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数学教案
领域主要教学整数的知识。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小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2、 通过操作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1、使学生在应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中。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Tag内容描述:<p>1、小数乘法的整理复习 忿 置 退 桌 行 吧 诲 判 溃 希 钒 凉 字 蛛 策 湍 予 矣 凶 摄 店 吉 栅 赚 剐 媳 投 裕 镐 慨 贸 化 五 年 级 数 学 上 第 一 单 元 小 数 乘 法 整 理 与 复 习 课 件 五 年 级 数 学 上 第 一 单 元 小 数 乘 法 整 理 与 复 习 课 件 v 0.725 6.58.4 2.90.07 v 2.56 1.2199 v0.80.9(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v 2035.5 3.74.6 v把上面的算式进行分类。 诬 乓 引 祟 咯 尤 蚜 践 瑞 耪 艺 蛇 佯 僵 废 国 谋 骄 乃 汗 悬 限 拘 否 渴 跑 射 旱 罪 恕 少 婶 五 年 级 数 学 上 第 一 单 元 小 数 乘 法 整 理 与 复 习 课。</p><p>2、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整理与复习第一课时 数的世界教学内容:120-125页 数的世界、图形王国、统计天地、应用广角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和笔算;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p><p>3、目录教学进度 .0学期备课 .1第一单元:小数乘法3第二单元:位 置 . 26第三单元:小 数 除 法 .33第四单元:可 能 性.59第五单元:简 易 方 程:.65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106第七单元:数 学 广 角.125第八单元:全册整理和复习.130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学期备课备课时间:一、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含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位置、小学除法、可能性、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p><p>4、第二单 位置一、 教学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二、 教材分析:这一学段的确定位置是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确定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是从以下几点来设计的:凸显矛盾冲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间激起思维的火花;强化符号化思想,培养学生抽象和简约化的思维品质;在一定的场景中相机介入数学历史,使学生经历知识的逻辑重演,让课堂浸染文化的意蕴;与本课内容相呼应和衔接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作有机的渗透和延伸,为学生奠定。</p><p>5、第一单元负数教材分析在一至四年级的数学教材里,“数与代数”领域主要教学整数的知识,这些整数都是自然数(和正整数)。本单元教学负数,是过去小学数学里没有的内容。在小学数学里教学负数的知识(只涉及负整数的初步认识)出于两点考虑:第一,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多的,学生经常有机会在生活中看到负数。让他们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他们理解生活中遇到的负数的具体含义,从而拓宽数学视野。第二,适量知道一些负数的知识,扩展对整数的认识范围,能更好地理解自然数的意义。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教学负数提出的。</p><p>6、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204 60015 20040= 6000150 24 6015 2040 600150,5,5,0.5,0.5,40,40,4,4,阿姨买了多少千克小米?,一共花了21.6元,1.8元/千克,方法一:变换单位计算,21.6元216角 1.8元18角 2161812(千克),方法二:竖式计算,21.61.8= ?,1.8 21.6,小数除以小数怎么除?,利用商不变的规律。 把21.6和1.8分别扩大10倍,商不变。,1 2 1.8 2 1.6 1 8 3 6 3 6 0,扩大10倍,扩大10倍,练习:,91.2 3.8 9.6 0.6 ,3.8 9 1.2,2 4 7 6 1 5 2 1 5 2 0,24,0.6 9.6,1 6 6 3 6 3 6 0,16,1.8 0.9 4.2 0.7 7.2 0.6。</p><p>7、六 、团体操表演信息窗1:2、3、5倍数的特征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01106页。教材简析:本信息窗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来探索2、3、5的倍数的特征。通过呈现 “百数表”和“列举法”让学生从表中(或列举的数据)找出2和5的倍数,并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圈出,再观察其特征。在理解2的倍数的特征后,揭示偶数和奇数的含义。对于2、5的倍数的具体特征,则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自己归纳。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p><p>8、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一、直接写出得数0.58= 3.60.4= 39.680= 47.61= 40.5= 120.06= 121.2= 330= 0.157= 3.26+3.24= 2.540.36=0.2+0.80.5= 6.031000= 100.6。</p><p>9、第五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小数乘整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小数点位置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关系。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值。小数除以小数。整数除以小数。循环小数。商的近似值和实际应用。乘法运算律在小数计算中的应用。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小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或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能够利用小数乘或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进行简单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2.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器探讨并掌握小数点的位置变化与小数大小之间的关系。3.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学会用“四。</p><p>10、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p.53的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第59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体会小数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在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解决问题: 1、(第5题)四五年级同学采集树种,四年级采集了13.5千克,五年级比四年级少采集2.8千克。四五年级同学一共采集多少千克? 读题后。</p><p>11、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课题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第3课时教学目标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体会小数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在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教学难点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教 学 过 程修 改 备 注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大家都去过天池超市吧?它每天都有很多顾客,特别是到了。</p><p>12、第六单元 公顷、平方千米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二、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1平方千米,知道公顷和平方千米、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三、教学难点:体会 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四、教。</p><p>13、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试用本)五年级第一学期P.61三角形面积: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2、 通过操作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3、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等多种能力,并培养创新能力。【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每个三角形面积与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设备、各种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学具等。【教学过程】:一、 提出问题,引入。</p><p>14、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运用公式正确、熟练的计算它们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3、渗透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辨证关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灵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掌握多边形的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导入】创设小区绿化情境 (一)创设情景:1、(课件出示)为绿化小区环境,老师所在的小区要铺一块草坪,如。</p><p>15、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13页信息窗1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折线统计图;懂得折线统计图也是描述和刻画数据的一种方法。2、经历条形与折线统计图的比较过程,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3、能够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达的含义;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和推断。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能读懂折线统计图的含义,并进行预测、推断。教学难点:能读懂折线统计图表达的含义,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和推断。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去过威海吗。</p><p>16、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巩固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计算图形面积以及组合图形的面积。数学思考:会用不同策略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问题解决:通过教具操作法、讲解法、讨论法、经验应用法等方法,解决求图形面积的问题。情感态度:1、使学生在应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2、使学生在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深刻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深刻理解长方形、平行四边形。</p><p>17、小数乘整数课题: 信息窗 1小数乘整数 第 25 页教学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 2、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用处与魅力、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算法。 教学难点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学准备课件预习设计参见预习提纲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预。</p><p>18、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多边形面积的相关知识,进一步理解并巩固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面积的计算。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习整理知识,领会学习方法。 2通过小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转化”等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难点: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p><p>19、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利用平移、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图形面积,能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梳理本单元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能对自己的梳理成果进行详细地说明,在梳理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加深空间观念。3、感受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提升梳理能力。教学重难点:1、能够清晰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网络。2、进一步提高对本单元知识的运用能力,掌握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p><p>20、第六单元 团体操表演因数和倍数单元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本单元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在以往的数学教材中,也一直把“数的整除”概念编排在这一单元的起始位置,再把因数(以往的教材中称为约数),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以往的教材称为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