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文言文复习题.

七年级文言文背诵。七年级A段文言文综合测试题。一.阅读文言文《虽有嘉肴》。(《论语.子张》)。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儒 犹贤于m&#237。文言文复习(八年级上下)。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释义有误的一项是(&#160。2.理解虚词在文言文中的意义与作用。八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

文言文复习题.Tag内容描述:<p>1、七年级文言文背诵一、 文学常识1.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 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是典型的语录体。它和 大学 、 中庸 、 孟子 合称为“四书”。2.孔子,名丘 ,字 仲尼 ,春 秋末期思 想家、政 治家、教 育家。3.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 集,主要记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代 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4.伤仲永的作者王安石 是北 宋著名的政 治 家、思 想家、文 学家,字介 甫,号半 山,抚州临川人,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5.木兰诗是南北朝 时期的北 方民歌,是一首叙 事诗。主要讲述了巾帼女英雄花木兰 的替父。</p><p>2、姓名 班级 座号七年级A段文言文综合测试题一阅读文言文虽有嘉肴,回答下列问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嘉肴( ) 自强( ) 兑命( )学学半( ) 教学( ) 相长(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兑命曰 3.试将下列句子划分节奏,体会其韵律美。(1).虽 有 嘉 肴,弗 食,不 知 其 旨 也;虽 有 至 道,弗 学,不 知 其 善 也。 (2)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教 然 后 知 困。(3)知 不 足,然 后 能 自 反 也;知 困,然 后 能 自 强 也。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 嘉: 食: 旨:(2)。</p><p>3、初一文言文复习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注音、释义1、不亦说乎 ( 通 ) ( )2、学而不思则罔( 通 )( )3、日知其所亡( 通 )(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亦乐乎( )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 日知。</p><p>4、七年级语文文言文检测试题1、看拼音写汉字。吾之子敏而且sh( )多能 吾当wng( )言之罪 公怒,zho( )吏杀之犹为shu( )儒 犹贤于mng( )目而无见者也 负j( )从师暗则f( )麻蒿自照 临终ji( )曰 关中ro( )乱 金就l( )则利雨雪三日而不j( ) y( )而知人之劳 出裘发s( ) 虽有佳yo( ) 2、给加横线字注音。家累( )千金 其父愀( )然改容 请数( )之以其罪而杀之不可牵强( )暗记 不可倒( )一字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p><p>5、文言文复习(八年级上下)一、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文后题目。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A、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C、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3分)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处处志之”,但再来寻找时还是“”。3.从第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2)。</p><p>6、人教版高中水平测试语文必修(2)之文言文复习训练题孔雀东南飞 并序基础知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踯躅(zh zh,缓慢不进) 日冥冥(mng,生命终结) 否泰(p,坏运气)、婀娜( nu) 赍钱(li,赠送) 娇逸(y,文雅)、伶俜(png,孤单的样子) 磐石(pn,磐石,厚而大的石头)流纨素(wn,绸子)、愆违(qin,过错) 令才(lng,美好) 。</p><p>7、文言虚词复习专题教学目标:1.熟悉常见文言虚词的意思与用法2.理解虚词在文言文中的意义与作用3.掌握虚词的用法并能灵活运用教学重难点:1.理解并掌握各类虚词的用法一:文言虚词概说:1.狭义上文言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2.广义上文言虚词包括:副词、感叹词、助动词、代词、不定数词。二:常见文言虚词有18: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三:结合例句,比较他们用意和用法的异同。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蟹六跪而二螯,非。</p><p>8、高中水平测试语文必修(3)之文言文复习训练题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古迹(其三) 登 高1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p><p>9、八年级语文上册古文期末复习题 桃花源记 节选 甲 晋太元中 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 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 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 美池 桑麻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著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乙 陶。</p><p>10、八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与朱元思书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南朝梁文学家吴均.这篇文章的体裁是山水小品.2.:通假字: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3.古今异义:戾(古:至,到达今:罪过,乖张)经纶(古:筹划,治理今:比喻政治才能)4.解释一百许(大约)里负(任凭)势竞上(向上)泉水激(冲激)石泠泠(形容水声清越)作响千转(通啭鸟叫声)不穷(穷尽)轩(高大。</p><p>11、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一 一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城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 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 以天下 之所顺 攻。</p>
【文言文复习题.】相关DOC文档
七年级文言文练习题.doc
七年级文言文综合测试题.doc
初一文言文复习题.doc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检测试题.doc
文言文复习题目.doc
语文必修之文言文复习训练题.doc
文言虚词复习专题.doc
必修之文言文复习训练题.doc
古文期末复习题.doc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doc
九上文言文复习题.doc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