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文阅读
北山(王安石)。北山输绿涨横陂。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古诗文阅读与鉴赏(7题33分)。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与君离别意。山河表里潼关路。古诗文阅读1。一、阅读下面文言文。1、能准确掌握各篇目重点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1、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古文阅读考点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的含义。
语文古诗文阅读Tag内容描述:<p>1、古文知识竞赛 n关于陈涉世家 n关于唐雎不辱使命 n关于隆中对 n关于出师表 陈涉世家 司马迁 -史记 一、给下列句中彩色的字注音 1辍耕之垄上 2度已失期 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4尉果笞广 5忿恚尉 6将军身被坚执锐 二、解释下列彩色的词在文 中的意思 1苟富贵,无相忘 2法皆斩 3或以为亡 4置人所罾鱼中 5为天下唱 6楚人怜之 7天下苦秦久矣 8吴广素爱人 9尉果笞广 10并杀两尉 如果 依法 有人 用网捕 首发 爱怜 苦于 平常爱护士卒 用竹板打 一同 三、请据你的朗读感受,用“/”为下边句子标出停顿节奏 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发闾左/適戍渔。</p><p>2、By孤小府Q100239726求战友1. 常见意象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p><p>3、北山(王安石)北山王安石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注】北山:即钟山,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王安石晚年在那里隐居。(1)请分析首句中“输”字的妙处。(3分)答案:输”字用了拟人化(化静为动)手法,北山将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春水涨满陂堤,呈现出滟滟的波光,生动传神地描写出春天的生机盎然。(能够点明“拟人化手法(或化静为动)”给1分;能够结合诗句分析给1分,应扣住“翠绿的泉水”;能够答出效果:“生动传神”的效果给1分;或者答“表现出作者对北山春光的喜爱之情”也给1分。</p><p>4、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7题33分)1.诗歌鉴赏题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p><p>5、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遵义6年未考)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写得十分壮阔,十分工整。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友人的去向。“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雄伟气象。用“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不但营造出开阔的意境,而且奠定了全诗豪迈的情感基调。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颔联叙写离情别意。作者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出诗人旷达的胸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颈联为千古名句。既表现。</p><p>6、三十二、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运用拟人手法写潼关的险要壮观,隐含其为兵家必争之地的意思,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它历来是兵家的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地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山河表里潼关路”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表现出潼关地势险要。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望西都,意踌蹰”。</p><p>7、2014高考语文“拿分题”训练:古诗文阅读1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选自左传)【注】乡校:地方学校,又是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子产:名公孙侨,郑国大夫。然明也是郑国大夫。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是社。</p><p>8、讽喻劝说阅江楼记节选宋濂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栏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p><p>9、必修2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岁在癸丑癸丑: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2.暮春之初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3.修禊事也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禊,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p><p>10、古文阅读,古文阅读 目标: 1、能准确掌握各篇目重点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 2、能理解各篇目的重要知识点。 3、能联系实际进行一些拓展和延伸。 复习重点:1、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 复习难点:1、文言文语句朗读节奏的划分。 2、一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拓展。,古文阅读考点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的含义。(1). 古今异义词 (2).一词多义 (3) .通假字 (4).词类活用。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常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 3、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常考的句子:(1)能集中反映文章主题、人物品格、作者感情、写作意图等的名句 (2).判断句。</p><p>11、第四节 断句和翻译,1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夫 学 者 所 以 求 益 耳 见 人 读 数 十 卷 书 便 自 高 大 凌 忍 长 者 轻 慢 同 列 人 疾 之 如 仇 敌 恶 之 如 鸱 枭 如 此 以 学 自 损 不 如 无 学(节选自颜氏家训) 【答案】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忍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p><p>12、第二节 文言虚词,解释下面文段中的12个“其”字。 狐谓狼曰:“羊肉其鲜乎!君其有意,叼其一而啖之,得饱其口福。”狼曰:“其如猛犬何?”狐谓于犬曰:“羊数詈君,其言不堪入耳,君竟无所怨,其无闻邪,其畏主人邪?及其嬉逐,愿为一雪其耻。君其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愤然离去。,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解析】 “其”作主语、宾语、定语,是代词的用法;“其”用在动词、形容词前,作状语,是副词的用。</p><p>13、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它包括理解和分析综合两部分,理解部分主要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等;分析综合主要考查信息的筛选、要点的归纳和作者观点态度的概括。综观2009年高考,从选材看,人物传记仍是重点,除天津、湖北、重庆、江西几省,均选择人物传记,人物仍是忠臣、良将、仁人、义士之类,且往往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对应,旨在引导人们健康发展。从考查内容看,理解和分析综合两部分都有涉及,实词的地位尤为突出,新课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