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临床应用
双膦酸类(Bps)药物的临床应用。4. 调脂药的分类和临床应用。抢救药物的临床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心血管病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临床常用急救药物的应用。急诊常用药物的临床应用。
药物的临床应用Tag内容描述:<p>1、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危险的疾病之一,肿瘤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的原则,化 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取得了飞速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的 抗肿瘤药物,作用于肿瘤发生和转移的不同环节和新靶点。按照抗肿瘤药物的传统分类和 研究进展,将抗肿瘤药物分为细胞毒药物;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其他抗肿瘤药物,包括 生物反应调节剂和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等;抗肿瘤辅助用药。 一、细胞毒药物 1.破坏 DNA 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氮芥:烷化剂类的代表药物,高度活泼,在中性或弱碱条件下迅速与多种有机物质的 亲核基团结合,作。</p><p>2、20122013 学年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抗 心 绞 痛 药 物 的 合 理 应 用 与 研 究 进 展 系 别 药学系 专 业 药学 班 级 280 学生姓名 张丽 学 号 44 二一二年十二月 1 抗心绞痛药物的合理应用与研究进展 张丽 摘 要:心绞痛是冠心病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其经典治疗药物硝酸制剂己有百余年历 史。抗心绞痛药物的发展始于 19 世纪 50 年代的亚硝酸异戊酯,该系列化合物治疗心绞痛已 有 100 多年的历史.随着钙拮抗剂和 受体阻滞剂的发展,心绞痛的治疗有了更多的选择,硝 苯地平和普萘洛尔分别是此两类药物的典型代表.近年来,雷诺嗪等新型药物的。</p><p>3、调脂药的临床应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药剂科,高脂血症概述,3,01,调脂药的分类介绍,15,02,调脂药的联合应用,38,03,相关专家共识的解读,44,04,目录,/,contents,Part 1,高脂血症概述,载脂蛋白Apo,脂蛋白,概述,概述,乳糜微粒 CM Chylomicrons 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 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中密度脂蛋白 IDL Intermediate density lipoprotein 低密度脂蛋白LDL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高密度脂蛋白HDL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脂蛋白的组成,按超速离心法,概述,概述,LDL是首要的AS因子。 经过氧化或其他化学修饰后的LDL, 具有更强的致。</p><p>4、抗恶性肿瘤药的临床应用(二),第二节 常见抗肿瘤药物的作用与特点,二、直接影响和破坏DNA结构及功能的药物,(一)烷化剂 氮芥 环磷酰胺 (二)破坏DNA的铂类化合物 顺铂 卡铂 (三)破坏DNA的抗生素类药物 丝裂霉素-C 博来霉素 (四)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喜树碱类 依托泊苷,(一)烷化剂 环磷酰胺(CTX) 【药理作用】在体外无抗癌作用;在体内经肝脏转化为醛磷酰胺,在肿瘤组织分解出环磷酰胺氮芥,才与DNA发生烷化作用,形成交叉联结,影响DNA功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选择性较高,抗瘤谱广,毒性较低。 【体内过程】。</p><p>5、双膦酸类(Bps)药物的临床应用,Bps的定义,Bps是无机的焦磷酸盐(PPi)的有机的类似物,是以两个P-C键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而形成的以P-C-P为特征的有机化合物。,Bps的分类,根据抗骨吸收强度及分子结构可分为两类: 含氮的双膦酸盐(N-Bps):帕米膦酸钠、阿仑膦酸钠、 利塞膦酸钠、伊班膦酸钠、唑来膦酸 非含氮的双膦酸盐(NN-Bps):依替膦酸钠、氯屈膦酸钠,Bps的合成历史,1865年:第一次由德国化学家合成; 1968年:依替膦酸盐合成; 1969年:氯屈膦酸盐合成; 1978年:帕米膦酸盐合成;,焦磷酸盐,O O O R O O P O P O O P C P O O O O R O,。</p><p>6、河北医科大学生物中心,欢迎专家光临学术交流会,双膦酸类(Bps)药物的临床应用,Bps的定义,Bps是无机的焦磷酸盐(PPi)的有机的类似物,是以两个P-C键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而形成的以P-C-P为特征的有机化合物。,Bps的分类,根据抗骨吸收强度及分子结构可分为两类: 含氮的双膦酸盐(N-Bps):帕米膦酸钠、阿仑膦酸钠、 利塞膦酸钠、伊班膦酸钠、唑来膦酸 非含氮的双膦酸盐(NN-Bps):依替膦酸钠、氯屈膦酸钠,Bps的合成历史,1865年:第一次由德国化学家合成; 1968年:依替膦酸盐合成; 1969年:氯屈膦酸盐合成; 1978年:帕米膦酸盐合成;,焦磷。</p><p>7、调脂药的合理应用,成都海天药房专业培训教材,1. 关于血脂的一系列概念和临床意义。 2. 高血脂症的各项指标和易患人群。 3. 高血脂的临床症状和并发症。 4. 调脂药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他汀类药物的应用; 、贝特类药物的应用; 5. 根据血脂异常类型和并发症不同,所用药物的注意事项。 6. 保健品与中药的应用,以及预防和保健。,内容提要,血 脂,血浆或血清中包含的脂类 胆固醇(Ch):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激素的主要合成材料 胆固醇酯(CE) 游离胆固醇(FC) 甘油三酯(TG):提供人体需要的热量 磷脂(PL):包括卵磷脂、脑磷脂等,。</p><p>8、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李大平首都医科大学T_b1. 掌握胰岛素与五类口服降糖药的使用,包括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用法用量、注意事项2. 掌握糖尿病的分类 3. 掌握糖尿病的治疗原则4. 