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上册 梯形的面积教案 冀教版 教学目标 1. 发现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上册 问题解决第一课时教案 沪教版 教学目标。2019年五年级数学上册 小数乘整数教案(1) 西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Tag内容描述:<p>1、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知识与技能经历将小数乘除法转化为整数乘除法计算的过程,掌握小数乘除法和散步混合运算的技能。经历探索图形面积公式及图形变化的过程,能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能对现实生活中的面积,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化,发展测量、作图等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二)数学思考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会用书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在探索图形面积公式、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在对事件发生。</p><p>2、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谁能说说求组合 图形面积的一般方法? 求组合图形面积的一般方法: 分割法:分割法:可以把一个组合图形分成几个简 单的图形,分别求出这几个简单图形的面 积,再求和。 添补法:添补法:可以把一个组合图形看作是从一 个简单图形中减去几个简单的图形,求出 它们的面积差。 复习导入 (40+7040+70) 302 302 30 1530 15 110 302 110 302 30 1530 15 1650 1650 450450 12001200(mm 2 2 ) 答:草地的面积是答:草地的面积是1200m1200m 2 2 。 复习导入 1、计算下图的面积。 4m 3m 6m 7m 练习 (1) 4(63)=12(m。</p><p>3、找规律 教学内容:1、根据排列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2、根据排列规律,计算排列中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教材简析: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教学素材现实,贴近学生生活。许多教学材料是生活中见过的,都是学生能接受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的吸引力是激发探索热情的重要因素。2.关注探索过程,鼓励方法多样。无论。</p><p>4、年 级五学 科数学设计人王孝顶全册内容分 析本册教材安排了七个教学单元及总复习,数与代数方面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及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正式教学代数的初步知识;图形与几何安排的教学内容是第二单元位置,初步渗透直角坐标系的思想,以及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概率安排的是第四单元可能性;还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了掷一掷。 与原实验教材相比主要变化有以下几点: 1从六年级上册移来“位置” 单元,“观察物体”移到五年级下册。2“可能性”单元根据课标要求。</p><p>5、数学教案(新人教版五年上册)数 学 学 科 教 学 计 划2012-2013学年度第1学期 第 9 册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全部学生均掌握了上期所学内容,特别是几个后进生和转学生进步较明显,取得了较好学习效果。本班学生思维活跃,课堂学习较主动积极,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期重点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全册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自己探索出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p><p>6、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我所任教的 班共有学生 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比过去有很大的进步,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基本上能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合作意识较强,少数学生能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总体上从期末测试情况看,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学困生的面还是比较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方面有不同的收获。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p><p>7、小数除以小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我认为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p><p>8、一、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本校和转入的同学)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我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p><p>9、第一课时 复习小数乘除法复习内容: 复习小数乘除法复习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取积的近似数。2.能熟练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有关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正确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复习重、重点:重点: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难点:循环小数。复习过程:课件依次出现下面各题一、基础知识填空1、小数乘法的计算先按整数乘法算出( ),在给( )点上( )。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 ),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 ),点上( )。乘。</p><p>10、目录教学进度 .0学期备课 .1第一单元:小数乘法3第二单元:位 置 . 26第三单元:小 数 除 法 .33第四单元:可 能 性.59第五单元:简 易 方 程:.65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106第七单元:数 学 广 角.125第八单元:全册整理和复习.130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学期备课备课时间:一、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含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位置、小学除法、可能性、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p><p>11、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材分析(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1、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例3后增加概括总结法则的活动。2、不再安排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运算3、增加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分别是估算和分步计费的实际问题。(二)具体编排例1:结合具体量,教学小数乘整数,为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提供感性支撑。例2:脱离具体量,教学小数乘整数,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说明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的理由,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例3:小数乘小数,突出转化的方法,在做一做后引导学生归纳因数与积的小数位。</p><p>12、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单元目标:1.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取积的近似数。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单元重、难点:重点: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会求积的近似值,并能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难点: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根据具体情况保留。</p><p>13、2017年-2018学年度第 一 学期教学设计学校:红枫四小教育集团班级: 五 (3)班 学科: 数 学 教师: 孙 华 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 负数的初步认识第二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校园绿地面积第三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四单元 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五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班级联欢会 第六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八单元 用字母表示数钉子板上的多边形第九单元 整理与复习第一单元 负数的初步认识课题:负数的初步认识(1)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现实的问题情景了解负数产生的背。</p><p>14、第一单元 负数的初步认识课题:负数的初步认识(1)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现实的问题情景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会用正、负产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 2.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3.感受正、负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些成功的学习体验。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3分钟)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与我相反。</p><p>15、认识公顷【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方法建立事物间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正确建立1公顷的表象。一、复习旧知。1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面积单位。(1)一张银行卡的面积大约是40( )。(2)。</p><p>16、第九单元 探索与实践教学内容第80页“探索与实践” 第11-13题及“评价与反思”。共几课时8课型复习第几课时8三维目标1.引导学生参与统计计算,运用小数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感受其中蕴含的规律。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 表现,促进学生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 点重点:运用小数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感受其中蕴含的规律。难点: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资源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了小数乘整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规律。</p><p>17、教学内容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教学目标1、判断可能性2、计算可能性的大小3、平均数,中位数4、会编号重 点1、计算可能性的大小2、平均数,中位数难 点1、计算可能性的大小2、平均数,中位数作 业一、 知识点回顾1、 判断一个游戏的规则是否公平,可以先找出最简单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同,则( );可能性不同,则( )。我们设计公平游戏规则的原则:每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要( )。2、 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就是( )。它的作用是( )。它的求法是,单数个数据,按大小排序最中间的一个;双数。</p><p>18、认识公顷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182页。教学目标1. 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了解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 = 10 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 使学生经历观察、想象、发现、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公顷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3. 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入公顷谈话:同学。</p><p>19、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第一课时(两端都种)【学习内容】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P106页例1。【课程标准描述】1.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2.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3.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学习目标】1.动手观察,理解“间隔、间隔数、两端都栽的含义,发现并理解间隔数、棵数、总长之间的关系。2.会解决生活中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会根据间隔数、总长求棵数。3.学会猜测、讨论、验证发现解决问题的规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