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粤教版选修2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编号:4854291]
粤教版选修2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0 兴贤 教学目的 教学设想 我们本学期学习过王安石的 游褒禅山记 对王有一定的了解 而本文文字并不艰涩 除了几个不常用的异读字外 其余都不难理解 可以通过对本文论证方法和结构的分析来实现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1 导。由苏轼的两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临江仙夜归临皋》入手。
粤教版选修2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Tag内容描述:<p>1、8 、方山子传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苏轼( 1037 1101 年),字子瞻,号 东坡 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 “ 三苏 ”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 1080 年)因 “ 乌台诗案 ” 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 “ 东坡 居士。</p><p>2、1 小石城山记 引入新课 一 说到唐宋山水游记 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就是柳宗元的 永州八记 幻灯片一 它们写于柳宗元参加政治革新失败后 被贬官到永州的十年之间 我们曾学过 小石潭记 幻灯片二 这是作者写水的 那我们今。</p><p>3、5 张中丞传后叙 教案 课文阅读分析 认识本文的主要写作特色是叙事与议论并重 从整体上把握前半议论与后半记叙之间的分工和内在联系 理解课文前半部分议论是针对诬蔑许远的错误论调进行批驳 识别批驳中所用论据的类别。</p><p>4、9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教学设想 教学目的 1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章 疏通文意 培养诵读和品味文言文精巧语言的能力 2 品味文中诗情画意的写景特征 感悟文中描绘的景物所含有的深趣 3 品味本文作为一篇书信的特色 教学重。</p><p>5、11 与微之书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难点 以理解书信的内容为教学重点 通过自学和讨论突出重点 以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和运用为教学难点 可以通过查字典 教师解释 字词训练突破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 重在学习过程 教。</p><p>6、20 兴贤 教学目的 教学设想 我们本学期学习过王安石的 游褒禅山记 对王有一定的了解 而本文文字并不艰涩 除了几个不常用的异读字外 其余都不难理解 可以通过对本文论证方法和结构的分析来实现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1 导。</p><p>7、18 心术 高勇 排偶句的运用 三 教学方法 自渎 讲析 比较 2 课时 四 教学步骤 1 走近作者 苏洵 字明允 号老泉 北宋时眉州眉山 现在的四川眉山县 人 著名散文家 著有 嘉祐集 苏洵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 宋。</p><p>8、17 原毁 高勇 二 释题 原毁 是韩愈的 五原 原性 原道 原毁 原人 原鬼 之一 毁 就是诽谤 诋毁 原 就是推究 探求 原毁 就是探求诽谤滋生的根源 作者是有感而发 安史之乱后 唐朝执政者及世族大地主结党营私 而由于上层。</p><p>9、6 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 教学重点 1 了解赋的文体特点 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 掌握常用 谪 更 置 疾 走 胜 等常用实词的用法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古代士大夫的 达则兼济天下。</p><p>10、10 与尹师鲁第一书 教学目的 第一课时 一 背景介绍 二 诵读文章 疏通大意 1 自由诵读课文 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 疏通文意 个别不懂的问题可小组讨论解决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 以 使 见 如 等词的意义及用法的掌握 以。</p><p>11、1 9 9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教学设想 教学目的 1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章 疏通文意 培养诵读和品味文言文精巧语言的能力 2 品味文中诗情画意的写景特征 感悟文中描绘的景物所含有的深趣 3 品味本文作为一篇书信的特色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诗情画意的写景特征 感悟文中描绘的景物所含有的深趣 教学难点 学习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二 检查预习 山中 是什么山。</p><p>12、1 1717 原毁 原毁 高勇 二 释题 原毁 是韩愈的 五原 原 性 原道 原毁 原人 原鬼 之一 毁 就是诽谤 诋毁 原 就是推究 探求 原毁 就是探求诽谤滋生的根源 作者是有感 而发 安史之乱后 唐朝执政者及世族大地主结党营私 而由于上层统治者求全责备 下 层地主阶层很难登上政治舞台 即使得官 也 动而得谤 屡遭排挤 面对这样的现实 韩愈写下此文 希望引起上层统治者的重视 抑制诽谤的滋生 四。</p><p>13、14 、后赤壁赋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高 语文 教师 任秀馨 教学过程: 导入: 由苏轼的两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临江仙夜归临皋入手,通过同学们学过的这两首词来导入到对苏轼的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 东坡 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著有东坡七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引入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余。</p><p>14、14 、后赤壁赋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高 语文 教师 任秀馨 教学过程: 导入: 由苏轼的两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临江仙夜归临皋入手,通过同学们学过的这两首词来导入到对苏轼的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 东坡 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著有东坡七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引入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