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土壤有效钾测定

用水...土壤速效钾的测定试剂乙酸铵溶液cCH3COONH41molL1称取7708g乙酸铵溶于近1L水中用稀乙酸CH3COOH或氨水11NH3H2O调节PH值为70用水稀释至1L该溶液不宜久放钾标准溶液K10...土壤全磷的测定本章要点。

土壤有效钾测定Tag内容描述:<p>1、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试剂 : 乙酸铵溶液,c(CH3COONH4)=1 molL-1:称取77.08g乙酸铵溶于近1L水中,用稀乙酸(CH3COOH)或氨水(1:1)(NH3H2O)调节PH值为7.0,用水稀释至1L。该溶液不宜久放; 钾标准溶液(K)=100gmL。</p><p>2、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试剂 乙酸铵溶液 c CH3COONH4 1 molL 1 称取77 08g乙酸铵溶于近1L水中 用稀乙酸 CH3COOH 或氨水 1 1 NH3H2O 调节PH值为7 0 用水稀释至1L 该溶液不宜久放 钾标准溶液 K 100 gmL 1 称取在110 烘2h的。</p><p>3、土壤全磷的测定 本章要点: 1、了解土壤中磷的存在形态。 2、熟悉土壤全磷测定中样品分解的方法。 3、掌握溶液中磷的定量方法钼锑抗比色法的 原理、反应条件、干扰离子及其消除方法。 4、掌握土壤全磷测定的操作技术。,土壤全磷的测定 一、 存在形态: 1、无机P:占全P的50-80% Ca-P:即磷酸钙(镁)的化合物,主要有:磷灰石、 磷酸一钙、二钙、三钙、八钙 Al-P:磷铝石-Al(OH)2HPO4 Fe-P:红磷铁矿-Fe(OH)2H2PO4 ;兰铁矿-FePO48H2O 闭蓄态P:是由氧化铁胶膜包裹着的磷酸盐(如Fe-P、Al-P) 交换态P:吸附在带正电荷的土壤胶体上的P 晶。</p><p>4、实验二十七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及说明 根据钾存在的形态和作物吸收利用的情况,可分为水溶性钾、交换性钾和粘土矿物中固定的钾三类,前两类可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统称为“速效性钾”,后一类是土壤钾的主要贮藏形态,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按其粘土矿物的种类和对作物的有效程度,有的是难交换性的“中效性钾”,有的是非交换性的“迟效性钾”和“无效性钾”。各种形态的钾彼此能相互转化,经常保持着动态平衡。</p><p>5、土壤全钾和速效钾的测定 简述实验目的与意义 钾是植物生长的三大要素之一 因此 测定钾的最重要的目的是从肥力角度了解土壤钾的供给状况 由于土壤中各种形态的钾总是处于相对转化的平衡状态中 全钾量是土壤供钾潜力。</p><p>6、实验二十七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及说明 根据钾存在的形态和作物吸收利用的情况 可分为水溶性钾 交换性钾和粘土矿物中固定的钾三类 前两类可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 统称为 速效性钾 后一类是土壤钾的主要贮藏形。</p><p>7、土壤全钾和速效钾的测定简述实验目的与意义:钾是植物生长的三大要素之一,因此,测定钾的最重要的目的是从肥力角度了解土壤钾的供给状况。由于土壤中各种形态的钾总是处于相对转化的平衡状态中,全钾量是土壤供钾潜力的指标,同时也是土壤风化度的一种反映;速效钾反映了土壤对植物的即时供钾水平。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学会土壤全钾和速效钾的测定原理和方法。一、土壤全钾的测定1.实验原理土壤中的钾绝大。</p><p>8、土壤全钾及速效钾的测定 实验目的及意义 钾是植物生长的三大要素之一 因此 测定钾的最重要的目的是从肥力角度了解土壤钾的供给状况 由于土壤中各种形态的钾总是处于相对转化的平衡状态中 全钾量是土壤供钾潜力的指标。</p><p>9、土壤速效磷的测定(0.5M碳酸氢钠法) (一)方法原理: 用PH8.5的0.5M碳酸氢钠溶液,于温度25左右提取分离土壤速效磷。取一定量的提取液,控制显色中的硫酸的浓度为0.4N,钼酸铵的浓度为0.1%,以氯化亚锡为还原剂,使形成“磷钼兰”溶液。用比色计测定其兰色强度,然后于标准曲线上查找其相应的浓度,从而计算土壤中的速效磷的含量。 (二)试剂配制: (1)0.5MNaHCO3。</p>
【土壤有效钾测定】相关PPT文档
土壤全磷全钾与有效磷测定.ppt
土壤速效磷、钾的测定.ppt
【土壤有效钾测定】相关DOC文档
如何测定土壤有效氮磷钾.doc
土壤有效氮磷钾测定方法.docx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土壤全钾的测定
土壤全钾和速效钾的测定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doc
土壤全钾的测定.doc
土壤全钾和速效钾的测定.doc
土壤全钾及速效钾的测定.docx
土壤有效磷测定
【土壤有效钾测定】相关PDF文档
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测定.pdf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