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紧急处理
一、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总体原则。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总体原则。一、首先识别和纠正血液动力学障碍 二、基础疾病与诱因的纠正与处理 三、衡量获益与风险 四、治疗和预防兼顾 五、对心律失常本身的处理 六、急性期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原则。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总体原则 各种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常用技术。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Tag内容描述:<p>1、心律失常紧急处理 专家共识浅析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 吴立荣 心律失常 n多发于各种心血管疾病 n也见于心脏结构无异常 n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不同场 合、临床各科室 危害与影响 n发病可急可缓,病情可轻可重 n重则骤然起病,引起严重血液动 力学障碍,甚至猝死 n轻则起病隐匿,不引起症状,或 仅有轻度不适 治疗策略 n重者需紧急处理,甚至就地 抢救 n轻者根据病情给予不同处理 ,或无需处理 紧急处理总体原则 n识别和纠正血液动力学障碍 n基础疾病和诱因纠正与处理 n衡量获益与风险 n治疗与预防兼顾 心律失常处理 n询问病史 n记录心电图 n终。</p><p>2、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2013 黄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李振龙 目录 一、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总体原则 二、各种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 三、急性心律失常处理常用技术 共识 目的和背景 目的: 普及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知识,推动心律失常紧 急处理规范治疗 聚集四大学会权威专家,广泛征集临床意见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2012年2月开始筹备,经专家委员会多次讨论 征询2000多名临床医生意见 2013年5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正式发表 涵盖临床最常见。</p><p>3、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王景峰 目 录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总体原则 各种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常用技术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总体原则 首先识别及纠正血流动力学障碍 心律失常急性期控制,应以血流动力学状态来 决定处理原则 血流动力学状态不稳定的异位快速心律失常应 尽早采用电复律终止,对于严重的缓慢性心律 失常要尽快采用临时起搏治疗 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者,可根据心电图的特 点、结合病史及体检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选 择相应治疗措施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总体原则 基础疾病和诱因的治疗 在心律失。</p><p>4、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 共识 目的和背景 目的: 普及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知识, 推动心律失常紧急处理规范治疗 聚集四大学会权威专家,广泛征集临床意见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2012年2月开始筹备,经专家委员会多次讨论 征询2000多名临床医生意见 2013年5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正式发表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总体原则 首先识别和纠正血液动力学障碍 其次纠正与处理基础疾病和诱因 衡量获益与风险 兼顾治疗与预防 心律失常本身的处理 心律。</p><p>5、急性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皋兰县人民医院 内二科 赵贵勇,病例1:,1.患者,男,40岁,有高血压病病史4年余,入院前最高血压为160/90mmHg. 2.主诉:发作性心悸1小时, 3.查体:BP 180/90mmHg,心界不大,心率15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4.心电图如下:,诊断?处理?,病例2:,1.患者系46岁男性, 2.主诉:反复晕厥、心悸1天, 3.查体:BP82/50mmHg,心界不大,脉率170次/分,心率17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4.作心电图如下:,诊断?处理?,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总体原则,1.首先识别和纠正血液。</p><p>6、2 0 1 3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 专家共识,一、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总体原则,总体原则,首先识别纠正血流动力学障碍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不应苛求完美的诊断流程,应追求抢救治疗的效率。情况紧急时没有充足时间来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检,应边询问边抢救。 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者,可根据心电图的特点、结合病史及体检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选择相应治疗措施。 基础疾病和诱因的治疗 基础疾病和心功能状态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关系密切。伴有严重心衰、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恶性心律失常,随着心功能的好转或血运重建,心律失常也随之控制。因此,在心律失常。</p><p>7、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简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 高艳霞,急诊医师遇到心律失常病人怎么办?,不自信 不踏实 不敢治 不会治,心电图看不准 不知道选啥药 不敢用电复律 食道调搏?-没见过,不会!,共识 目的和背景,目的: 普及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知识, 推动心律失常紧急处理规范治疗 聚集四大学会权威专家,广泛征集临床意见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2012年2月开始筹备,经专家委员会多次讨论 征询2000多。