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颅神经。一、颅神经损害的定位诊断。第五章 颅神经的定位诊断。第五章 颅神经病变的定位诊断 第一节 嗅神经。神经系统定位诊断(一)。第六章 脊神经及其损害的定位诊断。②定位诊断 用神经解剖学 &amp。颅神经解剖及定位诊断。颅神经损害表现的定位诊断。感觉系统定位诊断第一节解剖大姨妈基础。
神经定位诊断Tag内容描述:<p>1、意识障碍 意识: 是指大脑的觉醒程度,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内 、外环境的刺激所作出的应答反映的能力,或是机 体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 意识的内容:即为高级神经活动,包括定向力、感 知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是 人类的高级神经活动,可通过语言、躯体运动和行 为等表达出来。 1 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 包括 意识水平 受损,如昏迷和急性意 识模糊状态;以及意识水平正常而 意识内容 (认知 功能)改变,如痴呆遗忘等。 意识的维持是通过脑桥中部以上的 脑干上行性网状 激活系统 及其投射至 双侧丘脑 的纤。</p><p>2、Feb,2004,FMMU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 (一) 脊髓与脊神经 Topical Diagnosis of Neurology 1 Feb,2004,FMMU 2 Feb,2004,FMMU 神经系统的基本成分 神经元神经元 脑脑 脊髓脊髓 颅神经胞体胞体 (灰质灰质 ) 突起突起 (白质白质 ) 脊神经 *中枢神经 *周围神经 3 Feb,2004,FMMU 作为一名临床医师,我 们尤其需要具备敏锐的观 察力。神经科学是一门实 践性很强的学科。随时观 察和记录病情变化是从见 习医生就开始训练的基本 功,充分利用我们的眼睛 、鼻子、耳朵和双手去认 真观察,不放过任何细微 的变化,为临床决策提供 有价值的信息。 引自赵。</p><p>3、转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神经系统定位诊断-颅神经一、颅神经损害的定位诊断(一)视神经损害的定位:视神经通路自视网膜、经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枕叶视觉皮质,径路很长,易于受损,但由于行走各部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的不同,损害后的视野改变也各异,故由此可判断视路损害的部位。1.视神经损害:病侧眼视力减退或全盲,伴直接光反应消失,但间接光反应存在,眼底可见视乳头萎缩。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视神经炎,脱髓鞘性病变以及外伤、肿瘤压迫等。2.视交叉损害:视交叉中央损害时,视神经双鼻侧纤维。</p><p>4、神经损伤定位诊断 概述 n神经损伤,包括脊髓、神经根和周围神经 的损伤。 n人体有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 经和5对骶神经。 nC5-T1神经支配上肢,T12-S4神经支配下 肢 n神经定位诊断应用于脊髓损伤、发育异常、椎间盘突出、 骨关节炎、神经根撕脱和脊髓本身的病变。 n注意:脊髓或神经根病变与周围神经干损伤两者之间的区 别,表现在运动肌力、感觉和反射的变化在肢体上分布范 围不同,两者各有自己的特殊表现形式。 n脊髓或神经根病变引起节段性的运动肌力,感觉和反射改 变; n周围神经干损伤时,由于一个周围神经干有来自于多个。</p><p>5、临床常见眼、口、肢体无力症状与神经定位诊断,1.神经科学的金钥匙,临床定位诊断病在什么地方,2.人的功能,嗅、眼球活动、咀嚼、味道、哭笑、咽下 属颅神经功能 根据感觉、运动、反射障碍可定位,3.眼睛功能障碍与神经支配,眼: 、 、 、 、 、 交感神经纤维支配,3.1 单眼,3.1.1 眼裂大 同侧眼轮匝肌 同侧 眼裂小 同侧提上睑肌 交感神经纤维同侧,3.1.2 眼球运动 (1)上、下、内、外上 同侧 (2)眼裂小 (3)光反应消失 (4)瞳孔散大 5mm 以上(1)-(4)完全性同侧,3.1.3 眼球固定,各项不能 、 、 同侧 外下(下斜肌),3.2 双眼,3.2.1 运。