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课件
【学习目标】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2.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一、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为什么在1915年中国出现了新文化运动。第21课新文化运动、一、陈独秀和新青年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1、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课件Tag内容描述:<p>1、第9课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背景 兴起 主要内容 意义 民主共和观念民主共和观念 深入人心深入人心 尊孔复古逆流尊孔复古逆流 矛盾激化矛盾激化 两不相容两不相容 民族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要求资产阶级要求 实行民主政治实行民主政治 袁世凯妄图袁世凯妄图 复辟帝制复辟帝制 根本原因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直接原因 兴起标志: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 主阵地:主阵地: 中心:中心: 1915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新青年新青年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陈。</p><p>2、胡适: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 代 ,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时 务报、新民丛报、新青年。 夏安腊 一本杂志与一个时代 从新青年看新文化运动 一、创办 五、评说 四、停刊 三、主张 二、改名 一、青年杂志的创办 一九一五年六月中旬,陈独秀结束了在日本的流亡生活回 到上海。这时他心中,正怀揣着一个宏伟的计划,要创办一份 宣扬革命的杂志。刘仁静在回忆党的“一大”中说,陈独 秀和他谈起他是怎么办起新青年的,“他说,一九一五年 袁世凯承认二十一条约的时候,对他的刺激很大,他认为中国 还是军阀当权,革不成什么命,在中国进。</p><p>3、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的先导 新文化运动 n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 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 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 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 (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 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 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 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 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 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 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 主要领导人物 李大钊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p><p>4、温故而知新,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 结果如何?,洋务运动,器物,戊戌变法,制度,辛亥革命,失败,思想,新文化运动,新文化 运动,第9课,第一篇: “两种思潮的冲突”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尊孔复古,民主、自由、 平等、博爱,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受知识阶层欢迎,袁世凯实现独裁专制,规定“ 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冲突,袁世凯称帝标准像,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极力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1914年9月28日,孔子生日那天,袁世凯头戴平天冠,身穿古装服,率文武百官到孔庙,行三跪九叩大礼,演出。</p><p>5、八年级历史(上)第八课近代化探索之新文化运动,一教材分析(1)教材结构本课是川教版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八课内容,从属于“近代化的起步”这一专题;(2)教学内容教材分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新阶段三方面的内容;(3)教材处理将本课分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主要内容和评价三方面展开教学;(4)教材地位新文化运动上承辛亥革命,下起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跨越新。</p><p>6、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又是中国人的抗争史、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是怎样进行探索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温故知新,李明熹,第8课 新文化运动,新 文 化 运 动 背 景,民主共和观念 深入人心,尊孔复古逆流,矛盾激化 两不相容,民族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袁世凯妄图 复辟帝制,根本原因,直接原因,说明封建统治思想还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多数中国人,这对中国革命的进一步发展是一个极大的阻碍。,辛亥革命后,为什么还会发生这样的闹剧?这说明什么问题?,新文化运动,总结:新文化运动兴起概况,1915 年,民主 。</p><p>7、第9课新文化运动,一、历史背景,西方民主思想、科学文化传入中国;袁世凯为实现独裁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陈独秀、李大钊等总结辛亥革命失败教训,主张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二、基本情况,1.领导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思想、文化。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二、基本情况,4.开始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宣传的主要阵地)。5.旗帜“民主”(“德先生”)和。</p><p>8、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背景:,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欢迎。,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袁世凯(左三)穿起祭祀服在北京天坛祭天(1914.12.23),民国初年,袁世凯为其帝制活动制造理论根据和舆论环境,在社会上掀起一股以尊孔、祀孔为表现形式的复辟逆流。1914年9月和12月,袁世凯先后正式颁布祀孔、祭天令,公开恢复前清的祀孔、祭天制度,并亲自到孔庙和天坛顶礼膜拜,把尊孔复古之风推向高潮。祀孔祭天是袁。</p><p>9、第7课 新文化运动,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后,多灾多难的祖国摆脱了厄运吗?,政治: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反动势力还妄图复辟帝制破坏共和 思想: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1914年12月,袁世凯率领百官,在孔庙演出一场“祭孔”丑剧,第7课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内容,时间:,阵地:,目的:,背景:,地位和作用:,标志:,前期: 后期:,检讨传统文化,引进新思想救亡图存,1915-1919年,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P47第二段(大字),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称帝卖国,之后。</p><p>1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三个阶段,学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学器物,学制度,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洋务运动,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背景:,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欢迎。,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也不能并存,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公敌。,你说我说,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标志:,内容:,代表人物。</p><p>11、新文化运动,【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重点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及全面评价;,自主学习一:结合导学案预习:陈独秀与新青年,预习目标: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性质、标志;,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分析:社会因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和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与尊孔复古逆流;经济政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与资产阶级实行民主政。</p><p>12、新文化运动,感受历史,肩负未来,技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君主立宪),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制度,新旧冲突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北大未名湖 最高学府象征。,北大红楼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专制思想仍旧根深蒂固,袁世凯复辟称帝 学.科.网.,祭天,祭孔,冲突,“吾国之维新也,共和也,帝制也, 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心。 国人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直无非难执政之理由。” 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陈独秀,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的思想。,一本激情洋溢的刊物(阵地) 。</p><p>13、袁世凯 “祭孔”图,一、新文化运动背景,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受知识阶层欢迎,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制,在社会上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辛亥革命后,全国人民反封建斗争意志的集中体现,时 间,代表人物,主要阵地,旗 帜,运动的时间、 代表人物、旗帜、主要阵地,运动兴起的标志,Z xx k,镜头一: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专制思想仍旧根深蒂固,20世纪初国民之灵魂,民主,资产阶级民主思 想和民主制度,20世纪初国民之灵魂,科学,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精神,处理问题的科学精神,高家的明媒正娶的媳。</p><p>14、第二节新文化运动,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确定共和原则,责任内阁制,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从1912年起,各地纷纷成立各种名目的尊孔复古组织,如孔教会、孔道会、孔社、宗圣会、读经会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康有为的孔教会。,“亘古未有之变,俎豆废祀,弦诵绝声,大惊深忧”,“中国数千年来,立国根本在于道德。近自国体变更,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