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程标准
2011年版物理课程标准 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考试的依据 是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 要求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学习课程标准的意义。物理论文之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 随着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物理课程标准Tag内容描述:<p>1、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笔试命题的编制技术与方法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物理学科的卷面考试,究竟应该以怎样的结构和形式来呈现,这是当前新课程实验中一线教师密切关注的问题。但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学生学习评价实施建议”部分提出了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的理念,对于学生学习的具体评价仅仅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在评价的形式和具体操作上,还是缺乏明晰、可借鉴的操作方法。本文着重从新课程理念下笔试命题的指导思想、命题的原则、笔试题型的设计以及编制方法的切入点,展开较为详细地论述,试图为当前新课程的评。</p><p>2、在黑暗的屋子里,人为什么看不见东西? 一、光源 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太阳是 光源吗 ? 月亮 是光 源吗 ? 一、光源 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点光源:没有大小的光源,理想化模型 光源本身的线度比起光源到观察点的距离要小很多 时,这样的光源叫做点光源。 汽车头灯的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 二、光的直线传播 光线 手电的光线也是直的 二、光的直线传播 光线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光线发生弯曲 2、光线用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注意理解几点: 1)画光线时必须有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箭头。 2。</p><p>3、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目 录第一部分 前 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一、总目标 二、分目标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一、科学探究 二、科学内容1物质2运动和相互作用3. 能量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p><p>4、1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多彩的物质世界 本章学习物质的性质和结构。从广阔的宇宙到地球上的高山、大海再到微 观的原子和分子,都是本章研究对象。学习本章知识以后,你会知道:宇宙是 由什么组成的,物质的三种常见形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基本性质- -质量和密度,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等。同时学会探究物质的密度与质量 和体积的关系,会应用质量和密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 第一节第一节 宇宙和微观世界宇宙和微观世界 (一) 学。</p><p>5、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培训材料 主题三: 能量 九种智力 言语-语言能力:掌握运用语言 逻辑-数理能力:理解推理表达关系 视觉-空间智力:感受表达色彩位置 音乐-节奏智力:感受识记表达音乐 身体-运动智力:协调平衡速度力量 人际交往智力: 观察他人反应程度 自我反省智力: 认识洞察反省自我 自然观察智力: 观察辨别自然界 存在智力: 思考陈述生死世界形态 教育价值 个体生命价值同等 个体发展潜质同等 个体发展方向多元 教育教学目标多元 课程教学模式多元 一、多元智力学说-加德纳 二、建构主义理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p><p>6、河南省济源市实验中学 九年义务教育 济源市实验中学 王艳艳 济源市实验中学 段林艳 物理新课标解读物理新课标解读 1 河南省济源市实验中学 提 纲 一、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二、物理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 三、 课程内容标准 2 河南省济源市实验中学 1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注重学生的发展 2.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一、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3 河南省济源市实验中学 1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注重学生的发展 (1)什么是“学科本位。</p><p>7、2011年版物理课程标准 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考试的依据 是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 要求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学习课程标准的意义: 课标修订的背景 修订过程 2007年4月,标准修订启动; 2010年7月,形成标准修订第14稿。 2011年上半年由教育部组织专家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 2012年春正式颁布 课标修订的指导思想和思路 主要指导思想:主要指导思想: 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方向,注重 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 会的挑战,突出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及应 用性等。</p><p>8、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物理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课程标准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考。</p><p>9、课程标准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编写意图与使用建议,努力转变教学观念,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写的意图, 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一、关注教材的结构性思考,学科逻辑与学生心理的统一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特色之一,老师们对教材的知识结构提出了许多问题,如: 8年级,不知道什么是能量,怎么讲声能、光能、动能等? 为什么开始讲声音的特性而不讲乐音的特性? 究竟什么是噪声? 为什么不给介质下一个定义? 为什么物态变化要先讲汽化和液化,而不是熔化和凝固? 为什么不讲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老师们对教材的知识结构提出了许多问题,为什。</p><p>10、融入新课标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作出的战略性规划融人新课标理念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以物理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转为学生的学习方式,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以下是笔者探索出的几种设计策略一、以问题讨论为主线,设计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的讨论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围绕问题的解决,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这种教学方式的一般程序是:依据教学进程创设问题情境一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一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发现新问题一解决问题得出多个结论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p><p>11、多媒体教学课件,物 理,物理研究什么?,物理有趣有用吗?,走进神奇,探索之路,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宇宙大爆炸带来了满天星斗。 我们就生活在这满天星斗中一颗称为地球的行星上。,一、自然中的神奇,大气对光有散射作用,波长较短的光 易被散射,红光波长较长,不容易被散射,透过大气层进入我们的眼睛。,为什么只有早晚会出现红霞,而中午不会?,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雷电同时产生,但光传播比声音快。,为什么看到闪电很久才听到的雷声常常不太响?,地壳不断运动,板块相互挤压或拉伸,形成火山爆发。 雄伟壮丽的。</p><p>12、朝阳区第二届初中教师教学基本功 物理学科初赛模拟试题笔试 试题分析 第二部分:学科专业知识 共10分 简单叙述对于“热量”概念的理解。 热量是物体 内能在热传递过程中的 改变量,是内能发生变化的量度。由于 内能的变化总是与温度变化(改变分子 动能)和状态变化(改变分子势能)联 系在一起,因此物体的吸热或放热反应 恒与物体的温度变化和状态变化相关联 ,否则热量就毫无意义。 2.在学校科技月活动动中,科技小组组的同学设计设计 了一个小型锅锅炉,其部分结结 构如图图所示。下面是对锅对锅 炉结结构的介绍绍:调调控水箱高1.5m。</p><p>13、拓展第一讲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抛体运动(一)本章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一个具体问题中知道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知道合运动和分运动具有等时性,独立性。2知道什么是运动的合成,什么是运动的分解,理解运动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3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有关位移和速度的合成、分解问题,理解合运动是由分运动组成的,分运动的性质决定合运动的性质和轨迹。4知道什么是抛体运动,知道抛体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5知道抛体运动的受力特点,会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6理解平抛。</p><p>14、图1 物理课程标准设计框图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 培养目标定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 (含样例和活动建议) 科学探究 科学内容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物 质 物质的形态与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 运动和相互作用 多种多样的运。</p><p>15、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研制思路及框架作者:廖伯琴1课程性质、理念与培养目标1.1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的、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说明普通高中教育应该与义务教育衔接,仍然属于面向大众的教育,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主要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中物理的课程性质,即“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普通高中由学习领域、科目、。</p><p>16、素养全练18欧姆定律基础夯实1.(2017安徽安庆月考)当一导体两端的电压为8 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5 A,当两端电压为0时,则导体的电阻为。答案:16解析:由I=UR可得,导体的电阻:R=UI=8V0.5A=16;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所以,当两端电压为0时,导体的电阻仍为16不变。2.(2018安徽合肥一模)我们可以用图示的电路图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调节电路,当电压表示数U为3.0 V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如果考虑到电流表的电阻值RA为0.5 ,待测电阻Rx的阻值应为。答案:9.5解析:由电路图可知,考虑到电流表的电阻时,RA与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