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教案
辛亥革命 一 考点考纲 1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的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 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 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
辛亥革命教案Tag内容描述:<p>1、长春市希望高中 课时教案、操作技能案 总课时(第) 15 节周课时 15 周1 节2011_年 12 月 19 日星期一授课班级 学科教学 授课题目第13课 辛亥革命课型新授课学科知识及教学目标分析本课在知识体系中整体地位及模块目标1、 地位(一) 在历史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中国近代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化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等逐渐形成的历史。本科的学习应帮助学生理解,民族为极限、仁人志士自强图存的行为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二) 在整本书的地位近代中国的发展呈现出两条鲜明的主线。1、帝国。</p><p>2、辛亥革命(人民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有关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理解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质,认识大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和措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3剖析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过程,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辛亥革命能力目标: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2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p><p>3、第13课 辛亥革命 教案铜鼓中学历史教研组【教学目标】【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酝酿与爆发1革命思想的传播2革命团体的建立3同盟会与三民主义4武昌起义二、中华民国成立1中华民国成立2临时约法三、辛亥革命的结局1袁世凯篡权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局限性重点: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约法;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历史功绩难点:对三民主义的分析和评价;如何正确评价辛亥革命【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式谈话和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p><p>4、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要点:“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以下基本知识和概念:革命兴起的背景、中国同盟会、革命纲领、黄花岗等武装起义、武昌首义、中华民国成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王朝的覆灭、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发展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学会结合史实分析问题的方法。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概括和阐释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史论。</p><p>5、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一、 课题:辛亥革命二、 课时:1三、 教材1、 教材版本:岳麓版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2、 章节: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3、 教材分析:【知识主线】: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其一是清末民主革命风潮的兴起,探讨的是辛亥革命的背景和酝酿过程;其二是武昌起义,简要叙述了辛亥革命的过程;其三是中华民国的成立,主要叙述了中华民国建立的曲折过程和帝制的终结。【情感主线】: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各地纪念辛亥革命的活动很多,通过学习孙中山先生等民主革命先驱者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一。</p><p>6、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建立的史实,感受史料研习的方法;通过小组探究,阅读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相关史料,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能力目标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搜集资料以及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教学重难点】。</p><p>7、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或独立或小组合作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归纳材料,并在合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2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现实中的问题。3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历史、思辨历史。三、情感态。</p><p>8、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目标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和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的史实。2.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重点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教学难点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内容新课导入导入1(图片式导入) 每逢新中国的重大节日或隆重庆典,天安门广场都要摆放孙中山的巨幅画像。这幅高6.18米、宽5.24米、重约1吨的巨幅画像是依据孙中山20世纪20年代摄于上海的照片绘制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世纪,这一形式一直保持了下来,并且还将继续下去。孙中山最大的贡献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问题。导入2(情境式导入)多媒。</p><p>9、辛亥革命课 题辛亥革命课时安排共( 1 )课时课程标准P19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学习目标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2.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3.理解并清楚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及评价。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教学方法列表法 设问法 比较归纳法教学准备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等。课前作业基础训练课前预习部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课堂合作交流二次备课(修改人: )环节 一一、革命志士。</p><p>10、9辛亥革命教案一、课标内容了解武昌起义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二、学情分析本课之前学生已学习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知道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救不了内外交困的中国。了解了这一背景,具备了学习辛亥革命的基础知识。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年学习中国历史的经验,对历史事件发展的全过程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具备了学习辛亥革命的基本技能。但是八年级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不强,对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较大的难度。通过本课的教学,能有效的解决学生这方面的困难。三、教材分析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又曲折。</p><p>11、辛亥革命教学目标:1.了解同盟会成立及辛亥革命等相关的基础知识,了解孙中山的奋斗里程,了解袁世凯的阴谋诡计。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独立思考、搜集资料、总结历史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辨证地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3.通过对孙中山及革命党人斗争里程的探索,激发学生为理想而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尊敬和敬仰之情。教学重点:三民主义及辛亥革命教学难点:如何评价辛亥革命?教学过程:一、导入:设问:有一个人被称为:(1)中国国民党国父;(2)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3)20世纪中国三大伟人之。</p><p>12、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目标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和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的史实。2.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重点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教学难点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内容新课导入导入1(图片式导入) 每逢新中国的重大节日或隆重庆典,天安门广场都要摆放孙中山的巨幅画像。这幅高6.18米、宽5.24米、重约1吨的巨幅画像是依据孙中山20世纪20年代摄于上海的照片绘制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世纪,这一形式一直保持了下来,并且还将继续下去。孙中山最大的贡献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问题。导入2(情境式导入)多媒。</p><p>13、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20世纪的百年历史中,中华民族走了一条漫长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巨变,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实现了第一次巨变。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胜利的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本课内容分为两目:第一目:孙中山建立革命党。这里主要介绍的是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活动,包括建立兴中会和同盟会,并提出革命理论三民主义。第二目:武昌起义。主要介绍的是辛亥革命的爆发及其历史意义。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经过初一的学。</p><p>14、辛亥革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孙中山先生的主要革命事迹,学习制作大事年表。2、过程与方法: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内容分析: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是20世纪。</p><p>15、辛亥革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兴中会、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和性质;表述武昌起义的经过、结果;理解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正确评价辛亥革命,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地图,识记革命团体的建立情况,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模拟表演,再现历史;通过课堂讨论,辩论,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武昌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通过学习,进一步感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志士不屈不挠斗争精神,激发。</p><p>16、第7课 辛亥革命【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名称,建立时间及建立者,了解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概况,理解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知道辛亥革命发生的过程及相关事件,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及概况,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及三民主义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和探讨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使学生逐步掌握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分析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p><p>17、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学习主题 第3课 辛亥革命教案 川教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记住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名称,建立时间及建立者,了。</p><p>18、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八年级历史上册 辛亥革命教案 北师大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辛。</p><p>19、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辛亥革命教案 川教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一识记和理解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