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患者身份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身份。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相关制度。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60。主要检查护理操作中的患者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的落实情况。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流程。
识别患者身份Tag内容描述:<p>1、医院病人身份识别的制度医院病人身份识别的制度 病人在院期间应被正确识别身份,包括门、急诊病人 和住院病人。 1. 住院病人均应佩戴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识。 2. 腕带佩戴规范 目的:(1)病人流动过程中能被正确识别(如加床、转 床、手术、外出检查等);(2)有过敏史者有醒目标记,随时 提醒,方便核对;(3)意识模糊或不清者能被正确识别;(4) 确保母婴的唯一性,防止相互混淆;(5)医生查房时准确快 速地确认病人、读取病人信息。 手术病人(包括微创手术)、危重病人以及过敏性体 质病人必须佩带腕带,作为病人识别标志。 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p><p>2、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对抢救留观患者及病人入住病房时,佩戴“腕带”,详细填写腕带中的信息,包括姓名、科室、性别、住院号、床号、年龄、族别,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特殊患者应在“腕带”与“床头卡”中标识,特殊科室根据科室特点及病人情况如心理卫生科增加科室电话号码等信息。小儿科、新生儿科可制作卡通式手腕带,保证查对的有效性。2、规范使用新式床头卡,患者的固定信息如姓名、年龄、民族、住院号、医保类型、住院日期等填写在床头卡上半部标识,其它动态信息如护理级别、饮食、输血病人血型、手术、置管护理、造口护理等各。</p><p>3、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制度为了确保医疗安全,使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特制定本制度。1、医务人员在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及实施各种诊疗前必须使用两种以上标识方法识别患者身份。常用标识有:姓名、出生日期、住院号、身份证号、医保证(卡)号、新农合医疗证(卡)编号、诊断等,不得以床号作为识别标识。2、对所有来诊患者均要进行身份识别,依据患者的身份证、户口本、医保证(卡)、新农合医疗证(卡)编号等有效证件,在各种医疗文书上准确填写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3、无有效证件证明其身份的患者,接诊。</p><p>4、制度名称: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制度编号:制定时间:制度内容1、医护人员在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及实施各种介入与有创诊疗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二种病人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2、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病人身份的具体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病人使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手术室护士核对,病人回病房麻醉清醒后,由病房护士核对取下。3、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病人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p><p>5、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还必须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2、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必须使用腕带。手术患者使用蓝色腕带,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患者使用红色腕带。在各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身份。3、在采血、给药或输血等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查对制度,应至少使用两种身份识别方法(床头卡、手腕带、双向核对)。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p><p>6、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呼吸二科:排日代姆 在任何环境和任何地点 下都必须持续地履行: 查对制度 识别“患者身份 评审要点 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时进行患者身份确认 同时使用三种以上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日、床号等 (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患者身份的重要性 患者:医疗护理操作的对象。 患者身份识别是诊疗活动中的重要步骤。 是确保各项检查、治疗安全、准确执行的基础。 患者身份识别的主要内容? 姓名 性别 年龄 床 号 科室 住院号 腕带? 患者腕式识别带。</p><p>7、腕带管理制度一、目的保证医务人员随时对病人身份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识别,确保标识对象的唯一性及正确性。二、术语患者标识腕带:是系在患者手腕上,标有患者重要资料的身份标识带,能够有效保证医务人员随时对患者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识别,防止被调换或随意取下,确保标识对象的唯一性及正确性。三、正文(一)适用范围1、需佩戴腕带的部门:住院部。2、需佩戴腕带的患者:意识不清患者;急诊抢救;住院患者;无自主能力患者;语言交流障碍患者等。(二)使用注意事项1、不能随意调换或拆除。2、腕带的材质良好,不会引起患者皮肤过敏。3、。</p><p>8、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 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二、 对于治疗、护理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核对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危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和无法正确语言表达且无家属陪伴的住院患者等),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三、 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有床头卡核对、双向式核对(开放式询问核对)、腕带核对、病历牌(卡)核对等。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四、 转送、接收患者,必。