学方 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教材分析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教具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p><p>17、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 张蕾一、教学目标1 知识方面(1)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2)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3)理解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2能力方面(1)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学生小组讨论与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层层探究相结合,将知识化难为易,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等思维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通过讨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一教学内。</p><p>18、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结构,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四、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功能,一、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点1:生态系统的范围,考点2: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点3:分析食物网时应注意的问题,返回,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考点1:生态系统的范围,1、生态系统概念: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