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月诗三首
咏月诗三首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背诵课文 学习佳句 3 学习对月光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背诵课文 学习佳句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
咏月诗三首Tag内容描述:<p>1、1 / 2 九年级下册语文咏月诗三首知识点整理北师大版 九年级下册语文咏月诗三首知识点整理北师大版 作者简介 李白( 701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 “ 诗仙 ” 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 李杜 ” 。 杜甫( 712 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 “ 诗圣 ” ,与李白并称 “ 李杜 ” 。 2 相关背景 月下独酌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 载( 744 年),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此诗题下。</p><p>2、1 / 6 九年级语文下册咏月诗三首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咏月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 1)掌握作家作品知识,识记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诗句含义。 ( 2)能够有感情地、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 3)领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意境。 ( 4)领会作者的语言特色,感受诗人笔下孤高的明月意象。 2过程与方法 ( 1)诵读诗歌,感受诗歌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 ( 2)小组探究,品味诗歌的语言,领悟诗歌意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体会 作者博大的胸襟,领会诗歌主旨。 ( 2。</p><p>3、7 咏月诗三首【教学目标】,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生活经历、思想风貌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体会月与人的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每首诗的内容以及所蕴含的情感。难点:月与人的文化联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人世沧桑,一千多年前的明月依然映照着我们。在诗人的笔下,月亮是孤高的,似无情却有情;月亮是诗意的,温柔多情,恰。</p><p>4、初三语文咏月诗三首苏轼咏月诗文北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咏月诗三首苏轼咏月诗文二. 教学目标:(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1. 生字丹阙qu 鄜f 独酌zhu 邈云汉mio 闺中gu 云鬟hun 遂至su 未寝qn 藻荇xng 柏影 bi 婵娟chn 宫阙qu。</p><p>5、,1,中秋咏月,.,2,诗,十五夜望月zxxk,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绝句,描写八月十五夜晚思念友人杜郎中,以此诗寄托秋思。中秋是我国传统团圆佳节,诗人面对良辰美景,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佳篇,今读之仍觉意味无穷。,(不写明月,而明月宛然在目。),以实写虚、以实涵虚,一幅安静、凄凉的秋夜景色,发问的口吻,叩击读者。</p><p>6、中秋咏月诗三首之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作者:龚颖婷单位: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一、 教学内容分析:十五夜望月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本单元以民俗文化为主题。民俗文化是斑斓多彩的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秋节是其中汇聚着最瑰丽色彩的一个传统节日。古典文学中有很多优秀的中秋咏月诗词,语言凝练优美,情感。</p><p>7、咏月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2、对照注释大致读懂课文,做到重点词句翻译准确,句意清晰,语序合理。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体会月的意象内涵。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由课题导入,咏月二、课文内容分析1、把酒问月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p><p>8、咏月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诗所表达的感情。 2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领悟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讨法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二、导入:同学们,月亮是我们中国诗歌的经典意象。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月诗篇:“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可怜九月初三日,露似真珠月似弓。”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共同学习三首著名的咏。</p><p>9、杜甫月夜,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711-770),杜甫,字 ,唐代著名诗人。诗中尝自称 。 曾做校工部员。</p><p>10、把酒问月,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p><p>11、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综合能力测试 班级: 姓名: 一、积累运用 1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填人名)。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牌名为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p><p>12、咏月诗三首教学案 学习目标: 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3学习对月光的写法。 学习重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学习难点: 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学习内容: 把酒问月。</p><p>13、课 题 月夜 学 习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重点: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 难点:体会诗中所寄寓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法 选择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型 新授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是否采用多 媒 体 是 教 学。</p><p>14、课 题 咏 月 诗 三 首 学 习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重点: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 难点:体会诗中所寄寓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法 选择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型 新授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是否采用多 媒 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