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户籍制度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与人身权平等问题研究。一、我国户籍制度现状。我国户籍制度的发展历程。浅谈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我国的户籍制度是在建国以后逐渐形成的一套户口管理制度。因此有必要探讨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问题。一、 我国户籍制度的发展过程。我国的户籍制度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国外民事登记制度及其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启示。
我国户籍制度Tag内容描述:<p>1、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与人身权平等问题研究摘要:关键词: 一、我国户籍制度现状 户籍管理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是指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对其所管辖的民户的基本状况进行登记和管理,其内容包括常住人口登记和上报制度、居民户口或身份登记即管理制度、暂住人口登记制度、出生人口登记制度、迁移登记制度、变更更正登记制度等。1958年1月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91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以下称户口登记条例),以此为标志我国政府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将城乡居民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p><p>2、我国户籍制度的发展及特性我国户籍制度的发展历程。1951年,我国公安部颁布的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可以视为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二元户籍制度”的起源。当时的暂行条例对于人口的流动还没有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也没有推广到全国范围施行。由于当时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变化,我国的人口流动控制能力还没有得到有效强化。直到195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才针对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即公民由农村向城市的迁移不再是自由的,而是需要提供诸如务工、入学、准迁证等证明,对于除此之外的理由,。</p><p>3、中国的户籍制度和城市化关系摘要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标志,也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没有城市化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城市化同样是绕不开的路,而目前我国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一个主要障碍就是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制度产物,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户籍制度在特定历史时期对我国经济建设具有不可否定的历史贡献,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户籍制度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不适应性。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视角看,传统户籍制度已经成。</p><p>4、浅谈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我国的户籍制度是在建国以后逐渐形成的一套户口管理制度。户籍制度在身份证明、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建设方面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户籍制度的局限性也越来越突出,以致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有必要探讨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问题。 一、 我国户籍制度的发展过程我国的户籍制度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1951年至1958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该条例的出台就是为了限制所谓的“农村盲流”进城,该条例和1957年底制定的临时工招聘规定,以及1959年初制定。</p><p>5、国外民事登记制度及其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启示【摘要】:当前,我国正在逐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系统研究国外民事登记制度对推进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采用文献集成法、比较研究法、问题导向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结合法,基于理论探索和实践分析两条思路,对世界各地不同发展时期的民事登记制度进行了系统研究。全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理论基础部分为第一章,主要闸明选题意义、回顾已有研究、梳理理论意涵并提出问题,实证分析部分为第二至第五章,第三部分为总结与提升。首先,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外不同制度类型和不同发展阶段。</p><p>6、我国户籍制度的问题和改革 我国的户籍制度是在建国以后逐渐形成的一套户口管理制度 户籍制度在身份证明 保持 社会 稳定 经济 建设方面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社会的 发展 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 户籍制度的局限性也越来越突出 以致 影响 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因此有必要探讨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 问题 一 我国户籍制度的发展过程 我国的户籍制度有一个 历史 的发展过程 1951年7月16日 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