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练习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教師版)。爱&#160。文言实词训练题100题 及答案。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爱而不见。文言实词强化练习及答案。A.秦爱纷奢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爱而不见。2012年高考常见文言实词考前训练及答案。使六国各爱(。A、 高考能力等级要求为B。
文言实词练习Tag内容描述:<p>1、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教師版)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2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p><p>2、文言实词训练题100题 及答案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 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风雨不动安如山 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B然后得一安寝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既来之,则安之 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千古英雄,而今安哉哉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禹汤被之矣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 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p><p>3、文言实词强化练习及答案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秦爱纷奢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风雨不动安如山 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B然后得一安寝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既来之,则安之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千古英雄,而今安哉哉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禹汤被之矣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五则攻之,倍。</p><p>4、2012年高考常见文言实词考前训练及答案1、 爱:喜爱,爱护;怜惜,同情;吝惜,舍不得。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 )人。(过秦论)爱( )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秦爱( )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嗟夫!使六国各爱( )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轩志)2、 安:安稳,安定,安全;安逸,安乐;安心;安放,设置(后起意义);疑问代词,哪里,哪儿;疑问代词,怎么,哪里。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p><p>5、高中语文教材常考文言实词练习国: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劳可以兴国夫六国与秦皆诸侯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震慑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亡:焉用亡郑以陪邻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追亡逐北,伏尸百万燕虽小国而后亡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河曲智叟无以应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知:其无知,悲不几时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p><p>6、东台市 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训练(一) (测试时间40分钟)班级: 姓名: 得分: 训练日期: 月 日第 节课考点说明:A、 高考能力等级要求为B,及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B、 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本次训练实词范围: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一、单选题(24分)1、【爱】下列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爱:吝啬,吝惜B、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爱:喜欢C、 。</p><p>7、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堂检测(十五)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45分钟,共99分)1. 与“相夫教子”的“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杂然相许 B伯乐学相马C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2、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生病)矣B、大小之(监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慢)D、臣知欺大王之罪(判罪)诛3. 与“相夫教子”的“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杂然相许 B伯乐学相马C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4、下列加点。</p><p>8、文 言 文 专 题 复 习 之 一正确理解文言实词一、真题回放1.指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2011年广东省中考题)A.宜付有司论其刊赏/与臣论此事 B.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D.不宜偏私/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指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2012年广东省中考题)A.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B.南极潇湘/初极狭C.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 D.而或长烟一空/一食或尽粟一石二、考查内容与方式1.涉及知识: 以实词的一词多义为主。2.涉及能力: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意义。3.涉及题型:。</p><p>9、文言词语测试一、通假字1项为之强 通 ,意思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 ,意思 3诲女知之乎 通 ,意思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通 ,意思 5一切乌有 通 ,意思 6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通 ,意思 7尊君在不 通 ,意思 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通 ,意思 9满坐寂然 通 ,意思 10孰为汝多知乎 通 ,意思 通 ,意思 11止有剩骨(止增笑耳) 通 ,意思 12便要还家 通 ,意思 13问所从来,具答之 通 ,意思 1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p><p>10、高考资源网http:/www.k.s.5.u.com/重点文言实词归纳训练(一)一、考点例释考试说明明确提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是“常见文言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这是所给条件,即我们常说的“语境”。综合这两点,既是考查考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况,又是考查考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或者说看懂一篇具体的文言文的能力。这些文言实词是“常见”的、一般的,不是偏难险怪的;这些文言实词中的重要词语列在新教材的附录上,可以查看。另外,也可翻查给中学生用的文言实词解释的工具书。“在文中的含。</p><p>11、陕西省西安中学附属远程教育学校文言实词测试题答案解析1. 答案:B,爱惜,吝惜。A喜欢,爱好。C爱慕,欣赏。D,隐蔽,躲藏2. 答案:D哪里。A安稳;安全。B安逸;安抚,抚慰。C养生;使安。3. 答案:C,通“披”。A蒙受,遭受。B表被动。D覆盖4. 答案:A,“倍”通“背”,违背。5. 答案:A,根本,基础。B版本,文本;奏章。C本来,原来;根本,主要。D推究,考查;课本,教材。6. 答案:B,见识短浅。A边界。C轻视。D自谦之词7. 答案:C,兵器。A军队。B名作动,杀。D用兵策略8. 答案:D,担心,忧虑。A毛病,缺点。B困窘。C责备,羞辱9。</p><p>12、文言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练习)六、阅读下文,完成1112题。嗟来之食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 “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选自礼记檀弓下)【注】蒙袂(mi):用衣袖蒙着脸。辑屦(j):身体迈不开步子的样子。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嗟:带有轻蔑意味的呼唤声。从:跟随。微:不应当。与:表示感叹的语气词。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p><p>13、文言常用实词练习(112小题)选出对加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项(单选题)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爱慕,欣赏)古之遗爱也(恩惠) 喜而不见,搔首踯躅(喜欢)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什么、怎么) 衣食所安(养生)既来之,则安之(使安)3、禹汤被之矣(经历,经过)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示被动)将军身。</p><p>14、淄博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语文 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实词练习专题前置作业 编写人:乔丛滨 审核人:苏丽娟 使用日期:2013年 11月 日 总编号:文言实词练习专题班级____姓名 组别 代码 (A1,A2,B1,B2,C1,C2)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1、理解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2、掌握古汉语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的现象。3、学会通过不同的推断方法,准确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课前研究及达标练习所有学生都做。2、自主训练A1、A2层次学生完成,其他学生选做。【学习内容】第部分 课前。</p><p>15、必修一 五加点词语解释练习 必修一 劝学 学不可以已 木直中绳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不复挺者 而闻者彰 骐骥一跃 而绝江河 吾尝跂而望矣 师说 术业有专攻 士大夫之族 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师不必贤于弟子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 师说 以贻之 必修二 六国论 六国互丧 率赂秦耶 思厥先祖父 暴秦之欲无厌。</p><p>16、20102010 年高考文言文实词全部复习与练习年高考文言文实词全部复习与练习 2007 年2006 年2005 年2004 年 实词虚词实词虚词实词虚词实词虚词 全国 失 募 祠 挠 善 尚 视 多 之之 焉 所 为 至孝 祷请 访问 行旅 遂 因 以以 而而 全国 讼 暴 谨 诘 匿 意 拜 阿 辩 啖 谏 属 凶 白 诺 箧而而 因 为 以以 福建易 诚 数 贷于于 为 以以 因去 宗 适。</p><p>17、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答案,解析,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B,解析,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