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1)传变规律 (2)病有先后 (3)证有先后 (4)治 则。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2、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含义。二字提示需注意脏腑经络先后病的传变规律。篇名含义 治未病 ◆ 已病防传与虚实异治 【原文第一条】 关于治未病的原则 ▲为什么要治未病。脏腑经络先后病。脏腑经络先后病。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Tag内容描述:<p>1、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 一,篇名含义,1.脏腑经络:杂病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 脏腑病变 内伤自病为主 经络病变 时病转归 杂病兼感外邪 2.先后病:,(1)传变规律 (2)病有先后 (3)证有先后 (4)治 则:,脏腑间先后病 脏腑经络间先后病 痼疾 卒病 先血后便近血 先便后血远血 当分缓急,治有先后,原文分析,一、病因、发病及预防 (一)已病防传、虚实异治 【原文】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p><p>2、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林昌松,金匮教研室,1、本篇属于全书概论性质,具纲领性意义。 2、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含义: (1)一脏有病,可传变它脏;经络受邪,可传入脏腑; (2)“先后”二字提示需注意脏腑经络先后病的传变规律。 (3)临床可根据病人脉证,推断脏腑病变及预后转归。,概述,3、内容: 包括对杂病产生的病因病机、辨证方法、治疗原则、预防、护理和预后。,4、重点: (1)掌握疾病产生的条件:正气强弱对疾病的重要性。 (2)掌握治疗原则。 (3)熟悉治未病的精神。 (4)了解四诊的方法。,原文学习,一、发病、病因与疾病分。</p><p>3、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名含义 治未病 已病防传与虚实异治 【原文第一条】 关于治未病的原则 为什么要治未病? 素问玉机真脏论“五脏相通,移皆有次”。,据五行生克制化规律,脏腑病证的传变一般规律是: 对已病 邪实的脏病,易传于 之脏 所制之脏 正虚的脏病,不易传;,而言,对未 脏虚,则易受制己之脏 病之 的邪气 脏不虚,则 不易受制己之脏 的气邪,脏而言,怎样治未病? 先别虚实,确定已病之脏与所制之脏。 既治本脏 对邪实的脏病 兼实其所制之脏 对正虚的脏病 直补本脏 兼扶其所制之脏,五行生克关系图:,木,火,土,金,水,以肝为例。</p><p>4、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本篇为全书总纲 重点掌握条文: 1、2、8、 10、13、14、15、17,“脏腑经络先后病”的含义: 经络 脏腑 先后 是杂病的总称,基本内容,病因、发病及预防 1、2、8、13 病机 10 四诊举例 3、4、5、6、7、9、11、12 治则 14、15、16、17,第1条,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 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 ,。</p><p>5、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名含义 治未病 已病防传与虚实异治 【原文第一条】 关于治未病的原则 为什么要治未病? 素问玉机真脏论“五脏相通,移皆有次”。,据五行生克制化规律,脏腑病证的传变一般规律是: 对已病 邪实的脏病,易传于 之脏 所制之脏 正虚的脏病,不易传;,而言,对未 脏虚,则易受制己之脏 病之 的邪气 脏不虚,则 不易受制己之脏 的气邪,脏而言,怎样治未病? 先别虚实,确定已病之脏与所制之脏。 既治本脏 对邪实的脏病 兼实其所制之脏 对正虚的脏病 直补本脏 兼扶其所制之脏,五行生克关系图:,木,火,土,金,水,以肝为例。</p><p>6、目的要求,(一)掌握金匮要略发病基本原理与相应的预防方法、治未病等治疗原则。 (二)熟悉熟悉病因致病的三种途径 (三)了解本篇为全书的总纲及篇名含义、病因病机特点、四诊要领。,“脏腑经络先后病”的含义: 经络 脏腑 先后 是杂病的总称,1、本篇属于全书概论性质,具纲领性意义。 2、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含义: (1)一脏有病,可传变它脏;经络受邪,可传入脏腑; (2)“先后”二字提示需注意脏腑经络先后病的传变规律。 (3)临床可根据病人脉证,推断脏腑病变及预后转归。,概述,3、内容: 包括对杂病产生的病因病机、辨证方法、。</p><p>7、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目的要求,1.了解本篇为全书总纲及篇名含义、病因以 及病机特点、四诊要领。 2. 熟悉病因致病的情况。 3.掌握发病基本原理与相应预防方法、治病法则。 重点掌握条文: 1、2、8、 10、13、14、15、17,“脏腑经络先后病”的含义: 经络 脏腑 先后,基本内容,病因、发病及预防 1、2、8、13 病机 10 四诊举例 3、4、5、6、7、9、11、 12 四 治则 14、15、16、17,一、 病因、发病及预防,第1条,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p><p>8、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目的要求,1.了解本篇为全书总纲及篇名含义、病因以及病机特点、四诊要领。 2. 熟悉病因致病的情况。 3.掌握发病基本原理与相应预防方法、治病法则。 重点掌握条文: 1、2(第1段)、10、13(第2段)、14、15、17,2,本篇为全书的第一篇,相当于本书的总论。 1、以整体观念阐明了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切问题。 2、应用脏腑经络学说,以例言的形式,探讨了病症的分类,病理机制,并对诊断、治疗、预防、护理等方面,作了原则提示。,概述,3,经络 脏腑 先后,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名含义,疾病发生的部位,病理变化的。</p>