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语法知识复习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表示人的名称。(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有事物名词。有时间名词。名词的语法特征。

语法知识复习Tag内容描述:<p>1、Learn, practice and checkI. 名词1. Mr. And Mrs. Smith are so excited today, for they bought _____ yesterday.A. many furnitures B. so many furnitureC. quite a few furniture D. a lot of furniture2. _____ have traveled in space-ships already.A. Women astronauts B. Women astronautC. Woman astronauts D. Woman astronaut3. _____ have come up with th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A. The boy student B. The boys studentC. Th。</p><p>2、判断并分析下列成语中包含的 文言语法现象 1、词目 抱残守缺 释义 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出处 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书:“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 从善服义之公心。” 2、词目 背道而驰 释义 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 的完全相反。 出处 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 其去弥远。” 3、词目 蔽聪塞明 释义 蔽:遮;聪:听觉灵敏;明:香得清楚。掩住耳朵,挡住眼睛。比喻对客观 事物不闻不问。 4、词目 兵不血刃 释义 。</p><p>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方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三: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p><p>4、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礼记高中语文语法知识复习(一)词类(一)、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1、名词1)、名词的概念与分类: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名词)2)、名词的语法特点:表示人称的名词,。</p><p>5、高中语文语法简略,名词,(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 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 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 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名词的语法特征:,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 2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柳树梢头 3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 4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p><p>6、江西省信丰中学高三语文总复习 语法知识复习 新人教版 词性知识 一 分类 1 虚词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 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叹词和拟声词 2 实词 表示实在意义 能够作短语。</p>
【语法知识复习】相关PPT文档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成语中的文言语法知识集锦.ppt
【语法知识复习】相关DOC文档
语法知识复习.doc
六年级复习资料语法知识掌握方法.doc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复习.doc
江西省信丰中学高三语文总复习 语法知识复习 新人教版.doc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