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 辛弃疾 学习目标 1 通过合作探究 能准确说出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 2 通过书写自我感受的方式 表达出对作者的理解 及对作者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及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怀的理解 作者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Tag内容描述:<p>1、滁州西涧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 滁州西涧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 2010 年四川自贡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对上面两首诗词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幽草:幽深地方的草丛。 B野 渡:野外的渡口。 C沙场:平旷的沙丘。 D天下事:指收复中原。</p><p>2、解放中学七年级(上)教案牛宏伟2011年9月6日星期二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及其代表作品的风格2.理解内容,体味意境3.感悟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怆之情教学过程:导语:我们刚刚学过陈子昂,他因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而喊出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旷古的苍凉与寂寞。报国无门,是中国古典诗词一个常见的主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破阵子,就是一首这样主题的悲壮诗篇。一、文学常识: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p><p>3、系统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在系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把握习近平教育思想上下功夫。精心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问答活动。(三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河北近8年未考)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上片描述军旅生活。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行事,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被削去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p><p>4、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 辛弃疾(南宋)一、原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二、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里回到响彻号角声的军营。军营将士都能分到犒劳的烤牛肉,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十分快,弓箭像雷霆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完成替君主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博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 只可惜(现在)已白发丛生!三、解题:这首破。</p><p>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达标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答:2.本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3.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与“梦回吹角连营”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最接近?( )A.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晏殊玉楼春)B.闲来垂钓碧溪上。</p><p>6、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趣文导读相 称一俗汉造一精室,室中罗列古玩书画,无一不备。客至,问曰:“此中若有不相称者,幸指教,当去之。”客曰:“件件俱精,只有一物可去。”主人问:“是何物?”客曰:“就是足下。”【译文】有个平庸的人建造了一所精美之室,室中罗列古玩书画,没有一样不备。客人来了,主人问道:“室中如有不相称的,请你指教,以便去掉。”客人说:“件件俱精,只有一物可以去掉。”主人说:“是什么东西?”客人说:“就是你。”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居。</p><p>7、34. 破阵子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版本导航:统编九下第12课;语文九下第19课;苏教七下第26课。内容:首句刻画的是一位落魄英雄的形象。“醉里”点明酒醉之中,“挑灯看剑”写动作神态,表现词人杀敌报国的迫切愿望。“梦回”指回到梦中,是词人的想象而非现实,“吹角连营”表现士气的高涨、军心的振奋,描绘了一幅词人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用典:“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汰侈,用典贴切,写出了战前的准备充分。手法:“八百里”“五十弦”与“吹角连营”相照应,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军。</p><p>8、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学习目标 1、读准文中的字音,掌握重点词句的意思。 2、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3、明确作者在词中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感情。 4、能背诵、默写全词。,题解,“破阵子”词牌名,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标题,写,豪壮的言语,陈同甫,名亮,南宋婺州(现在浙江省金华县)人,同辛弃疾是好朋友。,w,陈亮 力主抗金。 所作文章,笔力纵横驰骋,气势慷慨激昂。 曾多次上书,痛斥秦桧奸邪,倡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曾两次被诬入狱。,辛弃疾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p><p>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百科名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意图这首词通过对军旅生活的几个场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想力挽狂澜、希望恢复祖国河山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愤慨。 目录隐藏诗词概述 词牌简介 1. 简介 2. 定格诗词原文 原文注释 诗词鉴赏 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赋者简介诗词概述词牌简介 1. 简介 2. 定格诗词原文原文注释诗词鉴赏思想感情作者简介创作背景 赋者简介编辑本段诗词概述【作品名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作品选自】稼轩长短句 【创作年代】南宋 【作者姓名】辛弃疾 【作品体裁】词 。</p><p>10、破阵子,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齐州历城(今济南市)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陷。早年他身怀抗金救国大志,22岁在历城南部山区集结二千多人起义,参加抗金义军,投南宋后,历任承务郎及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安抚使及龙图阁待制等官。由于主张抗金,遭到南宋朝廷内主和派打击,43岁即去职归隐。词作多为抒写爱国情怀、倾吐壮志难酬的悲愤。词风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继承和发扬了苏轼开创的豪放派词的传统。有词集稼轩长短句。,陈同甫,名亮。是辛弃疾的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陈同甫才气超。</p><p>11、三十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青海2013年已考)宋辛弃疾【文学常识】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文学家,“豪放派”代表词人。【本诗主旨】这首词通过对沙场场景的回忆,抒发了词人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写作手法】1.抒情、描写、记叙与议论融为一体。2.语言生动而夸张。3.想象丰富。1(2015唐山模拟)简要分析“沙场秋点兵”中的“秋”妙在何处。__既点明了季节,又为战士的出征增添了凄凉肃杀的气氛。__2(2015唐山模拟)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p><p>12、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 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展现出一幅农家天伦之乐的风情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 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点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 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心情闲适,完全陶醉自然,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p><p>1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间:8分钟满分:12分)一、诗歌鉴赏。(7分)1.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3分)答案:虚实结合,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的场景。2.(2018大连第三十四中学模拟)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4分)答案: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战士们欢欣鼓舞分食牛肉、军中奏起战斗乐曲的热闹场面,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和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句式整齐,韵律和谐。二、名句默写。(5分)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p><p>14、破阵子,辛弃疾,北京市黑庄户中学 王学光,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遭当权者忌恨,被免官闲居江西带湖。好友陈亮(字同甫)到带湖拜访辛弃疾,他们促膝畅谈,共商抗金北伐大计。分手后又相互赠和,言志抒怀。破阵子便是辛弃疾寄给陈亮的一首以抒壮怀的词。词中追忆了昔日起义军豪迈壮阔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雄心,也表达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注音: 麾( ) 炙( ) 的( )卢霹雳( ),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hu,zh,d,p l,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p><p>15、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作品与作者,这首词的作者是辛弃疾。破阵子,词牌名。陈同甫即陈亮,同甫是他的字。壮词,雄壮的词,可见这是一首豪放派的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他是南宋词坛上成就最高的词人。他的词气势豪放,感情沉郁,是豪放派词人的杰出代表之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辛弃疾生活的南宋,虽然经济文化都很发达,但是军事上软弱,偏安淮河以南,以杭州为都,北有金、西北有西夏等国并立。辛弃疾的一生,都以收复失地为志。他的好朋友陈亮,喜好军事,主张抗战,反对投降,和辛弃疾志同道合。这首词,就是。</p><p>16、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九年级语文上册破陈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优秀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品读词句,理解诗词所包含的画面。 2、反复诵读诗词,体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