</p><p>6、神经定位诊断学,第五章 颅神经的定位诊断,第五章 颅神经病变的定位诊断 第一节 嗅神经,一、解剖生理基础 鼻腔内双极细胞 嗅球内曾帽细胞 嗅束 并胝体下回 前穿质 颞叶海马回钩 二、嗅神经病变的定位诊断 1.嗅觉减退或消失 2.嗅觉过敏 3.嗅觉倒错 4.嗅幻觉,第二节 视 神 经,一、解剖生理基础 (1)感光细胞层 1.视网膜三层细胞 (2)双极细胞层 (3)神经节细胞层 黄斑:视乳头颞侧,1-3mm, 视高敏区。 2.视神经 (眼球内段 眶内段 骨管内段 颅内段) 3.视神经交叉 4.视束,第二节 视 神 经,5.外侧膝状体 6.视放线 7.视觉中枢 二、视神经病。</p><p>7、神经定位诊断学,第五章 颅神经的定位诊断,第五章 颅神经病变的定位诊断 第一节 嗅神经,一、解剖生理基础 鼻腔内双极细胞 嗅球内曾帽细胞 嗅束 并胝体下回 前穿质 颞叶海马回钩 二、嗅神经病变的定位诊断 1.嗅觉减退或消失 2.嗅觉过敏 3.嗅觉倒错 4.嗅幻觉,第二节 视 神 经,一、解剖生理基础 (1)感光细胞层 1.视网膜三层细胞 (2)双极细胞层 (3)神经节细胞层 黄斑:视乳头颞侧,1-3mm, 视高敏区。 2.视神经 (眼球内段 眶内段 骨管内段 颅内段) 3.视神经交叉 4.视束,第二节 视 神 经,5.外侧膝状体 6.视放线 7.视觉中枢 二、视神经病。</p><p>8、专题一:脑神经,一、概 述,二、脑神经与脑干的位置关系,脑干的外形 脑干的内部结构,三、脑神经,颅神经共12对。 1嗅2视3动眼 4滑5叉6外展 7面8听9舌咽 迷副舌下神经全,一、概 述,第对与端脑相连; 第对与间脑相连; 其他10对与脑干联系。,脑干的外形:腹侧观,背侧观 脑干的内部结构,二、脑神经与脑干的位置关系,1. 脑干的外形-腹面观 延髓延髓脑桥沟、锥体、锥体交叉、橄榄; 舌下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 脑桥基底沟; 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前庭神经 中脑大脑脚、脚间窝; 动眼神经,2. 脑干的外形-背侧观 延髓薄束结节、。</p><p>9、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主要经营:课件设计,文档制作,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p><p>10、欢迎各位同学们!,神经系统定位诊断(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程序,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常要求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神经系统是否有病?若有病,须回答: 2、病变部位何在?即定位诊断。 3、是何原因引起?即定性诊断或称病理、病因诊断。 首先要通过询问病史和神经系统检查,收集第一手临 床资料,然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 里”,通过分析归纳,推断病变部位和病因。,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的难点和入门方法,难点 1、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功能复杂。 2、神经症状和体征表现零碎多样。 入门方法 临。</p><p>11、神经定位诊断学,第六章 脊神经及其损害的定位诊断,第一节 脊神经的解剖生理,脊神经属于周围神经。周围神经系统包括颅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周围神经位于皮肤、肌肉、内脏等组织和中枢神经之间,主要功能是传递神经冲动,沟通中枢神经系统和感受器、效应器之间的联系。通常把与脑相连的叫颅神经,主要分布于头部;与脊髓相连的叫脊神经,分布于躯干和四肢;与脑和脊髓相连,主要分布于内脏的叫内脏神经。本章重点叙述脊神经病的诊断。