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方山子传教案 粤教版选修2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方山子传教案 粤教版选修2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 、方山子传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苏轼( 1037 1101 年),字子瞻,号 东坡 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 “ 三苏 ”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 1080 年)因 “ 乌台诗案 ” 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 “ 东坡 居士 ”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二、写作动机: 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三、研读课文; 1 、 鉴赏提示可知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作者的是他的 “ 异 ” ,那么方山子的 “ 异 ” 表现在哪呢? 明确: ( 一 ) 是他与常人不同的生活道路: 少年 血气方刚,一身侠气 成年 折节读书,有志用世 晚年 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 ( 二 ) 是生活态度的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 ( 三 ) 是待人接物的方式: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 ( 四 ) 是其家庭情况及其大气、大方的行为作风: 世有勋阀,岁得帛千匹 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第一自然段简介方山了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 2 、第一自然段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 明确: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3 、在第二、三自然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寻常的隐逸之辈,两次邂逅所见有何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4 、思考: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 “ 俯而不答,仰而笑 ” 的情态? 明确:这既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的,所以见怪不惊。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打击诬蔑苏轼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 5 、第三自然段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倒叙方山子少年时豪侠之气) 6 、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 明确:为了突出其 “ 异 ” 于常人之处,甘心放弃显赫的家世而庵居蔬食必有其自得之处。作者在此极度赞颂方山子超脱世俗的高尚美德,直接赞语仅最后 “ 此岂无得而然哉 ” ! 最后作者以光、黄其他 “ 阳狂垢污 “ 的异人来反衬方山子,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所谓异人的 “ 阳狂 ” 之行乃是一种掩饰,是为了压抑心中的激情,平息心中的矛盾。方山子不也正是如此吗?作者以疑似的口吻问他是否见过 “ 阳狂垢污 ” 的异人,其实,答案是肯定的,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