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4课时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5课时┃中国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专题14 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模块三 中国现代史 专题二十一 科技教育与文化、社会生活。第31课 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第十二讲 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第5单元外交成就科技教育与文化社会生活。
文化与社会生活Tag内容描述:<p>1、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课时训练(十四)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基础夯实练|12017东营“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这个“谜底”是我国研制()A战略核潜艇 B人造地球卫星C长征运载火箭 D原子弹2改编题2017年4月20日,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长征七号遥二运。</p><p>2、中考帮 河南 中 考 历历 史 2019 第一部分 河南中考考点过过关 模块二 中国现代史 主题六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一个方针“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三大科技成就“两弹一星”、飞天之旅、籼型杂交水稻。 五位人物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莫言。 CONTENTS 目 录录 PART 03 真题题帮 PART 02 拓展帮 PART 01 考点帮 PART 01 考点帮 PART 01 考点帮 考点1 考点2 考点1 科技文化成就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杂交水稻与青蒿素、文 化事业的发展(10年5考) 考点帮 知道“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p><p>3、主题六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1.“两弹一星”分别指什么? 哪些人物为其作出了重要贡献?它的成功研制有何意义?2.我国为了实现“漫步太空”的目标进行了哪些努力?3.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他被誉为什么?他的贡献有何意义?4.屠呦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她获得了什么荣誉?5.为了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我国提出了什么方针?取得了哪些成绩?6.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人物:邓稼先、钱学森等一批“两弹元勋”。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大加强了我。</p><p>4、课时训练(十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一、单项选择题1.2018无锡 2018年4月24日是我国第三个航天日。40多年前的这一天,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A.神舟五号B.神舟一号C.东方红一号D.神舟六号2.2018扬州 1964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某试验现场发贺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一贺电是为了祝贺()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C.第一颗氢弹爆炸试。</p><p>5、第14课时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中考真题在线|2013河北 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指()A.大庆油田 B.“籼型杂交水稻”C.“两弹一星” D.“863”计划|课时提分练习|1.2018扬州 1964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某试验现场发贺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一贺电是为了祝贺()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p><p>6、专题15 人类起源、上古人类文明和中古亚欧文明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1 (2017年广东深圳卷) 社会制度影响人们的生活。根据古印度种姓制度,下列选项符合当时农民身份的是()A担任祭司B与国王或官吏的女儿成婚C掌握军权D纳税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2 (2017年广东深圳卷) 伯利克时期,根据雅典民主制度,下列四位人物中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的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文明的认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p><p>7、第15课时 中国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考 点 整 合,重难突破,考点整合,考点聚焦,第15课时中国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考 点 聚 焦,考点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1“两弹”的成功研制 (1)目的:防御,打破核讹诈。 (2)进程: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 试验爆炸成功。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爆炸成功。导弹核武器:1964年,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1966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80年,洲际导弹试验成功。 (3)意义:对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维护世界和平起着重要作用。,第15课时中国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原子弹,重难。</p><p>8、专题14 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科技教育文化:1(2017山东潍坊卷)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_______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1号”。【答案】1967 1970【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次试验是中国继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在核武器发展方面的又一次飞跃,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p><p>9、第五、六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一步发展壮大,其标志是()A.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B.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C.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D.发射了“长征一号”运载火箭2.阅兵是一种国家级的庆祝方式,是一种能量的释放。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年代,阅兵有着不同的内涵和不同的特点。下面一组阅兵图片见证了()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B.两岸关系的发展C.改革开放的深化D.中华人。</p><p>10、单元训练(十五)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张謇称举办实业是“幸而利,幸而成”,却又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今之时代”。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本原因是()A.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B.帝国主义的侵略C.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D.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2.