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我们的共同理想

第一框我们的共同理想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河洛中学郅文杰 知道我国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的共同理想 把握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 理解总体小康的内容 明确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

我们的共同理想Tag内容描述:<p>1、第九课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我们的最高理想,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艰苦奋 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倡导和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2.能力目标 结合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历史,感悟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 断取得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 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的精神境。</p><p>2、我们的共同理想 第二课时 n我们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n人类的最高理想是什么? n我们目前的小康存在哪些局限性? n十年后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n我们中学生该怎样为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做贡献? 和为贵兼相爱 老吾老以及人 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柏拉图:理想国 空想社会主义者: 和谐公社 未来社会将是这 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每个人 的自由发展是一 切人自由发展的 条件 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改善民生 敬老志愿服务 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 维护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文明 n民主法治 n公平正义 n诚信友爱 n充满活力 n安定。</p><p>3、第九课 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我们的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分别是什 么?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年,我国人民生活基本达到 小康,但还存在许多局限性,是什么? 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为实现全面小康 而奋斗?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 我们中学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做些什么?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 为什么还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发扬艰苦 奋斗精神? 1、漫画 新愚公移山 说明了什 么?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还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我国目。</p><p>4、2010年中考思想品德真题分类汇编(120套)专题二十七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全品中考网 全品中考网 全品中考网 全品中考网 7、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选择题【2010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中考真题】2009年10月1日,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伟大祖国的这一盛大节日。回答12题。1国庆盛典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显示了人民军队的威武强大 表明我国已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A B C D 答案:B2新中国60年光辉历程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坚持中。</p><p>5、修水二中 梁新民 读名言 品理想: 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 小。 -车尔尼雪夫斯基 让你的理想高于你的才干,你的今天有可能超过昨 天,你的明天才有可能超过今天 。 -(黎)纪伯伦 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 只好停止前进。 -(法)雨果 理想是一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 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俄)托尔斯泰 一、走近共同理想 共产主义是最美好的社会制度 1、共产主义社会的含义 P110 2、 现阶段,我国各 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的社会主。</p><p>6、第九课 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教学设计第九课 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第一框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我们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2)把握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3)理解小康水平包含的内容;(4)明确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能力目标:通过图表展示,培养学生读图表和分析图表的能力;通过对小康一词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学习,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和发展地看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明确新世纪。</p><p>7、第九课 第一节:我们共同的理想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奋斗的历史,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价值目标;结合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用等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增进对社会主义的情感;能力目标:结合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历史,感悟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的精神境界等方面把握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内在关系;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既要看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这一。</p><p>8、我们的共同理想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本节内容对于初中生来讲比较抽象,因而提前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运用具体事例、表格、故事等形式使同学们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增强教育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我们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2、把握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3、理解小康水平包含的内容;4、明确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能力目标:通过图表展示,培养学生读图表和分析图表的能力;通过对小康一词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学习,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和发展。</p><p>9、第九课 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教案 -第九课 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第一框 我们的共同理想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我们的最高理想,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2.能力目标结合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历史,感悟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既要看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这一历史性成就,又要看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p><p>10、二十七、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共同理想、最高理想、目前小康、全面小康、和谐社会、艰苦奋斗)选择题【2011四川南充】14“和谐社会是滚滚长江,做它的涓涓浪花吧;和谐社会是黄钟大吕,做它的美好音符吧;和谐社会是鸿篇巨制,做它的一撇一捺吧;和谐社会是万丈高楼,做它的一砖一瓦吧。”这说明A构建和谐社会与中学生无关 B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C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已经完成 D和谐社会建立在牺牲个人利益的基础上答案:B【2011湖北荆州】 36.2010年10月1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由我国自主设计的“嫦娥二号”卫星。胡锦涛同志指。</p><p>11、我们的共同理想,在阶级社会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世外桃源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千百年来,人们为摆脱剥削和压迫,对美好理想社会的追求却始终不渝。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恩勾画了未来美好社会的基本轮廓。,“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粮”、“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人不饱暖、无处不均匀”的社会,“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p><p>12、第九课 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第四单元 满怀希望 迎接明天,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第九课 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第一框 我们的共同理想,1.知道我们的最高理想,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及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 2.结合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用等现实以及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增进对社会主义的情感。 3.了解我国正在建设的和谐社会的内涵,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自学指导,1、我们的最高理想是什么?它有何特征? 2、现阶段我们(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3、最高理想和。</p>
【我们的共同理想】相关PPT文档
人教版思品九年级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第二课时课件
九年级政治我们的共同理想1.ppt
九年级政治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ppt
政治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复习课件人教新课标版.ppt
《我们的共同理想》PPT课件.ppt
九年级政治我们的共同理想.ppt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思品《我们的共同理想》pptppt课件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思品《我们的共同理想》ppt课件
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人教版)第1课时 我们的共同理想
政治9.1《我们的共同理想》课件人教新课标版[1].ppt
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ppt
九年级政治全册9.1我们的共同理想课件新人教版.ppt
九年级政治全册 4.9 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课件2 新人教版.ppt
我们的共同理想(最新公开课).ppt
《我们的共同理想》课件1
第1课时我们的共同理想
【我们的共同理想】相关DOC文档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
思想品德考试专题二十七: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doc
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教学设计.doc
九年级教案我们共同的理想.doc
《我们的共同理想》教学设计.doc
二十七、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doc
我们的共同理想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九年级《我们的共同理想》教学设计
《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1.doc
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九年级政治《我们的共同理想》第二课时教案.doc
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九年级政治《我们的共同理想》第一课时教案.doc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