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应象大论
指对应、相应。即阴阳在自然界和人体有象相应。其象相应。阴阳应象大论》(节选)。针刺易于祛邪 病势正盛。主要是指事物的功能和行为之象。阴阳应象大论。是关于阴阳在自然界和人 体有象对应的理论。本篇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阐明阴阳的概 念、内容及其在人体中的运用。神明之府。
阴阳应象大论Tag内容描述:<p>1、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目的要求 1、在学习 中医基础理论 的基础上,进 一步加深对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解。 2、掌握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 3、掌握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人 体阴阳请浊升降的生理活动与病理变化、五气 偏胜的致病特点、药物气味厚薄及其性能的阴 阳分析、壮火与少火的含义、以阴阳为诊法的 大纲、以阴阳指导针刺等) 1 题解 应:应验、对应 象:事物可见的现象或模拟物象的象 2 马莳: “此篇以天地之阴阳, 万物之阴阳,合于人身之阴阳, 其象相应 ”。 阴阳应象 、阴阳的基本概念 、规律和观点可以应 验于事物。</p><p>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题解及提要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概念,代表事物相反相成(对立统一) 的两方面; 应,指对应、相应; 象,指现象、征象。 阴阳应象,即阴阳在自然界和人体有象相应。,本篇论述了事物的阴阳属性及其运用,并用取类比象的方法,阐述了有关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问题,故名篇。 马莳所说:此篇以天地之阴阳,万物之阴阳,合于人身之阴阳,其象相应。,主要内容: 1. 论述了阴阳基本概念。 2.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3.具体阐述了阴阳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 4. 运用“取类比象”的方法,将人与自然界的有关事物进行了五行分类。</p><p>3、第一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节选),内容:本段原文论述了运用阴阳理论确定的治则理论及具体治法。,一.治病步骤,先审察疾病的 阴阳性质 轻重缓急虚实 部位(上下表里气血) 再选择正确的治法。,二.治法归类,(一)针刺:据病势的盛衰而选择针刺的时机。 病之始起 可刺 邪浅病轻,针刺易于祛邪 病势衰退 邪气衰退,针刺易于祛邪 病势正盛:不可刺邪正相搏,斗争剧烈,此时针刺易伤正。,(二)据病势轻重的不同的治法运用,1.因其轻而扬之 【含义】邪犯肺卫,病势轻浅的在表之证,用轻扬宣散的方法。 【举例】解表药多轻清升浮,用于邪犯肺卫皮。</p><p>4、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阴阳:是对事物对立统一双方的概括。 应:对应、适应。 象:事物可见的现象或摹拟物象的像, 主要是指事物的功能和行为之象。 应象:相应的征象。 阴阳应象大论:是关于阴阳在自然界和人 体有象对应的理论。 本篇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阐明阴阳的概 念、内容及其在人体中的运用,并就以五行 演绎自然万物和人体进行了具体的论证和 阐述,故名。,题 解,内 容 提 要 本篇主要讨论: 1.阴阳学说的总纲及其在分析事物中的运用; 2.五行的归类法则及其在医学上的运用; 3.阴阳学说在医学上的运用 目 的 要 求 1.掌握阴阳的概。</p><p>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原文201】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神明之府:淮南子泰族训:“其生物也,莫见其所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丧而物亡,此之谓神明。 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府,居舍、藏物的场所。,导读 1. 阴阳的基本概念及引及医学的重要意义 阴阳是宇宙间万事万物发生、发展、变化、消亡的根本动力所在。治疗疾病,必须以阴阳为根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p><p>6、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本章要点 一 说明人的阴阳和天地四时之阴阳息息相通 无论养生 治病 率皆法于阴阳 才能取得临床效应 二 具体说明人如何取法于阴阳 原文 黄帝曰 阴阳者 天地之道 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 也 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 积阴为地 阴静阳躁 阳生阴长 阳杀阴藏 阳化气 阴成形 寒极生热 热极生寒 寒气生浊 热气生清 清气在下 则生飧泄 浊气在上 则生胀 此。</p><p>7、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论治则治法部分,目的要求 1、掌握常用的治则治法的临床运用。,经文分析 一、各种的临床治则、治法 1病之始起也,可剌而已 (早期治疗) 2其盛,可待衰而已 (针对周期性发作的病证),3因其轻而扬之 (病邪在表、性质清轻) 4因其重而减之 (病邪重着,逐步减轻。如湿困证、腑实证) 5因其衰而彰之 (虚者补之,升提、补气),6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形与气?) (用气之药物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