熟悉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5. 熟悉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6. 了解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内容介绍1.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2. 糖尿病的病因3.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4. 糖尿病的分型5.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6. 治疗原则7. 常用的降血糖药物T_e一、流行病学B_e糖尿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患病率迅速增加。</p><p>9、抢救药物的临床应用,东院区急救药品(20种),液 体,20%甘露醇注射液 5%碳酸氢钠注射液,血管活性药物(7种) 呼吸兴奋药(2种) 平喘药(2种) 脱水利尿药(3种) 解痉、抗过敏药等(4种) 其他 ( 2种 ),常用抢救药物的种类,血管活性药物是抢救室、重症监护室及危重病人较多的科室应用最多的药物之一,在抢救危重患者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极其重要的作用。 不但包括收缩血管药物,还包括扩血管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 改善心功能 改善重要器官血流灌注,血管活性药物的作用,血管活性药物调控机制,血管调控受体,心脏:主要是1受体,兴。</p><p>10、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内科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导管室 张 志 辉,心律:心跳的起源部位和整齐程度 心律失常:与正常节律有变异的心律,是兴奋、传导功能的异常,心律失常机制,心律失常的解剖基础与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 前三者与心律失常相关 心律失常机制 折返、自律性增高、触发,心律失常分类,窦性心律失常:停博,过缓,过速,不齐 房性 起源失常 被动:逸搏,逸搏心律 交界性 室性 异位心律 期前收缩 房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 主动 室性心动过速 房扑、房颤 室扑、室颤,。</p><p>11、药物一般常识与合理应用,1 药物一般常识 2 抗生素合理应用 3 维生素合理应用 4 常用急救药的合理应用,药物一般常识,一 药物的来源,1 天然药物 利用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或矿物等经加工后作为药物者。 动物药是将动物整体、内脏或排泄物作为药用者,如全蝎、鱼肝油、尿激酶、蚓激酶。 矿物药是直接利用矿物或经过加工后作为药用者,如碘、凡士林等。 抗菌素是微生物发酵后提取或经半合成、能杀死微生物的药物,如青霉素、阿莫西林、链霉素等。 生物制品是利用病原微生物、微生物或动物毒素、人或动物血液级组织制成的制品,如疫苗、类毒素。</p><p>12、心血管病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用药中应注意的问题,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重视非药物治疗的作用 掌握药物治疗的时机,减少不必要的用药 兼顾合并症的治疗,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尽量选用循证医学已经证实有效、安全的药物 慢性病的药物治疗,应考虑其长期使用的疗效、安全性、以及经济上的可接受性 心血管药物的治疗指数低,降血压药物治疗,中国人群盐摄入量和盐敏感性调查,每日食盐摄入量 广东 67 上海 89 北京 1415 东北和西北地区 1819 盐敏感 总体人群 25% 高血压患者 60%,利尿剂,ACEI或ARB,交感神经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总体钠,联合用。</p><p>13、心内科常用急救药的临床应用,-张晓慧,常用急救药物的种类,1 中枢神经兴奋药 2 抗休克血管活性药 3 脱水剂 4 平喘药 5 强心药 6 血管扩张药 7 利尿剂 8 抗心律失常药 9 激素药 10 水电解质平衡药,各类急救药的应用,一、中枢神经兴奋药 1 尼可刹米(可拉明) 药理及应用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也可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提高呼吸中枢对CO2敏感性,使呼吸加深加快,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 。 用法常用量:肌注或静注,0.250.5g/次,必要时12小时重复。极量:1.25g/次。 注意大剂量可引起血压升高、心悸、出汗、呕吐、心律。</p><p>14、肿瘤科常见分子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驱动机制 (细胞能否增殖),监控机制 (能否“忠实”增殖),抗癌药物的发展历程,古代我国以砒霜、马钱子等治疗“恶疮” 40年代的芥子气烷化类药物治疗肿瘤 60年代fluorouuracil类似物的发现 7 0年代Adramycin的临床应用 80年代Cisplatinde 的广泛临床使用 90年代taxel和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的出现 基因药物研究深入和临床使用,21世纪临床医学的特征:个体化治疗 最具代表性的个体化治疗是分子靶向治疗。靶向治疗具有高选择性,能“稳、准、狠”地打击肿瘤细胞 与分子靶向治疗相比, 传统化疗可以理解:枪打。</p><p>15、第十章,其他,作者 : 肖永红,单位 : 浙江大学,第四节,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一、抗菌药物的定义与范畴,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抗菌药物的定义与范畴,一,传染病学(第9版),一、抗菌药物的定义与范畴,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agents)系指具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含口服、肌注、静注、静滴等,部分也可用于局部)治疗各种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药、硝咪唑类、喹诺酮类、呋喃类、抗结核、抗真菌等化学药物。 抗生素(antibiotics)原指“在高稀释度下对一些特异微生物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产物及其衍生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