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的性质
一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2000版)。语文课程的性质。中国语文教育。中国语文教育&#161。一、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性质的演变过程。要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一是什么是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一、究竟什么是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的性质。语文课程的性质认识。
语文课程的性质Tag内容描述:<p>1、一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2000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2011版)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p><p>2、第二章 语文课程的性质 绪 言“中国语文教育”和“汉语教育” 语文教育是指具有民族特点的各个国家的母语教育。主要是学习和掌握母语的语言文字运用的教育。 中国语文教育特指中国民族的、以汉语为母语的教育。 (陈菊先语文教育学)范围包括:语言、文字、文学、文章、文化等。 汉语教育指中华民族共同语的教育,是一种语言教育.“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学”:AB,AB第一节 中国语文教育的历史发展 处在萌芽时期的原始社会的语文教育称为言、文教育或潜语文教育; 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语文教育称为古文教育或前语文教育; 1840年至1949。</p><p>3、一、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 1 、如何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指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根本属性。它对语文教学的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具有制约作用。语文课程性质的演变过程,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过程。要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必须弄清三个问题:一是什么是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二是什么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三是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 1 )什么是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以语言的工具性为基础和前提的。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语文课程是认知的。</p><p>4、语文教育学,文学院:魏小娜,一、究竟什么是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工具性 (实用功能实践价值) 语言知识和能力 读、写、口语交际,人文性 (精神熏陶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一章 第一节 语文课程的性质,二、语文“工具性”的理论表述及实践操作 理论表述: 1963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语文是从事各种工作基本工具。”并提出“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重视基本训练。 实践操作:教学案例,案例:句子的连贯与通顺 1、原句:“生活便会以有我们富有朝气和活力的新世纪中学生而更加。</p><p>5、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的性质认识,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属性,它是决定语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根本依据。,语文课程性质之争,文道之争工具性与思想性之争工具性与人文学之争 第一次,20世纪50年代末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 第二次,20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 第三次,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期,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语文是最重要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