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考数学
第4讲 参数方程。直线a与平面α平行。直线a必与平面α内的某直线平行。因此直线b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或直线b在平面α内.。平行或直线b在平面α内。函数y=f(x)在点x=a的函数值f(a)比它在点x=a附近其他点的函数值都小。则点a叫做函数y=f(x)的极小值点。2sin αcos α=1&#177。
苏教版高考数学Tag内容描述:<p>1、第4讲 参数方程,考点梳理,参数方程,参数,arcos ,brsin ,bsin ,acos ,2pt2,一个复习指导 复习本讲时,应紧紧抓住直线的参数方程、圆的参数方程、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的建立以及各参数方程中参数的几何意义,同时要熟练掌握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互化的一些方法,【助学微博】,考点自测,【例1】 把下列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并说明它们各表示什么曲线,考向一 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方法总结 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化参数方程为普通方程的基本思路是消去参数;常用的消参方法有代入消去法、加减消去法、恒等式(三角的或代数的)消去法;参数。</p><p>2、第一节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1集合的相关概念(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2)元素与集合的两种关系:属于,记为;不属于,记为.(3)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4)五个特定的集合:集合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符号N *或N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表示关系文字语言符号语言记法基本关系子集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xAxBAB或BA真子集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并且集合A与集合B不相等AB,且ABAB或BA相等集合A,B的元素完全相同AB,BAAB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A的子集,是任何非空。</p><p>3、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一抓基础,多练小题做到眼疾手快1(2019汇龙中学测试)已知直线a与直线b平行,直线a与平面平行,则直线b与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解析:依题意,直线a必与平面内的某直线平行,又ab,因此直线b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或直线b在平面内答案:平行或直线b在平面内2(2018南京模拟)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和BC上的点,若AEEBCFFB12,则对角线AC和平面DEF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解析:如图,由得ACEF.又因为EF平面DEF,AC平面DEF,所以AC平面DEF.答案:AC平面DEF3(2018天星湖中学测试)。</p><p>4、第五节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例如n01,2等)时结论成立;(2)(归纳递推)假设nk(kn0,kN*)时结论成立,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成立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上述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小题体验1若f(n)1(nN*),则f(1)________.解析:等式右边的分母是从1开始的连续的自然数,且最大分母为6n1,则当n1时,最大分母为5.答案:1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aa2an1(a1)”当验证n1时,上式左端计算所得为________答案:1aa23。</p><p>5、第三节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1合情推理类型定义特点归纳推理从个别事实中推演出一般性的结论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类比推理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推演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相似或相同由特殊到特殊2演绎推理(1)定义: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我们把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简言之,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2)“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小题体验1已知数列an中,a11,n2时,anan1。</p><p>6、第三节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1合情推理类型定义特点归纳推理从个别事实中推演出一般性的结论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类比推理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推演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相似或相同由特殊到特殊2演绎推理(1)定义: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我们把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简言之,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2)“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小题体验1已知数列an中,a11,n2时,anan1。