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与利息
第一节 信用概念和构成要素 第二节 现代信用形式 第三节 现代信用工具 第四节 利息与利率。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信用和利息方面的基础知识 包括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信用形式 利息和利息率 利率的决定理论 利率的作用 我国的利率体制及其改革 通过学习 要求掌握信用和利息方面的基本。
信用与利息Tag内容描述:<p>1、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弧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D 2. C 3. A 4. C 5. A 6. D 7. D 8.D 9. C 10. A 11.D 12.A 13.D 14.A 二、多项选择题(在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二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弧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 ABCDE 2. ABCDE 3. ACD 4. ADE 5. ABC 6. ABD 7. ABCD 8.AB 9.AB 10. CD11.ADE 12.ABCD 13.ABCD 14.ABC 15.ACD16.CD 17.ACD 18。</p><p>2、第二章 信用与利息,第一节 信用概念和构成要素 第二节 现代信用形式 第三节 现代信用工具 第四节 利息与利率,学习目标,掌握信用及其本质 掌握各种信用形式和各种信用工具 掌握各种利率形式及其计算 理解利率的决定及利率作用 运用利率理论分析简单经济现象,第一节 信用概念和构成要素,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 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 是单方面的价值转移, 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必备知识,信用,商品和货币是借贷行为的物质基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必然产生信用,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必然产生信用,信用关系是债权与债务关系,商品货币经济是。</p><p>3、第二章信用与利息,信用一、信用的含义信用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就是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企业,银行,财政,个人,个人的极大储蓄与瞬时间的高负债:中国人的储蓄、贷款动机与目的,由于不同生产周期的企业具有资金的盈余与短缺,我国从1979年到现在,只有1985年盈余,其余年份皆负债,现代银行金融体系承担了聚集、分散资金的任务,我国信用关系,各种信用形式的主要特征。</p><p>4、第二章信用和利息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信用和利息方面的基础知识 包括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信用形式 利息和利息率 利率的决定理论 利率的作用 我国的利率体制及其改革 通过学习 要求掌握信用和利息方面的基本。</p><p>5、第三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由于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大部分交易都是以信用为中介,失去了信用,交易的链条就会断裂,市场经济根本无法运转。 -吴敬琏,一、信用 1.含义:信用是一种以偿还本息为条件的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借贷行为。 信用是指不同所有者之间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信用是指受信方向授信方在特定时间内所做的付款或还款承诺的兑现能力。 信用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之间建立起。</p><p>6、第二章 信用与利息,第一节 信用概述,一、信用的概念与特征,(一)信用的概念 1日常生活中信用的涵义 2经济学上信用的涵义 经济学上的信用是指:在商品经济的前提下,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二)信用的特征 1期限性 2偿还性 3收益性 4风险性 (三)信用的构成要素 1信用主体 2信用客体(信用标的) 3信用载体 4信用条件,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