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月诗三首》教学设计1_第1页
《咏月诗三首》教学设计1_第2页
《咏月诗三首》教学设计1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咏月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2、对照注释大致读懂课文,做到重点词句翻译准确,句意清晰,语序合理。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体会月的意象内涵。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由课题导入,咏月二、课文内容分析1、把酒问月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今安徽境内,享年61岁。字词积累:宵:夜。宁知:怎知 诗中的“飞镜”、“绿烟”、“白兔”、“嫦娥”等意象,渲染出一种怎样的诗歌意境,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把酒问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把读者带入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满腹思绪表现得非常形象动人。2、月下独酌字词积累:将:与交欢:交流、欢乐云汉:本指银河,这里指仙境。理解重点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诗词赏析:诗人饮酒的环境如何?诗人的情感如何?他是如何表达这种悲凉寂寞的感情的?参考答案:“花间”“月下”,“花前月下”是良辰美景。“独酌”、“以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越是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显得刻骨铭心,效果是使悲凉寂寞更加浓郁和难以排解,突出强调了诗人李白深沉的寂寞凄凉之情。第二课时一、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二、重点诗句赏析1、“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明明是作者思乡心切,为什么却要说闺中只独看?2、“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句中的“怜”和“忆”字用的好,好在哪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自古以来,以月为意象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作品非常多,请分析杜甫诗作的艺术特点。三、全文赏析本诗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今夜长安月,客中只独看”。他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