</p><p>7、第七节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内容2R(R为ABC外接圆半径)a2b2c22bccos A;b2c2a22cacos B;c2a2b22abcos_C变形形式(边角转化)a2Rsin A,b2Rsin B,c2Rsin C;sin A,sin B,sin C;abcsin_Asin_Bsin_Ccos A;cos B;cos C2三角形中常用的面积公式(1)Sah(h表示边a上的高);(2)Sbcsin Aacsin Babsin C;(3)Sr(abc)(r为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小题体验1(2019启东中学检测)在ABC中,A30,AC2,BC2,则AB________.答案:2或42在ABC中,A45,C30,c6,则a________.答案:63(2019淮安调研)在。</p><p>8、第三节 导数与函数的极值、最值1函数的极值(1)函数的极小值:函数yf(x)在点xa的函数值f(a)比它在点xa附近其他点的函数值都小,f(a)0;而且在点xa附近的左侧f(x)0,右侧f(x)0,则点a叫做函数yf(x)的极小值点,f(a)叫做函数yf(x)的极小值(2)函数的极大值:函数yf(x)在点xb的函数值f(b)比它在点xb附近的其他点的函数值都大,f(b)0;而且在点xb附近的左侧f(x)0,右侧f(x)0,则点b叫做函数yf(x)的极大值点,f(b)叫做函数yf(x)的极大值极小值点、极大值点统称为极值点,极大值和极小值统称为极值2函数的最值(1)在闭区间a,b上连续的函数f(x)在a。</p><p>9、第三节 导数与函数的极值、最值1函数的极值 (1)函数的极小值:函数yf(x)在点xa的函数值f(a)比它在点xa附近其他点的函数值都小,f(a)0;而且在点xa附近的左侧f(x)0,右侧f(x)0,则点a叫做函数yf(x)的极小值点,f(a)叫做函数yf(x)的极小值(2)函数的极大值:函数yf(x)在点xb的函数值f(b)比它在点xb附近的其他点的函数值都大,f(b)0;而且在点xb附近的左侧f(x)0,右侧f(x)0,则点b叫做函数yf(x)的极大值点,f(b)叫做函数yf(x)的极大值极小值点、极大值点统称为极值点,极大值和极小值统称为极值2函数的最值(1)在闭区间a,b上连续的函数f(x)在a。</p><p>10、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一抓基础,多练小题做到眼疾手快1(2019汇龙中学测试)已知直线a与直线b平行,直线a与平面平行,则直线b与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解析:依题意,直线a必与平面内的某直线平行,又ab,因此直线b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或直线b在平面内答案:平行或直线b在平面内2(2018南京模拟)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和BC上的点,若AEEBCFFB12,则对角线AC和平面DEF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解析:如图,由得ACEF.又因为EF平面DEF,AC平面DEF,所以AC平面DEF.答案:AC平面DEF3(2018天星湖中学测试)。</p><p>11、第二节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2,使a1e12e2.其中,不共线的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向量加法、减法、数乘向量及向量的模:设a(x1,y1),b(x2,y2),则ab(x1x2,y1y2),ab(x1x2,y1y2),a(x1,y1),|a|.(2)向量坐标的求法:若向量的起点是坐标原点,则终点坐标即为向量的坐标设A(x1,y1),B(x2,y2),则(x2x1,y2y1),|.3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设a(x1,y1),b(x2,y2)。</p><p>12、第六节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1常用的公式变形(1)由(sin cos )2sin2cos22sin cos 1sin 2.(2)由(sin cos )21sin 2(3)tan tan tan()(1tan tan );cos2,sin2.(4)sin cos sin.2几个常用的恒等变换(1)万能代换:sin ;cos ;tan .(2)恒等式:tan .小题体验1计算:cos2________.解析:原式.答案:2已知sin,sin,则tan x________.解析:因为sin,sin,两式展开相加得2sin xcos ,两式相减得2cos xsin , 两式相除得tan x7.答案:71在三角函数式化简时,要结合三角函数的性质进行考虑,易出现符号的。</p><p>13、第六节 空间向量的应用(空间角的求法)1异面直线所成角设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为,则cos , 其中a,b分别是直线a,b的方向向量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如图所示,设l为平面的斜线,lA,a为l的方向向量,n为平面的法向量,为l与所成的角,则sin |cosa,n|.3二面角 若AB,CD分别是二面角l的两个平面内与棱l垂直的异面直线,则二面角(或其补角)的大小就是向量与的夹角,如图(1)若平面与相交于直线l,平面的法向量为n1,平面的法向量为n2,n1,n2,则二面角 l 为或.设二面角大小为,则|cos |cos |,如图(2)(3)小题体验1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1B1C1中。</p><p>14、2014年高考会这样考】1考查排列组合的概念及公式的推导2综合应用排列、组合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2讲排列与组合,本讲概要,抓住2个考点,突破3个考向,揭秘3年高考,活页限时训练,排列组合,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有限制条件的排列组合问题,单击标题可完成对应小部分的学习,每小部分独立成块,可全讲,也可选讲,助学微博,考点自测,A级,【例1】【训练1】,【例2】【训练2】,【例3】【训练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