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迷走性晕厥课件
血管迷走性晕厥 VVS ►晕厥。指突然发生的脑供血减少或停止 而出现的短暂意识丧失。一、晕厥 ►晕厥是最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大部分晕厥病人的预后良好。各年龄阶段中最常见的晕厥类型是神经介导 性晕厥…。包括血管迷走性晕厥 (vasovagalsyncope。发作性晕厥三月。血管迷走性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课件Tag内容描述:<p>1、血管迷走性晕厥 VVS 晕厥:指突然发生的脑供血减少或停止 而出现的短暂意识丧失,常伴有肌体张力 丧失而不能维持一定体位,通常能自行恢 复。 近乎晕厥:指一过性黑朦,机体张力丧 失或降低,但不伴意识丧失。 一、晕厥 晕厥是最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约占内 科急诊病人的1.2 3%。 大部分晕厥病人的预后良好,但在少数 病人可能是猝死的先兆。 晕厥的原因 原因平均发病率(%) 神经介导的晕厥 血管迷走性(VS)18(8-37) 处境性(排尿性、咳嗽、运动、疼痛等)5(1-8) 颈动 脉窦性1(0-4) 精神疾病(焦虑、抑郁、酗酒等)2(1-7) 体位性。</p><p>2、老年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研究 进展 丰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罗群 概念 晕厥是由于一过性全脑组织缺血导致的 短意识丧失,常伴有自主肌张力丧失。 具有发作迅速、短暂、自限性且能够完全 恢复的特点。 各年龄阶段中最常见的晕厥类型是神经介导 性晕厥,包括血管迷走性晕厥 (vasovagalsyncope,VVS),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 和情景性晕厥,其中VVS最常见,发生率达 40 一、流行病学 VVS存在两个年龄高峰,分别是2029岁(占9)和 7079岁(占233) 老年人的发病率近年轻人的3倍。 Framingham研究显示,社区老年人晕厥发生率为6 21000人年,80岁以上为1951 。</p><p>3、晕厥 病例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 急诊科 马永刚,病例介绍,李某,女,17岁,实习护士。 主诉:发作性晕厥三月,再发10分钟。,病史,10分钟前于床头交班时突感头晕、心慌、恶心,肢体软弱无力,继而晕倒在地,意识丧失,随即送入CCU病房。当时无口吐白沫,无四肢抽搐及大小便失禁。近期无发热、咳嗽、无胸闷等病史。近三月来,类似发作数次,多在上早操、行走或交班时,时间长短不一。入CCU 平卧数分钟后,意识清晰,上述症状均消失。,既往史和个人史,既往体健,无烟酒嗜好,否认心血管疾病史,家族中无特殊遗传病史。 无烟酒嗜好史,否认吸毒。</p><p>4、4、反复发作伴心动过缓和心脏停搏者, 可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防止再发。 5、教育和指导:教育患者认识晕厥的促 发因素,避免或预防其出现。一旦出现 晕厥的一些前兆症状或有预感的时候应 该立即采取平卧位置至少1530分钟。 2、起搏治疗仅用于直立倾斜试验心 动过缓者。安置起搏器后虽然晕厥症状 得到根除,但血管抑制性反应仍时有出 现。此外,即或直立倾斜试验后主要反 应为心动过缓和停跳者,药物仍为首选 治疗方法。 3、许多血管迷走性晕厥皆有促发因素 或造成出现晕厥的状态,包括持久站立 、静脉穿刺、进食过饱和受热(热水浴 或日光。</p><p>5、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晕厥:指突然发生的脑供血减少或停止而出现的短暂意识丧失,常伴有肌体张力丧失而不能维持一定体位,通常能自行恢复。 近乎晕厥:指一过性黑朦,机体张力丧失或降低,但不伴意识丧失。,晕厥是最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约占内科急诊病人的1.2 3%。 大部分晕厥病人的预后良好,但在少数病人可能是猝死的先兆。,晕厥的原因,上表为1980s的5个临床研究的结果,随着tilt test的推广,发现原因不明者中的50-66%为VS。 摘自New Engl J Med.2001;343:1856-1862,引起临床晕厥的最常见原因为VS 人群中至少有3%曾有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