下图是中国和外国公司在中国煤矿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百分比变化示意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开展B.戊戌变法的推动C.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3.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开办的企业集中在()纺织业冶铁业轮船制造业面粉业A.B.C.D.4.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p><p>11、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现代文化和社会生活,考点分析,本课时复习有两个主题:一是科技教育文化,二是社会生活。从内容上看,比较常考的知识点集中在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上。如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等相关内容都在考试中频繁出现。 2014年中考,我们同样应该把重点放在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上,并且我们要注意知识点的纵深联系。,考点梳理,考点1 现代科学技术之花,邓稼先,袁隆平,东方红一号”卫星,“两弹一星”,“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导弹,“一星”指的是人造地球卫星。,“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p><p>12、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书香伴我行2018年4月23日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也是中宣部等十部委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十二周年。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思维导图创新演练(1)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人们感受书香韵味,提升文化素养。这体现了文化生活哪些道理?答案:读书活动是一种学习活。</p><p>13、第二部分 教材研析篇,模块三 中国现代史 专题二十一 科技教育与文化、社会生活,两弹一星五年1考 RJ: 八下P9092,籼型杂交水稻五年未考 RJ: 八下P92,863计划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五年未考 RJ: 八下P9496,教育事业的发展(科教兴国、高等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五年未考 RJ: 八下P98100,【关联速查】 孔子创办私学(P15)、汉武帝设立太学(P18)、科举制(P24)、八股文(P30)、京师同文馆(P46)、京师大学堂(P47)、九年义务教育(P84)、高等教育的发展(P84)、“科教兴国”战略(P84),文学艺术和体育事业的成就五年未考 RJ: 八下P102105,社会生活五年未考 RJ: 。</p><p>14、第31课 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考 点 聚 焦,考点 1 科技成就,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1两弹一星: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2籼型杂交水稻: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考点聚焦,针对演练,重难解读,应用示例,3863计划:863计划是在王淦昌、王大珩等四位老科学家建议下,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的科研计划。它涉及了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p><p>15、文化与社会生活专题练习,一 选择题(共40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主张不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思想家是( ) A.墨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3、春秋时期认为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的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孙子 4、中医沿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来自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 ) A华陀 B张仲景 C扁鹊 D鲁班,B,B,A,C,5、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选自( ) A. 道德经 B. 孙子兵法C. 孙膑兵法D. 论语 6、右图人。</p><p>16、第十二讲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一、选择题1(2015厦门中考)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企业联合馆主题为“中国种子”,旨在向全世界宣传杂交水稻,下列最适合担任该馆形象大使的是(D)A邓稼先 B王进喜C焦裕禄 D袁隆平2(2016株洲中考)如图漫画所示人物倍受人们喜爱。其主要原因是画中人物(A)A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B解决了农作物病虫害问题C推动小麦产量的增长D实现了人类“丰衣足食”的梦想3某市历史博物馆准备举办一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展,下列备选方案中最恰当的是(A)A“两弹一星”“东方魔稻”“神舟六号”B教师法“863”计。</p><p>17、第十二讲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本讲知识脉络科技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863计划”的实施;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教育1977年冬高考恢复;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三个面向;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0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99年高校扩招;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文化改革开放前: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出现青春之歌红岩创业史红旗谱等一批优秀文学作品改革开放后:提出双为方向、各类奖项、五个一工程等;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体育1952年毛泽东提出“发展体育运。</p><p>18、第14课时 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4课时 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基 础 梳 理,综合拓展,基础梳理,考点1 民族工业,考点聚焦,1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得到初步发展。 2短暂的春天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2)状元实业家:张謇。 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 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后创办了18个企业,参加9个公司的投资。在一战期间,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获利丰厚。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张謇的企业也开始走下坡路。 (3)其他实业家:周学熙和荣宗敬,周学熙与张謇齐名,人称“南张北周”。,。</p><p>19、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复习教案广阳镇一初中 冯文修复习目标1、 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863”计划的制定以及计算机网路技术的应用;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了解我国文化体育和卫生事业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明确单元知识要点。2、 在学生自主温故、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多种训练指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整合、理解记忆本单元重要知识点,从整体上把握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的概况。3、 通过学习科技教文化与社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