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奇谋孔明借箭
用奇谋孔明借箭 选自 三国演义 北魏 曹操 打败攻打西蜀 刘备 联合东吴 周瑜 诸葛亮 派诸葛亮 鲁肃 三国形势图 自学程序 设疑 解疑 理解重点 体会情感 设计作业 问题 1 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 2 他为什么要借箭。我读了《用奇谋孔明借箭》。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怎样的人。
用奇谋孔明借箭Tag内容描述:<p>1、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1 北魏(曹操) 打败 攻打 西蜀(刘备) 联合 东吴(周瑜) (诸葛亮) 派诸葛亮 (鲁肃) 2 自学程序 : 设疑-解疑- -理解重点- 体会情感-设 计作业 3 1.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 2.他为什么要借箭? 3.他为借箭做了那些准备工作? 4.借箭的结果怎样?这些箭他怎样 还回去? 4 北 曹 吴 5 借箭经过: 连船 靠近曹营 一字摆开 擂鼓呐喊 受箭 调转船头再受箭 谢箭回营 6 借箭的准备工作 1.“二十只船,每船要军 士三十人。” 2.“船上皆用青布为幔, 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 边。” 7 神机:灵巧的心思达到神奇的。</p><p>2、空城计片段用奇谋孔明借箭阅读链接朱庙小学 陈德辉孔明将人马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备守城。</p><p>3、用奇谋孔明借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奇谋孔明借箭这篇课文,谁能回忆一下,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师:恩,你说的非常好。那么我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孔明,如果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他,你会用哪个词呢?生:神机妙算。(板书:神机妙算)师:同学们找的非常准确,那么“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生:“神机妙算”是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根据客观形势决定策略。(出示幻灯片)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画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p><p>4、24 用奇谋孔明借箭、给加红的字注音丞相( ) 饮酒( ) 都督( ) 惩罚( )水寨( ) 呐喊( ) 调( )度二、课文中出现了很多带“然”的词,请用线把他们和后面的解释准确地连起来,并选择带“然”的词填入下面各句中。1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误了大事。”2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3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p><p>5、用奇谋孔明借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照注释和使用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课文中文言文词语的意思。、联系课文内容,把握诸葛亮、周瑜、鲁肃等课文人物的特点。过程与方法:、能和小组同学合作学习,提出疑问,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在了解课文故事背景的基础上,了解“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理清文章的线索,练习复述这个故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读故事,能对故事中的人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拓宽阅读视野。重点: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凝练、准确难点: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孔明用。</p><p>6、用奇谋孔明借箭一、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擂(li li)鼓 调(dio tio)用 都(du d)督 此系(x j)公事 少顷(qn qn)二、补充词语。栩栩( )( ) ( )惑不解 ( )山( )水探( )访( ) ( )山( )岭 尽( )尽( )三、给句中加着重号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 ( )消灭 需要 消息2.鲁肃入见周瑜,备说孔明取箭之事。 ( )刘备 准备 全面 备用3.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 ( )倘若,假如,如果 好像四、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下面几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诸葛亮:周瑜:曹操:2.从。</p><p>7、用奇谋孔明借箭一、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擂(li li)鼓 调(dio tio)用 都(du d)督 此系(x j)公事 少顷(qn qn)二、补充词语。栩栩( )( ) ( )惑不解 ( )山( )水探( )访( ) ( )山( )岭 尽( )尽( )三、给句中加着重号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 ( )消灭 需要 消息2.鲁肃入见周瑜,备说孔明取箭之事。 ( )刘备 准备 全面 备用3.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 ( )倘若,假如,如果 好像四、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下面几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诸葛亮:周瑜:曹操:2.从。</p><p>8、24 用奇谋孔明借箭、给加红的字注音丞相( ) 饮酒( ) 都督( ) 惩罚( )水寨( ) 呐喊( ) 调( )度二、课文中出现了很多带“然”的词,请用线把他们和后面的解释准确地连起来,并选择带“然”的词填入下面各句中。1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误了大事。”2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3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p><p>9、孔明借箭,六年级下册语文9-1,选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 罗贯中 水浒传 施耐庵 红楼梦 曹雪芹 西游记 吴承恩,我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这部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书中塑造的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书中的许多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广为流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编的。,资料袋,孔明借箭,孔明借箭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p><p>10、用奇谋孔明借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奇谋孔明借箭这篇课文,谁能回忆一下,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师:恩,你说的非常好。那么我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孔明,如果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他,你会用哪个词呢?生:神机妙算。(板书:神机妙算)师:同学们找的非常准确,那么“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生:“神机妙算”是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根据客观形势决定策略。(出示幻灯片)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画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p><p>11、用奇谋孔明借箭一、教学目标:1.学认生字,能在充分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孔明用奇谋借箭的经过,能感受到孔明通晓天文、熟读兵法、深谙兵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特点。3.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孔明用奇谋借箭”的“奇”,能粗浅地感受到这部名著的语言魅力。二、基础知识:寨 山寨 营寨 安营扎寨擂 擂鼓 擂台 打擂懊 懊恼 懊悔 懊丧羡 羡慕 艳羡 临渊羡鱼三、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草船借箭节选自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p><p>12、用奇谋孔明借箭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语言文字去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3、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古典名著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借助课文注释和查阅资料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性格。在读书交流活动中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学准备:三国演义的视频资料。教学时间:二课时。第 一 课 时累计67课时 月 日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通过小组自学扫除文字障碍。3、初步理清课文思路。</p><p>13、用奇谋孔明借箭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孔明的“神机妙算”,并通过语言文字去体会人物的特点。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3.学会本课4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4.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教学重点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性格。在读书交流活动中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学准备1.指导学生充分预习,扫清字词障碍,为理解课文打好基础。2.教师可事先引导学生读一读三国演义,还。</p><p>14、西游记 水浒传 红楼梦 三国演义,影视人物形象,你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吗?,用奇谋孔明借箭,故事背景: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的都督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因为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想借此整治和陷害诸葛亮。故事因此展开。,了解人物: 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怎样的人?之间关系如何。</p><p>15、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用奇谋孔明借箭教案 冀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照注释和使用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课文中文言文词语的意思。 、联系课文内容,把握诸葛亮、周瑜、鲁肃等课文人物的特点。。</p><p>16、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用奇谋孔明借箭教案 冀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照注释和使用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课文中文言文词语的意思。 、联系课文内容,把握诸葛亮、周瑜、鲁肃等课文人物的特点。。</p><p>17、24用奇谋孔明借箭导学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帮助学生认识 瑜 曰 吾 晌 嘱 擂 会写 曹 瞒 吾 嘱 勿 诈 擂 呐 理解 支吾 擂鼓 呐喊 欣然而至 军中无戏言 神机妙算 等词语 2 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 把课文读通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