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11册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3、独苏教版数学第11册教学计划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计划一 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45人 其中男生25人 女生20人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 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
数学第11册Tag内容描述:<p>1、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 设疑激趣 一。</p><p>2、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4课时 本课第 1课时 备注 陈思平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实物 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 正方体 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 棱 顶点以及长 宽 高 或棱长 的含义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 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 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 增强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 棱 顶点。</p><p>3、第一单元 位置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2.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导入我们全班有61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学生各抒。</p><p>4、课题 认识比 第一课时 主 备 流 程 备课组交流 个性化细节 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 p68 p70例1 例2及相应的练一练 练习十三第1 5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学会比的读写法 认识比的前项 比号和后项 2 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会正确求比值 3 弄清比同除法 分数的关系 明白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 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 比的意义和求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p><p>5、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六单元试卷一、找出单位“1”再列式算:120吨的15 是( )吨,( )吨比120吨少15 ,120吨比( )吨少15 ,比120吨多15 吨是( )吨( )吨的15 是120吨,120吨比( )吨少15 吨比120吨多15 是( )吨,比( )吨多15 是120吨二、只列式不计算:1、果园子里有桃树120棵,梨树160棵。(1)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几分之几?___________________(2)梨树和桃树的棵数的比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3)桃树的棵数比梨树少几分之几?___________________(4)梨树的棵数比桃树多几分之几?___________________2、果园子里。</p><p>6、教 学 工 作 计 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1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并班上同学思想比较要求上进,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p><p>7、第四单元 圆单元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4、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单元重点: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单元难点:理解圆周率“”;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单元课时:。</p><p>8、苏教版数学第11册教学计划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45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0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初步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但有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学习技能差,还没形成学习习惯,学习较吃。</p><p>9、第一单元 位置 单元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 通过具体的情境 理解数对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并能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点 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单元教学安排 5课时 1 位置 2课时 2 单元综合练习与评讲 3课时 1 位置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位置 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p><p>10、第十一章无穷级数作业29常数项级数的概念和性质1按定义判断下列级数的敛散性,若收敛,并求其和(1);132N解因为123N所以1323NKSK111LIMLILIM3NNNK因此由定义可知该级数收敛(2);1NN解因为11NN所以1NKSK,因此由定义可知该级数发散LIMLIN(3);109NN解因为1119,0NNNNUU所以19100NNNKS,因此由定义可知该级数收敛99LIMLI101NN(4);1SIN6解因为1234561I,1,0,2NAAAA,依次重复7891011213,2所以,不存在6610,NNS661LIM,LINNSLIMNS因此由定义可知该级数发散2利用基本性质判别下列级数的敛散性(1);12963解观察发现该级数为,是发散的调。</p><p>11、纳税 教学内容:纳税的意义,税额,税率。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领会纳税的意义,懂得税率,会正确计算税款。教学重点:税额计算教学难点:税率的理解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 复习1.口答:(1)100的5%是多少? (2)50吨的10%是多少?(3)1000元的8%是多少? (4)50万元的20%是多少?2.什么是比率?二.新授1.课件引入:美丽的校园图 卫星上天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都是谁投资建设的?国家从哪些方面得到财政收入?税收)税收的种类: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2.什么是纳税?(根据国家法律,按照一定。</p><p>12、精选文库第1课 同一首歌教学目标:一、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能根据感情需要用抒情、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此曲。二、过程与方法: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三、情感、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