</p><p>9、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相关制度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同时使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特制定本制度。门诊患者身份识别1、患方带城镇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或公司医保卡就诊挂号的,以挂号票据上显示的医保或医疗卡的卡号作为患者的唯一标识进行相关的诊疗活动。2、患方带身份证就诊挂号的,以挂号票据上显示的身份证号作为患者的唯一标识进行相关的诊疗活动。3、患方就诊挂号时未能出示以上任何一种证件的,门诊部挂号人员按患方自己填写的姓名、年龄、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等作为患方的就。</p><p>10、安全月科室查对制度落实检查记录检查科室: 检查者: 检查时间:一、各项查对流程规范情况(20分)医嘱查对流程输液查对流程采血查对流程口服药发放查对流程手术查对流程其他操作查对流程是否有:是否规范:本月对每位护士考评记录:是否有:是否规范:本月对每位护士考评记录:是否有:是否规范:本月对每位护士考评记录:是否有:是否规范:本月对每位护士考评记录:是否有:是否规范:本月对每位护士考评记录:是否有:是否规范:本月对每位护士考评记录:二、检查医嘱查对流程(30分)下达医嘱医护沟方式医嘱处理是否及时医嘱是否双人。</p><p>11、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为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按照河北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和中国医院协会2009年度患者安全目标,经医务处、护理部和门诊部研究决定,制定本制度,请遵照执行。一、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之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二、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身份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三、。</p><p>12、第四季度患者身份识别、查对督导检查情况本季度共抽查49项护理操作,其中包括静脉输液28项、加药18项、肌内注射2项、静脉采血1项。主要检查护理操作中的患者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的落实情况病区操作项目数执行核对程序患者身份识别操作前中后是否查对是否用两种查对方式是否反问式核对身份是否查看腕带是否查看腕带操作前是否查对操作中是否查对操作后是否查对31313031494946综合49100%100%96.77%100%100%100%93.88%存在问题:执行输液操作后,为再次核对输液卡。执行操作过程中为让病人自己陈述自己的姓名。输液后未再次核对病人信息。整改。</p><p>13、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辨识患者,需要有至少两种的患者身份识别方法。院内要求所有住院病人都佩戴腕带做为一种方法。在实施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做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2、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除其他核对方法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必须使用腕带识别。4、身份识别途径及设备、用物有:口头询问、病历(或检查单、检验单等)、床头卡、腕带、其他:如身份证、驾照等。5。</p><p>14、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为了规范医院管理,有效防止错误识别患者身份引起的医疗事故,规定护士至少使用2种身份识别方法查对患者身份。采取多种措施严格执行身份识别制度。一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应同时使用床头卡、治疗卡、腕带等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二是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监护室、产房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三是对住院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识别标识:普通病人使用绿色腕带,病危、病重、。</p><p>15、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流程,任国虎 2016年6月7日,在任何环境和任何地点下都必须持续地履行: 查对制度 识别“患者身份” 评审标准细则核心条款, 每个人有不同的身份: 环境 身份 ID 社会姓名身份证 医院患者手腕带,身 份,患者身份的重要性,患者:医疗护理操作的对象。 患者身份识别是诊疗活动中的重要步骤。 是确保各项检查、治疗安全、准确执行的基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问题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二、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采集供临床检验及病理标本、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及操作前,实施者应请患者自己说出自己的姓名,不。</p><p>16、患者身份识别 与 腕带标识制度,骨科,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核心条款 3.1.2.1,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重点是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手术室、急诊室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条款 3.1.4.1,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身份: 环境 身份 ID 社会姓名身份证 医院患者手腕带,身份,患者身份识别的重要性,患者:医疗护理操作的对象。 患者身份识别是诊疗活动中的重要步骤。 是确保各项。</p><p>17、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陆霜白,311 对就诊患者施行唯一标识(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等)管理。,3111 对就诊患者施行唯一标识(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等)管理。,评审要点:,【】 对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的身份标识有制度规定,且在全院范围内统一实施。 【】符合“”,并 对就诊患者住院病历施行唯一标识管理,如使用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或身份证号码等。 【】符合“”,并 对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正确性有改进方法,如在重点部门(急诊、新生儿、产房、手术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