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治疗指南
小儿心律失 常不论从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等各方面都与成人差异较大。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治疗指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治疗指 南南 1 治疗建议的分类治疗建议的分类 • I类。指已证实和 /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 有效的操作或治疗有效的操作或治疗 • II类。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治疗。
心律失常治疗指南Tag内容描述:<p>1、小儿心律失常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心脏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即希氏束)、左、右 束支及蒲肯野氏纤维。心律失常 (arrhythmia)系指心脏激动来自窦房结以外的 起搏点,或激动传导不按正常顺序进行,或传导时间较正常延长或缩短。严重 心律失常可导致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小儿心律失 常不论从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等各方面都与成人差异较大。 小儿心律失常病因 心律失常的病因及诱因 心律失常多发生于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中如三 尖瓣下移常易并发室上性心律失常,如房性过早搏动,阵发性室上。</p><p>2、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治疗指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治疗指 南南 1 治疗建议的分类治疗建议的分类 I类:指已证实和类:指已证实和 /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 有效的操作或治疗有效的操作或治疗 II类:指有用性或有效性的证据相矛盾和类:指有用性或有效性的证据相矛盾和 /或或 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 IIa类:有关证据类:有关证据 /观点倾向于有用观点倾向于有用 /有效有效 IIb类:有关证据类:有关证据 /观点不能充分说明有用观点不能充分说明有用 /有效有效 III类:指已证实和类:指。</p><p>3、心律失常1病因2临床表现3检查4诊断5治疗6预防一、病因: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二、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p><p>4、急性心肌梗死后缓慢 心律失常的治疗,治疗建议的分类,I类: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 II类:指有用性或有效性的证据相矛盾和/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 IIa类:有关证据/观点倾向于有用/有效 IIb类:有关证据/观点不能充分说明有用/有效 III类: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无用、无效并在有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操作或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见于30-40%AMI患者,特别是下壁心梗患者和右冠再灌注时,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 传导阻滞:AMI者中的发生率:6-14%;预示住院时死亡率增加(早期死亡率。</p><p>5、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治疗,治疗建议的分类,I类: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 II类:指有用性或有效性的证据相矛盾和/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 IIa类:有关证据/观点倾向于有用/有效 IIb类:有关证据/观点不能充分说明有用/有效 III类: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无用。无效并在有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操作或治疗,心房纤颤,常发生于急性心梗后的24小时之内 发生率10%-16% 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9岁,4.2%;70岁,16%) 接受溶栓治疗后发生率下降,易患因素,大面积心肌梗死 前壁心肌梗死 并发心功能衰竭 复杂室性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