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弹力的产生是因为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挤压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1.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及反冲现象.。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其中任一个叫作用力。1.知道形变的概念及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并会判断弹力的方向. 2.了解显示微小形变的方法. 3.掌握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
物理必修一第三章Tag内容描述:<p>1、自主学习基础知识,3 实验:传感器的应用,合作探究重难疑点,课时作业,一、实验原理 1光控开关 (1)电路如图631所示 图631,(2)斯密特触发器的工作原理:斯密特触发器是一个性能特殊的非门电路,当加在它的输入端A的电压逐渐上升到某个值(1.6 V)时,输出端Y会突然从高电平跳到低电平(0.25 V),而当输入端A的电压下降到另一个值(0.8 V)的时候,Y会从低电平跳到高电平(3.4 V) (3)光控开关的原理:白天,光照强度较大,光敏电阻RG阻值较小,加在斯密特触发器输入端A的电压较低,则输出端Y输出高电平,发光二极管LED不导通;,当天暗到一定程度时,。</p><p>2、第三章 相互作用2 弹力A级抓基础1.杂技演员有高超的技术,如图所示,能轻松地顶住从高处落下的坛子,关于他顶坛时头顶受到的压力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坛的形变B头的形变C物体受到的重力D人受到的重力解析:弹力的产生是因为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挤压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头顶受到的压力是因为坛子发生形变,在恢复原状时对头顶产生了一个压力的作用答案:A2如图所示,各接触面光滑且物体A静止,画出物体A所受弹力的示意图甲 乙 丙丁答案:甲乙丙丁3关于弹力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细硬直杆对物体的弹力方向一定沿杆的方向B物体对支。</p><p>3、第三节 牛顿第二定律,课标定位: 应用:1.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简单的力和运动的问题 2正确使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理解:1.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2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 认识:1. 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含义 2单位制的意义以及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第 三节,核心要点突破,课堂互动讲练,知能优化训练,课前自主学案,课标定位,课前自主学案,一、牛顿第二定律 1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正比,反比,2.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______成正比,跟物体的______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_____方向相同 3表达式:F合______. 二、力学单位制 1基。</p><p>4、力的合成与分解,一.平行四边形法则,(1)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那么,合力F 的大小和方向都可以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出来,这就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平行四边形定则也是其它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一、力的合成,一. 同一条直线上的矢量运算 1.选择一个正方向 2.已知量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同时为正值,相反时为负值 3.未知量求出是正值,则其方向与正方向相同, 求出是负值,则其方向与正方向相反。,二. 互成角度的两力的合成 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法,1.两力合力的大小的计算公式,力的合成是。</p><p>5、第三章 第四节 牛顿第三定律,南溪一中 粟小红 2015年12月2日,课标定位: 应用:利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1. 牛顿第三定律 2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 认识:1.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及反冲现象,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1定义: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其中任一个叫作用力,另一个叫反作用力 2活动探究 (1)如图341所示,将两只弹簧测力计互相钩拉 图341,3如图342所示,一盛水的烧杯放在台秤上,台秤示数为F,另有一金属块重为G1,当把金属块完全浸没于水中,弹簧测力计读数为G2,则水对金属块的浮力。</p><p>6、第二节 弹 力,第三章 相互作用,1.知道形变的概念及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并会判断弹力的方向 2了解显示微小形变的方法 3掌握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一、弹性形变和弹力 自研教材 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____或______发生的改变 2弹性形变:撤去作用力后,能够_________的形变 3弹性限度:形变超过一定限度时,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4弹力:发生__________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_____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形状,体积,恢复原状,弹性形变,接触,成功发现 判断正误 (1)所有。</p><p>7、3-1 牛 顿 第 三 定 律,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利用火箭升空的情景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火箭,气体,气体,火箭,作 用 力,反 作 用 力,反 作 用 力,作 用 力,结合刚才实例,你能给出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定义吗?,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两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后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个物体也有力的作用。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实例分析1,桌子对书的支持力,FN1,FN2,书对桌子的压力,结论1.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请利用给出的实例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实例分析2,结。</p><p>8、弹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2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3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尝试使用图象法处理数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作用在体验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p><p>9、课题3.2 弹力课 型新授课(1课时)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2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3知道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形变量的关系,理解胡克定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弹力在生产中的应用,体会物理与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弹力产生的条件及方向。2设计实验探索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及实验操作教学难点1. 确定弹力的方向 2.微小形变的判定教 学 方 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 学 准 备。</p><p>10、第三章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南溪一中 粟小红 2015年11月21日,课标定位: 应用:1. 能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 理解:1.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惯性的概念 认识:1.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力与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 2伽利略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课前自主学案,一、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1亚里士多德:运动有两类:一类是天然运动,这类运动___________帮助,自身就能实现;一类是受迫运动,这类运动必须___________来维持 2伽利略:地。</p><p>11、力的分解,(1)分力:如果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 体上产生的效 果跟一个力作用的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就叫做那一个力 的分力。 (2)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 叫做力的分解。 (3)力分解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根据力产生的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1. 力分解的意义,2. 力分解的原则:,根据力产生的实际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从而进行力的分解。,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其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使物体眼沿斜面下滑,相当于分力F1的作用;二是使物体压紧斜面,相当于分力F2的作用。 F1=mgsin F2=mgcos,注意:把一个。</p><p>12、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自然界的物体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相互作用。正是由于这些相互作用,物体在形状、运动状态以及其他肉眼不能察觉的许多方面发生变化。在物理学中,物体间的这些相互作用抽象为一个概念:力。 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相互作用是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常见的重力是万有引力在地球表面附地近的表现,常见的弹力摩擦力是由电磁力引起的。 本章研究这几种常见力的特点和规律。,一、力和力的图示,1、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2、力的性质:,1)、物质性: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p><p>13、第三章检测试题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测控导航 知识点 题号 1 等效替代思想 1 2 对力的理解 2 3 重力 弹力和摩擦力 3 5 6 7 8 9 12 4 力的合成和分解 4 13 5 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10 6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1 一 选择题 共9小题 每小题6分 共54分 全部选对的得6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 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 等效替代法是物理学中常用。</p><p>14、受力分析 知识复习 1 重力产生 物体在地面上或地面附近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 竖直向下大小 G mg作用点 重心 形状规则 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用悬挂法可以找薄板状物体的重心 2 弹力产生条件 接触 发生弹性形变方向 作用在使之发生形变的物体上 与接触面垂直 点接触时 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切面 指向形变前的位置常见的弹力 弹簧的弹力 绳的拉力 压力和支持力大小 弹簧的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