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咏月诗文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苏轼 1037 1101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四川眉山人 唐宋八大家 之一 走近苏轼 ji l su q n z o x ng b i sh o h ng 本课学习目标 1 积累常见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 2 体会本文中苏轼。
苏轼咏月诗文Tag内容描述:<p>1、苏轼咏月诗文教案一、导入:由课题导入,中秋,咏月二、课文内容分析1. 十五夜望月作者简介:王建(约767-约830),唐代诗人,曾任陕州司马,有王司马集。出身寒微。大历十年进士。曾作过县尉、县丞、司马一类的小官,又从军到边塞,晚年退居今陕西西安市。字词积累:栖(q):鸟停在树上。十五夜:中秋的晚上。地白。</p><p>2、8 苏轼咏月诗文【教学目标】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对作品的感情基调有初步认识。2反复朗读和背诵诗文,理解诗文中所蕴含的不同情感。3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深入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诗文的内容及其表达的不同情感。难点:知人论世,理解作者的心境。【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要求】1反复诵读两篇诗文。</p><p>3、初三语文咏月诗三首苏轼咏月诗文北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咏月诗三首苏轼咏月诗文二. 教学目标:(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1. 生字丹阙qu 鄜f 独酌zhu 邈云汉mio 闺中gu 云鬟hun 遂至su 未寝qn 藻荇xng 柏影 bi 婵娟chn 宫阙qu。</p><p>4、玉门三中 九 年级 (下) 教学案 使用者 时间 课题____记承天寺夜游___ _____主备教师胡曼莉参与教师初三语文组全体教师审核人冯国荣课 时一课时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背诵这篇散文,积累文言诗词和虚词。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炼及布局的匠心所在。导 学 过 程导学设计补充完善【预习案】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p><p>5、苏轼咏月诗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读成诵。2、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2、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p><p>6、苏轼咏月诗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写景抒情的方法。3.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4.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写景抒情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2.品味探究,形成个性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体悟文人积极达观的处世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3.作者寄托在文中的幽微情思,正确理解“闲人”二字。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p><p>7、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文章中描写月色语句的精妙揣摩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情教学重难点感受文章中描写月色语句的精妙揣摩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情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学生说出关于“月”的诗句。听王菲演唱的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歌大家都比较熟悉,也知道水调歌头是首咏月怀古的词。同为一轮或圆或缺的明月,不同的赏月者却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在他们的笔下自然也就别有一番情致。因此在我国的古诗文中就有很多描写到月亮的语句,如刚才这首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p><p>8、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走近苏轼,ji,l,su,qn,zo,xng,bi,sho,hng,本课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词语,理解。</p><p>9、苏轼咏月诗文习题 一、给加粗字注音并解释。 (1)怀民亦未寝( )________ (2)水中藻荇交横( )________ 二、解释加粗的词。 (1)念无与乐者( ) (2)相与步于中庭( ) (3)盖竹柏影也( ) (4。</p><p>10、课 题 苏轼咏月诗文两首 学 习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重点:通过朗读的指导和师生互动的问答,让学生学习该词,品味语言,积累名句。 难点:根据小序和背景材料进行推理,探究词中流露出来的矛盾心理与旷达胸襟。 教法。</p><p>11、苏轼咏月诗文同步练习 1给加粗的字词注音。(6分) (1)栖息( ) (2)咽下( ) (3)婵娟( ) (4)宫阙( ) (5)绮户( ) (6)琼楼( ) 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8分) (1)中庭地白树栖鸦 ( )。</p><p>12、课题 苏轼咏月诗文两首 学 习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重点: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难点:培养学生乐观旷达的人生观、健全的人格以及笑对人生的积极心态。 教法 选择 诵读、自主合。</p><p>13、第四单元苏轼咏月诗文(第2课时)教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导入: 古有一人: 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生。</p><p>14、第四单元苏轼咏月诗文(第1课时)教案 预习要求 1、反复诵读两篇诗文,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2、搜集材料,了解作者写作这两篇咏月诗文时的背景。 相关课程标准: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p><p>15、8 苏轼咏月诗文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对作品的感情基调有初步认识 2 反复朗读和背诵诗文 理解诗文中所蕴含的不同情感 3 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 深入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教。</p><p>16、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疏通文句 熟读成诵 2 在读的过程中赏析文章 欣赏文中月景 理解作者特殊心境 重点难点 1 重点 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2 难点 理解作者的特殊心。</p><p>17、水调歌头 教学目的 1 诵读课文 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和他在词中所描绘的景致 抒发的情感 2 品味这首词富含表现力的语言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 结合背景诵读感悟 想象品味这首词深刻的意蕴 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