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课时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学习目标 1 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 2 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 负极 3 能写出原电池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4 能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原电池 学习重点 原电池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Tag内容描述:<p>1、第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 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课标要求 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了解原电池的工 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课标解读 1.通过对铜锌原电池的分析,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根 据电流的方向判断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方法,以及电池反应 的概念。 2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其电极反应及电池反 应方程式。 课 标 解 读重 点 难 点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及构成条件。 2.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 负极。 3.掌握电极反应式的书 写。 1.判断原电池的正、负 极,能正确写出其电极 反应式和。</p><p>2、化学电源 的分类 一次电源:普通锌锰干电池、 碱性干电池、 银锌钮扣电池 二次电源:铅蓄电池、镍镉电池、 银锌电池、镍氢电池、 锂电池、锂离子电池 锂锂电电池 干电电池 叠层电层电 池 纽纽扣电电池 各类电池 (1)钮钮扣式银锌电银锌电 池 钮钮扣电电池 1970-1975, 开发了先进的银锌、镍镉电池技术。 1975- 1983, 为美国海军生产潜水艇用银锌电池。 1979-1987,为 美国国家能源部发展电动车用的镍锌电池。 1998-1992, 为美国海军发展世界上最大的镍镉电池用于核潜水艇。 (2)干电电池(普通锌锰电锌锰电 池) 干电池用锌制桶形外壳作 负。</p><p>3、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课后达标检测基础巩固1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AHClNaOH=NaClH2OH0B2CH3OH(l)3O2(g)=2CO2(g)4H2O(l)H0C4Fe(OH)2(s)2H2O(l)O2(g)=4Fe(OH)3(s)H0D2H2(g)O2(g)=2H2O(l)H0解析:选A。原电池的化学反应原理是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而选项A中的反应是中和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选A。2. 在如图所示的水果电池中,外电路上的电流从X电极流向Y电极。若X为铁,则Y可能是()A锌B石墨C银 D铜解析:选A。电流的方向与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由已知条件知电子由Y电极流向X电极,因此Y电极。</p><p>4、6-2-1 考点一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下列关于电化学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铁中含有碳,抗腐蚀能力比纯铁弱B用锡焊接的铁质器件,焊接处易生锈C在铁制品上镀铜时,镀件为阳极,铜盐为电镀液D铁管上镶嵌锌块,铁管不易被腐蚀解析:A、B项都是原电池原理,更易腐蚀;铁制品上镀铜,阳极应为铜,C错误;D项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答案:C2有A、B、C、D、E五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A极为负极;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电流由D导线C;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C极产生大量。</p><p>5、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流向;相连时,为正极;相连时,上有气泡逸出;相连时,的质量减少。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D【参考答案】B1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2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如:在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使产生H2的速率加快。3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4设计原电池(1)电极材料的选择。负极一般是活泼的金属材料。正极一般选用活泼性比负极差的金属材料或石墨等惰性电极。(2)电解质溶液的选择。电解质溶液一般。</p><p>6、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原电池1、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及工作原理2、掌握双液原电池中的盐桥的作用3、掌握双液原电池的设计及应用原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装置,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可设计成原电池Zn +H2SO4 =Zn2SO4 +H2;Zn+CuSO4=Zn2SO4 +Cu 烧杯、导线、电流计、U形管、铜片、锌片、碳棒、硫酸铜溶液、KCl饱和溶液单液原电池装置图构成条件工作原理存在问题(1) 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单质或金属氧化物)作电极。(2) 必须形成闭合回路。电解质溶液;两电极直接或间接接触;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3)自发。</p><p>7、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课后达标检测基础巩固1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AHClNaOH=NaClH2OH0B2CH3OH(l)3O2(g)=2CO2(g)4H2O(l)H0C4Fe(OH)2(s)2H2O(l)O2(g)=4Fe(OH)3(s)H0D2H2(g)O2(g)=2H2O(l)H0解析:选A。原电池的化学反应原理是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而选项A中的反应是中和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选A。2. 在如图所示的水果电池中,外电路上的电流从X电极流向Y电极。若X为铁,则Y可能是()A锌B石墨C银 D铜解析:选A。电流的方向与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由已知条件知电子由Y电极流向X电极,因此Y电极。</p><p>8、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李仕才考点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概念及反应本质: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本质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2构成条件:3.工作原理(可用简图表示如下):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在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是负极。()2在原电池中,负极材料的活泼性一定比正极材料强。()3在原电池中,正极本身一定不参与电极反应,负极本身一定要发生氧化反应。()4带有“盐桥”的原电池比不带“盐桥”的原电池电流持续时间长。()5任何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6放热反应通过一定的装置可以将化学能变为电能,。</p><p>9、实验14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铜锌原电池1、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2、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装置,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可设计成原电池Zn +2H2SO4=Zn2SO4+ +H2 烧杯、导线、电流计、铜片、锌片、碳棒、稀硫酸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解释将铜片插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再插入一根碳棒,观察现象,一段时间后,将碳棒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导线中间接一个电流表)铜片、碳棒插入到稀硫酸中无现象,用导线连接后也无现象,指针不偏转铜、碳不与稀硫酸发生反应,所以无现象,指针不偏转,导线中没有电子的定向移。</p><p>10、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化学电源,课前预习 巧设计,名师课堂 一点通,设计1,设计2,考点一,考点二,第二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创新演练 大冲关,课堂10分钟练习,课堂5分钟归纳,课下30分钟演练,设计3,考点三,(1)将 能转化为 能的装置叫原电池。 (2)在CuZn(稀H2SO4)原电池中,电子由 片经导线流向 片。锌片是 极,发生 反应,电极反应为: ;铜片是 ,发生 反应,电极反应为: 。电池反应为: 。