,第一节 脊神经的解剖生理,脊神经共31对,自上而下,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及。</p><p>12、神经定位诊断学,第五章 颅神经的定位诊断,第五章 颅神经病变的定位诊断 第一节 嗅神经,一、解剖生理基础 鼻腔内双极细胞 嗅球内曾帽细胞 嗅束 并胝体下回 前穿质 颞叶海马回钩 二、嗅神经病变的定位诊断 1.嗅觉减退或消失 2.嗅觉过敏 3.嗅觉倒错 4.嗅幻觉,第二节 视 神 经,一、解剖生理基础 (1)感光细胞层 1.视网膜三层细胞 (2)双极细胞层 (3)神经节细胞层 黄斑:视乳头颞侧,1-3mm, 视高敏区。 2.视神经 (眼球内段 眶内段 骨管内段 颅内段) 3.视神经交叉 4.视束,第二节 视 神 经,5.外侧膝状体 6.视放线 7.视觉中枢 二、视神经病。</p><p>13、全面占有 临床资料 采集详尽病史, 细致神经系统检查 必要辅助检查,神经疾病诊断可概括为3个步骤,定位诊断 用神经解剖学 &生理学知识, 分析临床&相关资料, 确定病变部位,定性诊断 (病因诊断) 根据起病方式 病程个人史 家族史&临床资料, 分析筛选可能病因, 确定病变性质,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准则,1. 确定神经系统病损水平,中枢性(脑、脊髓) 周围性(周围神经) 神经肌肉接头或肌肉 系统性疾病并发症,2. 确定病变空间分布,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准则,局灶性 多灶性 弥漫性 系统性,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准则,可提示病变主要部位 有时可指示病变。</p><p>14、周围神经系统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2019/8/15,人体解剖学,2,区 分,脊 神 经 spinal nesve,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2019/8/15,人体解剖学,4,脊神经的组成,前根,后根,脊神经节,2019/8/15,人体解剖学,5,脊神经的分部及其出椎管部位,31对,8对颈神经 12对胸神经 5对腰神经 5对骶神经 1对尾神经,C1-C7:于同序数颈椎上方的椎间孔穿出; C8:于第七颈椎下方的椎间孔穿出.,于同序数椎骨下方的椎间孔穿出;,S1-S4:于相应骶前、后孔穿出; S5:,Co:,经骶管裂孔穿出.,2019/8/15,人体解剖学,6,分支,脊膜支,脊膜支,交通支,。</p><p>15、神经系统疾病的 分析诊断,神经病学的特点,神经病学的特点: 疾病的复杂性 症状的多样性 诊断的依赖性 工作的风险性 疾病的难治性 神经病学的重要性:社会老年化、诊断手断的提高、治疗方法的进步,分析诊断,定向诊断:确定是否为神经系统疾病,有无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 定位诊断:病变部位何在,即解剖诊断。是从神经系统损害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 结合神经解剖、推断其受损的部位。 定性诊断:决定病变的性质和病因,即病因诊断。(炎症性、血管性、变性、遗传性、占位性、外伤性、脱髓鞘性、发育异常等),分析诊断,重点:定位诊断,是神。</p><p>16、颅神经解剖及定位诊断,颅神经的一般特点:,颅神经共有12对,习惯上用罗马字来表示。 第和第对颅神经在颅内部分是二级和三级神经元纤维,其它10对颅神经均与在脑干内的神经核团联系。运动核团在脑干的中间,而感觉核团在外侧 (因为脊髓向脑干延续后,其后方裂开向两侧)。,感觉神经(第, 对颅神经为特殊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第, 对为纯运动神经); 混和神经(第、); 第、对颅神经含有付交感纤维。,3. 十二对颅神经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除了面神经核下半部分和舌下神经核接受对侧皮质脑干束的支配外,其余均接受双侧皮质脑干束的支配。 第、 颅神经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