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先回想学习公因数的过程。并对学生找公因数的过程作适当的改动。会用统计图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四、分数乘法 打折问题。教学目标。经历自主解决打折问题的过程。能解决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能解决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Tag内容描述:<p>1、通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1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3通过学生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什么是倍数?你能找出50以内3的倍数、7的倍数和9的倍数吗?2 27是哪些数的倍数?3请你说一说找倍数的方法。师:这节课我们就要应用这些知识来学习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1探讨什么是公倍数和最。</p><p>2、通分教学建议1.这节内容建议用2课时完成。2.由于这个小节的内容的编排方式与约分比较相似,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回想学习公因数的过程,让学生说出经历“找两个数的因数发现两个数的公因数找出这些公因数的最大公因数用短除法找公因数”的过程以后,教师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用相似的方法来学习公倍数,并对学生找公因数的过程作适当的改动,变成“找两个数的倍数发现两个数的公倍数找出这些公倍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找公倍数”后,再引导学生按这个学习过程进行探究。这样有效地利用前面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新知识,能最大可能。</p><p>3、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1.通过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能用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2.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和实际生活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能对现实生活中的统计数据做出合理的解释,会用统计图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判断和预测。4.体验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统计表、统计图来表述和交流。第一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单式折。</p><p>4、四、分数乘法打折问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解决打折问题的过程。2.知道打折的含义,能解决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3.体验分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了解许多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教学重难点:知道打折的含义,能解决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我们前面学过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我们先来做两道题,巩固一下1.出示练习题:15 = 7 = 80 =2.交流结果。我们去商场经常会看到某某商品一律几折出售。那么打折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分数的知识。(板书课题)二、打。</p><p>5、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7.1 解决问题的策略 转化(1),课题引入,怎样才能知道这头大象的重量呢?,课题引入,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曹冲使用了什么策略呢?,教学新知,曹冲把称大象的难题巧妙转化成称小石头的简单问题,解决了生活中难题!,复杂简单 转化 未知已知,知识要点,2.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获。</p><p>6、第三单元 因数与倍数,3.3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课题引入,用小长方形小纸片刚好铺满边长为6cm的大正方形。,长方形小纸片用多大的尺寸呢?,课题引入,6cm,6cm,62 = 3,63 = 2,长方形小纸片,课题引入,用小长方形小纸片刚好铺满边长为8cm的大正方形。,长方形小纸片用多大的尺寸呢?,课题引入,82 = 4,83=22,课题引入,用小长方形小纸片刚好铺满大长方形。,长方形小纸片用多大的尺寸呢?,课题引入,122 = 6,243=8,教学新知,能正好铺满的正方形和长方形,边长的厘米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p><p>7、球的反弹高度 教学目标 1 在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的有关知识的理解 2 在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完成实践活动 增强合作意识 3 体验活动的愉悦 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 打篮球 踢足球 拍皮球等都是同学们喜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