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材分析。例谈小学数学教材分析。教材分析的过程。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分析。分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是分数除法意义、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基础。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分数乘法的意义是分数除法意义、分数乘法。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Tag内容描述:<p>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介绍一、教学内容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一)数与代数教学内容1表内除法(1)以往安排在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三册里,现在是乘法口诀全学完之后,再学习。(2)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2万以内数的认识。(1)仍分两段: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但更强调培养数感。(2)不同的是:提前教学“整百、整千。</p><p>2、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包括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旋转、圆、概率初步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本书供义务教育九年级上学期使用,全书共需约61课时,具体分配如下:第21章 二次根式 约9课时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约13课时第23章 旋转 约8课时第24章 圆 约17课时第25章 概率初步 约14课时 一、 教科书内容安排1、二次根式学生已经学过整式与分式,知道用式。</p><p>3、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材分析,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教研部,钟杏梅,2006年2月9日,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 量的计量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重点在第一、二、四、五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p><p>4、例谈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的意义教材分析是教师剖析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优选教学方法、拟定教学策略、制定教学计划的教学准备活动。它是备好课、上好课、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和关键。教材分析的过程,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助于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加深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思考和理解,能够充分体现和发挥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造性劳动。教材分析与教材说明不完全相同。教材分析是教材使用者(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与教学构思,表述简单明了;教材说明是教材编写者(作者)对教材的解释。</p><p>5、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分析,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教研部,钟杏梅,2006年2月9日,数与数 运算,统计知 识方面,数的整除,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 和减法,量的计量 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及相互之间进率和互化,几何初 步知识,稍复杂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统计表(单式、复式) 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法、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认识,表面积、体积的计算,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在第八册教学的如何收集固定不变的数据的基础上,这里教学如何收集随机出现的数据,以及怎样对收集到的数。</p><p>6、第十一册教材分析,总体建议:,1、充分感知,提炼方法,2、紧抓联系,结构化教学。,3、题组训练,突破难点。,4、展开过程,思路清晰。,第一单元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一、单元知识点: 分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分数乘法应用题;倒数的认识,二、单元教学要点,分数乘法的意义是分数除法意义、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三、各知识点教学要点,1、分数乘法的意义: 联系整数乘法的意义教学,给学生建立起分数乘法的牢固的数学模型:一个数乘分数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p><p>7、小学数学资料】,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胡松林,一、复习与提高,学习内容 登月(复习加减法、对称轴、三角形) 减法塔(游戏活动中复习加减法) 正方形组成的图形(拼几何图形),教学进度建议(6课时),教学实施建议,1、登月 在练习过程中,复习整理加减法,创设登月的过关情境故事 归纳整百、整十数的口算题的计算方法 分类中强化加减混合运算的简单计算 引导画对称轴的方法,2、减法塔(一) 在探索过程中,归纳求最小差的方法,讨论三位数的组数 在数卡的调整中认识差的变化 从数射线上理解最大差与最小差 。</p><p>8、第十一册教材分析 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 孙颖 2006年9月,总体建议:,1、充分感知,提炼方法,2、紧抓联系,结构化教学。,3、题组训练,突破难点。,4、展开过程,思路清晰。,第一单元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一、单元知识点: 分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分数乘法应用题;倒数的认识,二、单元教学要点,分数乘法的意义是分数除法意义、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三、各知识点教学要点,1、分数乘法的意义: 联系整数乘法的意义教学,给学生建立起分数乘法的牢固的数学模。</p><p>9、新世纪(版)数学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湖南省教科院 黄泽成,编写特点,(一)教材内容的呈现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册教材在内容呈现时,十分注重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发展,通过五个活动,让学生经历体验: “称一称,掂一掂”(盐、硬币) “估一估,称一称”(苹果、铅笔) 选2-3件物品掂一掂,估计一下有多重,再称一称 实践活动:“先估计,再称量”我的体重,同伴的体重,一个土豆的质量,我的书包的质量 想一想:1千克。</p><p>10、探索规律的内涵 规律是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 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 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趋向 具体讲 规律是一种关系概念 不存在于任何一种或一个实际客体之中 是许多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一种关系模型 探索规律就是。</p><p>11、常见的量”教材分析与研究,教材中“常见的量”,元、角、分 时、分、秒(认识钟表、认识时间、秒的认识) 年、月、日 克和千克、吨,主要任务 一、梳理课表中对“常见的量”的基本要求。(从总到分) 二、“常见的量”在整套教材中的编排顺序是怎样的? 三、教材分析:请选择四类“常见的量”之一进行教材内容深入分析。 四、教学研究:请选择四类“常见的量”之一,进行教学设计研究。主要包括呈现并介绍你的教学设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