,化学,电,锌,铜,负,氧化,Zn2e=Zn2,正极,还原,2H2e=H2,ZnH2SO4(稀)=ZnSO4H2,(3)利用原电池原理,可以制备 ,如锌锰。</p><p>11、普通干电池,钮扣电池,笔记本电脑 专用电池,摄像机 专用电池,“神六”用 太阳能电池,手机电池,第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学习目标: 1、分析铜锌原电池,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了解根据电极反应和电流的方向判断原电池正极、负极的方法,以及电极反应的概念。 2、了解几种重要的化学电源,掌握原电池的实际应用。 3、分析铜铁接触形成原电池而发生腐蚀的例子,了解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原理以及防护的原则。 4、通过学习,进一步从能量的角度理解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贡献。,第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温故知新,1、。</p><p>12、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二单元 化学能与能量的转化(1),1、发现问题,【演示实验1】:将锌片、铜片插入稀硫酸,有何现象?,锌片上有气泡产生,【演示实验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实验现象: 铜片上有气泡产生,1799年意大利著名科学家 Volta,A. 在一次实验的过 程中偶然发现了上述实验现象。,这个实验现象与人们当时的认识是矛盾的。由于这个实验现象是在不经意之中偶然发现的,很多人对之并不重视。,但是Volta,A. 认为,这可能是一个有着重大意义的偶然发现。于是他深入研究了这个现象,最终得出了科学真理。,2、问题探。</p><p>13、n 当前文档修改密码:原电池的原理教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复习巩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工作原理,通过进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探究活动和一系列设计制作原电池的活动,更深刻地认识原电池的构造特点和工作原理,更熟练正确地书写电极反应式。过程与方法:学生动脑设计、动手制作各种原电池,同一实验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协作,不同组间相互竞争,提供展示作品的舞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愉快的活动中更深刻地认识原电池的构造特点和工作原理。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设计活动中体味到知识的力量,运用知识可以改善我。</p><p>14、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化学电源1什么是原电池?提示: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2铜锌原电池的正极、负极材料是什么?写出相应电极反应方程式。提示:负极材料Zn:Zn2e=Zn2,正极材料Cu:2H2e=H23原电池原理有哪些应用?提示:制备化学电源、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等。4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吗?提示: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新知探究探究1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用温度计测量锌粉与CuSO4溶液反应的温度变化,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在物质变化的同时,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反应可表示为Zn(s)Cu2(aq)=Zn2。</p><p>15、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化学电源1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C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22016年元月中旬,持续的低温大雪使我国北方地区的“暖宝宝”成为紧俏商品。暖宝宝(如图所示)采用的是铁的“氧化放热”原理,使其发生原电池反应,铁粉在原电池中 充当()A负极B正极C阴极 D阳极3分析如图所示的四个原电池装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A中Mg作为负极,中Fe作为负极B中Mg作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C中Fe。</p><p>16、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第一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生活中我们常使用各种各样的电池,用于“神七”的太阳能电池,笔记本电脑专用电池,手机专用电池,练习:请根据在化学必修2中所学原电池 有关知识,填空: 右图是一个 池,其中Zn 为 极,Cu为 极,电极反应 分别是 Zn: , Cu: ; 总反应方为 。 该装置将 能转化为 能。 请在右图上标出正负极名称和电子的流动方向。,温故知新,原电,负,正,Zn - 2e- = Zn2+,2H+ + 2e- = H2,Zn + H2SO4 = ZnSO4 + H2,化学,电,e-,正极,负极,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温故知新,1、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构成原。</p><p>17、1.(2014新课标全国卷改编)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此电池在放电时为原电池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为电池的正极 B.放电时,外电路的电流流向为由a到b C.放电时,a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D.放电时,溶液中Li+从b向a迁移,【解析】选C。锂离子电池中,b电极为Li,放电时,Li失电子为负极,LiMn2O4得电子为正极,所以a为电池的正极,故A正确;放电时,外电路电流流向为正极经导线到达负极,即由a到b,故B正确;放电时,a为正极,正极上LiMn2O4中锰元素得电子,所以锂的化合价不变,故C错误;放电时,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p>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相关PPT文档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ppt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化学电源.ppt
高中化学苏教版同步课堂配套课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化学电源.ppt
《化学反应原理》鲁教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ppt
高中化学原电池的工作原理.ppt
(理科上课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2010.ppt
实验8原电池工作原理.ppt
高二化学原电池的工作原理.ppt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实.ppt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PPT课件
高中化学 1.3.1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化学电源配套课件 鲁科版选修4.ppt
江苏省大丰市南阳中学高中化学《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课件(2).ppt
江苏省大丰市南阳中学高中化学《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课件(1).ppt
高中化学 1.2.1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化学电源课件 苏教版选修4.ppt
高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温州七中柯敏敏老师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相关DOC文档
高中化学专题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课后达标检测苏教版.docx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每日一题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
2019高二化学实验3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学案.docx
2019年高一化学实验14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学案.docx
原电池的原理分析及巩固练习
2019_2020年高中化学课时分层作业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含解析)苏教版选修4.docx
专题1第二单元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doc
高中化学 课时分层作业3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苏教版选修4.doc
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二化学上学期《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练习卷1 鲁科版.doc
(课堂设计)高中化学 1.2.1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化学电源同步精练 苏教版选修4.doc
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二化学上学期《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练习卷2 鲁科版.doc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