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2.5
2.5 有理数的加法(1)。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2.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有理数加法法则。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数学教学设计。2.5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1)。2.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3.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2.5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1)。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2.5Tag内容描述:<p>1、有理数的减法 教学设计表 学科 数学 授课年级 七年级 学校 康禾中学 教师姓名 张运霞 章节名称 2 5有理数的减法 计划学时 1课时 学习者分析 我所任教的七年级两个班的学生 他们是来自山区的不同文化层次的小学 基础差异较大 其中成绩较好的一部分学生已转入市县初中就读 这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学习了整数的减法运算 另外他们前面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因此学生对减法的应用并不陌生 知道了有理数运。</p><p>2、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5有理数的减法朝阳一中李颖,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1)1+6=(2)(2)+(8)=(3)(9)+10=(4)5+(9)=(5)(7)+7=(6)6+0=(7)0+(8)=,7,10,1,4,6,8,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p><p>3、2.5 有理数的加法(1)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2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教学分析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教学过程一、复习导课。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加法法则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有理数的一些基础知识,从今天起开始学习有理数的运算这节课我。</p><p>4、数学教学设计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作 者:灌南县实验中学 姚海兵2.5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1)教学目标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2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3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方法;4通过积极参与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并为实践服务的思想。</p><p>5、2 )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 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1) 4 + 16 = (2)(2)+(27)= (3)(9)+ 10 = (4) 45 +(60)= (5)(7)+ 7 = (6) 16 + 0 = (7) 0 + (8) =,20,29,1,15,16,8,(1) 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p><p>6、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2.5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1),灌南县实验中学 姚海兵,创设情境-问题,甲、乙两队进行足球比赛如果甲队在主场赢了3球,在客场输了2球,那么两场比赛后甲队净胜1球 你能把上面比赛的过程及结果用有理数的算式表示出来吗? 如果把赢球记为“”,输球记为“”,可得算式:,填写表中净胜球数和相应的算式,数学实验室,1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沿数轴先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p><p>7、2.5 有理数的减法 新安中学 李 颖,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小莉带了 元钱到超市购物,花了 元钱买了一袋牛奶,花了 元钱买了一包饼干,你知道她还剩多少钱吗?,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他们的结果相等吗?,小莉有 元零花钱,今天爸爸给了她 元钱,妈妈给了她 元钱,你知道她共有多少钱吗?,用火柴棒搭正方形时,火柴棒的根数有 不同计算方法。,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上面一排和下面的一排各用了x根火柴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