</p><p>8、急诊心律失常中西医结合处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东省中医药,丁邦晗,主要内容,急诊心律失常处理的总体原则 13种常见心律失常的处理要点 电复律 抗心律失常中成药,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总体原则,一、首先识别和纠正血液动力学障碍 二、基础疾病与诱因的纠正与处理 三、衡量获益与风险 四、治疗和预防兼顾 五、对心律失常本身的处理 六、急性期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原则,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总体原则 一、识别和纠正血液动力学障碍,血液动力学状态不稳定包括: 进行性低血压、休克 急性心力衰竭 进行性缺血性胸痛 晕厥、意识障碍等,。</p><p>9、心律失常紧急处理静脉药物一览表药物分类药物作用特点适应症用药方法及剂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b类利多卡因钠通道阻滞作用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不做首选)负荷量11.5mg/kg(一般用50100mg),23min内静注,必要时间隔510min可重复。但最大不超过300mg。负荷量后继以1-4mg/min静滴维持。老年人、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肝或肾功能障碍时应减少用量。连续应用2448h后半衰期延长,应减少维持量。1.语言不清2. 意识改变3. 肌肉搐动、眩晕4. 心动过缓5. 低血压心室颤动/无脉室性心动过速(不做首选)11.5mg/kg 静脉推注。如果室颤/无脉。</p><p>10、急诊心律失常中西医结合处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东省中医药,丁邦晗,主要内容,急诊心律失常处理的总体原则 13种常见心律失常的处理要点 电复律 抗心律失常中成药,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总体原则,一、首先识别和纠正血液动力学障碍 二、基础疾病与诱因的纠正与处理 三、衡量获益与风险 四、治疗和预防兼顾 五、对心律失常本身的处理 六、急性期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原则,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总体原则 一、识别和纠正血液动力学障碍,血液动力学状态不稳定包括: 进行性低血压、休克 急性心力衰竭 进行性缺血性胸痛 晕厥、意识障碍等,。</p><p>11、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共识 目的和背景,目的: 普及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知识, 推动心律失常紧急处理规范治疗 聚集四大学会权威专家,广泛征集临床意见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2012年2月开始筹备,经专家委员会多次讨论 征询2000多名临床医生意见 2013年5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正式发表,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总体原则,首先识别和纠正血液动力学障碍 其次纠正与处理基础疾病和诱因 衡量获益与风险 兼顾治疗与预防 心律失常本身的处理,心律。</p><p>12、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心律失常紧急处理基本原则,1、首先识别纠正血流动力学障碍 心律失常急性期以血流动力学状态决定处理原则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异位快速心律失常应尽早采用电复律终止,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缓慢性心律失常要尽快采用临时起搏治疗,2、基础疾病和诱因的治疗,心律失常紧急处理基本原则,3、衡量获益与风险比 对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控制,追求抗心律失常有效性 对非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治疗的心律失常处理,需要更多考虑治疗措施的安全性,过度治疗导致新的风险,心律失常紧急处理基本原则,心律失常紧。</p><p>13、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2013,江苏省中医院急诊科 窦莉,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总体原则,首先识别和纠正血液动力学障碍 再次纠正与处理基础疾病和诱因 衡量获益与风险 兼顾治疗与预防 心律失常本身的处理,一、识别和纠正血液动力学障碍,血液动力学状态不稳定包括:进行性低血压、休克、急性心力衰竭、进行性缺血性胸痛、晕厥、意识障碍等 不应苛求完美的诊断流程,而应追求抢救治疗的效率。 严重血液动力学障碍者,需立即纠正心律失常。 对快速心律失常应采用电复律,见效快又安全。 电复律不能纠正或纠正后复发,需兼用药物。 心动过缓者需。</p><p>14、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目 录,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总体原则,血流动力学状态不稳定:,一、识别和纠正血液动力学障碍,进行性低血压、休克的症状及体征、急性心力衰竭、进行性缺血性胸痛、意识障碍等。,不应苛求完美的诊断流程、应追求抢救治疗的效率;异位快速心律失常应尽早采用电复律终止。 ;严重的缓慢性 心律失常要尽快采用临时起搏治疗 相对稳定者,可根据心电图的特点、结合病 史及体检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选择相应治疗措施。,心律失常与血液动力学,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可以是心律失常造成,也可以是在有基础疾病的情况下发生心律失。</p><p>15、一、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总体原则,总体原则,首先识别纠正血流动力学障碍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不应苛求完美的诊断流程,应追求抢救治疗的效率。情况紧急时没有充足时间来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检,应边询问边抢救。 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者,可根据心电图的特点、结合病史及体检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选择相应治疗措施。 基础疾病和诱因的治疗 基础疾病和心功能状态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关系密切。伴有严重心衰、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恶性心律失常,随着心功能的好转或血运重建,心律失常也随之控制。因此,在心律失常紧急救治的同时不可忽略基础疾病的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