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人教版通用
单元6主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 [学习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使用。是因为商朝( ) A.有了史官 B.有了确切纪年 C.有了史书 D.留下了记载历史资料的甲骨文 2.竹书和帛书出现于( ) A.商朝 B.商周时期 C.西周晚期 D.战国时期 3.商周的。
新版新人教版通用Tag内容描述:<p>1、人类居住的定居点 反思1:对人类住区安置教育的思考 定居地这个术语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改变世界,给人对乐园的感觉,实际上是在生活场景中,因为熟悉具体的细节,所以忽略了主题,所以所有的主题都要以学生的生活空间为中心开始,扩展到人生经验,扩展到相关的事例,扩展到具体的例子,了解定居地认识,定居地的差异,差异的形成原因。 该活动的任务是比较农村和城市这两个定居点的景观差异和居民生活内容划分的异同,找。</p><p>2、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形状:不规则的球体;2. 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三、纬线和纬度1. 纬线概念: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2. 特点:都是圆形。</p><p>3、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陆和海洋 一、陆地和海洋分布: 1.陆海面积比:7个海洋点(71%)和3个陆地点(29%) 2.陆地和海洋的分布非常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被海洋包围;大多数海洋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被一片陆地包围着。 无论如何平分地球,球体的任何一半都比陆地面积大。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教科书33页) 1.七大洲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南北美洲和南极洋; 2.四大洋:太平洋、大。</p><p>4、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本 第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不规则球体; 大小:平均半径6371公里;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赤道周长约为4万公里 二、地球模型-地球仪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缩小到一定比例,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三、纬度和纬度 1.心室概念:垂直于地轴,绕地球一周的圆。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2.特征:都是圆形,长度从赤道逐渐缩短到极点,同时表示东西方向。 3.纬度:赤道(赤。</p><p>5、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一、海陆分布:1.海陆面积比:七分海(71%)三分陆(29%)2.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3.无论怎样平分地球,任何一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课本33页图)1.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p><p>6、第二节 东南亚【课前预习导学】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范围: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 和 两大部分。2位置:东南亚地处亚洲与 、太平洋与 之间的“十字路口”。3马六甲海峡:位于 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 、 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 洋与 洋的重。</p><p>7、第2章 陆地和海洋知识梳理一、世界海陆分布大势:1、海陆分布大势:(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2)海陆分布特点: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2、几个基本地理事物(1)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六块大陆中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亚欧大。</p><p>8、自然灾害一、单项选择题2020年11月至2020年2月,我国各地连发的高级别旱灾,全国近43%的小麦产区(主要为冬小麦区)受旱,370万人、185万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遭受“重旱”的省区有( )粤、冀、晋、鲁 豫、辽、晋、陕藏、川、甘、宁 冀、晋、陕。</p><p>9、交通运输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兰州交会的铁路线是( )A陇海、京广、京沪、宝成 B京包、包兰、兰新、川黔C陇海、包兰、兰新、兰青 D焦柳、浙赣、湘黔、黔桂2、陇海铁路与宝成、焦柳、京广、京沪四条铁路的交会点依次是( )A宝鸡、西安、郑州、徐州 B宝鸡、西安、洛阳、郑州C宝鸡、洛阳、郑州、开封。</p><p>10、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练习一选择题1关于我国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中国是世界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中国地大物博,人均资源丰富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在世界各国中,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A. B.C. D.2下列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资源丰富,人均充足B人均国民生。</p><p>11、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课题】 1 .在地图上指出四个地理单元的范围。 2 .比较四个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 以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为例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是7年级下册第7章的第1节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段。 上一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四个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具有农业和北方特色的东北三省、黄土高原等地区。 本章的内容是第七章不。</p><p>12、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锻炼 一、选择题 1、下列土地对应的南部地区是() 潮湿的红色土地,黑色土地和黄色土地,沙漠化土地,高山土地 2、以下关于南部地区地理位置的误差是() 北部以秦岭-淮河线为界,与北部地区相连 青藏高原西部 东面是黄海、东海和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南面是南海 d在20S和34N之间 3、下列小组位于地形区的南部()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太行山,山东丘陵 武夷山脉、南岭、珠江三角洲和。</p><p>13、交通运输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运输价格最高的是( )A.航空运输 B.水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铁路运输2、浙赣线的起止点是( )A.杭州株洲 B.杭州长沙C.杭州南昌 D.宁波萍乡3、下列各组铁路线中,不属于东西走向的是( )A。</p><p>14、第六章北方地区复习一教学反思我参加了“延边州地理学科课改样板校阶段性展示活动”暨“图们市中学优质课展示活动”第六章 北方地区复习(一)一节的授课。结合这节课实况细细品味,体会见下: 一、个人略觉满足之处1.注重地理课程标准的作用,以学生的自主、合作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说课程性质是“根基”,课程理念是“灵魂”,那么课程目标就是“向导”。对于地理教师而言,课。</p><p>15、第1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3、用事例说明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四大地理分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是本学期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章。教材中对北方地区的介绍采取了点面结合、自然与人文融合的方式,重点突出从地形、气候、农业、人民生活等方面,勾画出北。</p><p>16、化学用语1.下列物质:冰、水混合物 水银 洁净的空气 水蒸气 液氧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 高锰酸钾 铜 过氧化氢溶液 氧化汞加热后的剩余液体 氦气 氮气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填化学式,下同)_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p><p>17、化学方程式、计算题1.(1)露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内加入适量的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已知+3价铁盐与铁粉在溶液中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亚铁盐.现往生锈的铁粉中加入稀盐酸,过一会儿有气泡产生,反应后铁粉有剩余,最终得到一种浅绿色溶液.写出整个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p><p>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目标】1初步学习观察和描述化学实验的方法2初步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能根据一定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学习填写探究报告。3了解关注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过程等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4认识实验对化学的重要意义,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实验成功的喜悦。【重点】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难点】培养探究意识和实验探究的。</p><p>19、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简析与教学建议在学习氧气性质时,学生对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时,学生又知道了一些灭火的方法。本单元从燃烧条件的实验入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再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然后介绍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了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p><p>20、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燃烧与缓慢氧化、自燃的共同点是:不同点是:2燃烧的条件:(1)(2)(3)3广义的燃烧指的是伴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例:H2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